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伟

作品数:22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消融
  • 17篇导管消融
  • 17篇心房
  • 17篇心房颤动
  • 17篇房颤
  • 16篇导管
  • 16篇静脉
  • 16篇肺静脉
  • 14篇消融术
  • 11篇导管消融术
  • 7篇电生理
  • 5篇电生理学
  • 5篇心动过速
  • 5篇心房颤动导管...
  • 5篇射频电流
  • 5篇生理学
  • 5篇房性
  • 5篇房性心动过速
  • 4篇消融治疗
  • 3篇导管消融治疗

机构

  • 22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2篇胡伟
  • 22篇刘旭
  • 20篇王新华
  • 20篇顾佳宁
  • 20篇周立
  • 18篇孙育民
  • 18篇施海峰
  • 10篇方唯一
  • 7篇李若谷
  • 3篇邱建华
  • 2篇高东升
  • 1篇宋芝萍
  • 1篇李恒栋
  • 1篇王如兴
  • 1篇张大东
  • 1篇顾俊

传媒

  • 8篇中国心脏起搏...
  • 7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第四届心房颤...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未成年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及导管消融(附二例报道)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未成年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机制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及环状电极记录肺静脉电位的方法,对2例年龄小于18岁房颤患者进行环肺静脉消融。结果例1为阵发性房颤示左肺静脉起源,成功隔离左肺静脉。例2持续性房颤患者在行两肺静脉电隔离过程中冠状静脉窦心房波频率渐渐减慢,在完成两肺电隔离后房颤终止,分别随访3.5,1个月,无房颤复发。结论2例未成年患者房颤均起源肺静脉,射频消融效果好。
孙育民刘旭王新华顾佳宁施海峰周立胡伟方唯一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肺静脉未成年人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及治疗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发生率,探讨其电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375例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男性201例,女性174例,平均年龄(56.9±12.4)岁。其中阵发性房颤289例,持续性房颤86例;左心房内径34~56(38.3±9.4)mm。消融终点为完成环状消融线并实现肺静脉电隔离。术后采用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随访房速发生情况。术后2个月内发生的房速采用药物治疗;2个月之后发生的房速在Carto系统指导下进行激动顺序标测和再次消融。结果 术后2个月内出现房速发作45例(12.1%),23例随访中自愈。2个月后房速发作22例,其中阵发性房速13例,持续性房速9例。再次消融20例,其中3例典型心房扑动,1例右心房局灶性房速,消融均获成功。16例为左心房起源房速,其中肺静脉起源房速6例,再次消融成功。局灶性房速3例,分别位于左心房顶部、前壁中上部、前壁右上部,均消融成功。7例为大折返性房速,其中2例消融成功,另5例消融失败行电转复。房速消融术后随访3~11(6.5±2.2)个月,14例(70%)患者无房速发作。1例频繁发生房速终止后长间歇而晕厥,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结论 本研究房颤消融术后房速发生率为12.1%,约半数术后2个月内可以自愈,再次消融房速多为肺静脉起源或大折返性,少数为局灶性起源,针对机制消融有较高成功率。
王新华刘旭孙育民施海峰顾佳宁周立胡伟邱建华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房性心动过速肺静脉
同一肺静脉内缓慢性和快速性肺静脉电位共存现象
2008年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过程中同一肺静脉发生缓慢性和快速性肺静脉电位共存的现象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析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单Lasso电极标测的心内电图,以及记录消融导致肺静脉电位分层和隔离的部位。结果在房颤消融过程中,1例在右下肺静脉内记录到两种不同的肺静脉电位节律,电位分层以及隔离靶点分别为环肺静脉消融线径的右后下壁和右后上壁近房顶处;4例在左上肺静脉内记录到两种不同的肺静脉电位节律,电位分层以及隔离靶点分别为环肺静脉消融线径的左前下壁和左前上壁。结论同一肺静脉发生缓慢性和快速性肺静脉电位共存现象的原因可能系邻近肺静脉间存在电学连接,亦可能与邻近肺静脉远场电位有关。
孙育民刘旭王新华施海峰顾佳宁周立胡伟李若谷方唯一
关键词:电生理学肺静脉电位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心率的变化
2008年
目的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心率变化的时间效应。方法入选导管消融术后随访无房性心动过速或房颤复发的症状性房颤患者52例,平均年龄64.65±10.18岁(38~76岁)。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平均心率的变化。结果52例均完成导管消融术,术前平均心室率为68.92±7.53次/min,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平均心室率分别为75.58±6.48次/min、71.13±6.45次/min和68.90±7.28次/min。43例随访6个月时的心室率为70.47±5.95次/min。22例随访12个月时的心室率为69.95±5.35次/min。除术后1周平均心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房颤消融可引起心率增加,以术后1周最为明显。症状明显者可增服控制心率的药物。
孙育民刘旭王新华施海峰顾佳宁周立胡伟李若谷方唯一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肺静脉心率
心房颤动消融术中肺静脉传导恢复的识别及再干预对疗效的影响
2007年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中不同观察时间内肺静脉传导急性恢复的发生率,并评价再次电隔离术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6·4±12·3(45~73)岁;随机分为三组行CPVI,组A实现肺静脉电隔离不予观察,组B电隔离后观察时间30min,组C电隔离后观察时间60min,评价肺静脉传导恢复发生率并对其再次行电隔离术。术后随访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消融术。组A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组B和组C。肺静脉隔离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三组中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B左肺静脉隔离后30min传导恢复8例(25%),60min电位恢复共10例(31·2%);右肺静脉隔离后30min传导恢复6例(18·8%)。组C左肺静脉隔离后30min传导恢复9例(30%),60min传导恢复共11例(36·7%);右肺静脉隔离后30min7例(23·3%)传导恢复,60min共8例(26·7%)传导恢复。平均随访6·7±2·3(4~9)个月,组A17例(60·7%)、组B27例(84·3%)、组C26例(86·7%)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P=0·04。结论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肺静脉传导急性恢复率为30%左右,多数发生在肺静脉隔离后30min内,再次电隔离术有助于提高消融成功率。
王新华刘旭孙育民顾佳宁施海峰周立胡伟
关键词:肺静脉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
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300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NayX)指引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治疗较大样本量心房颤动 (房颤)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本中心诊治的房颤患者300例,男性 187例,...
刘旭王新华顾佳宁周立胡伟高东升
文献传递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前后血清心肌酶的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并以此评估导管消融术对心肌损伤的程度。方法测定49例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前及术后4h的血清cTnI,MYO,CK和CK-MB。结果49例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比术前心肌酶学各项指标均升高(cTnI2.90±1.67μg/L比0.01±0.00μg/L,MYO70.32±58.96μg/L比23.32±7.01μg/L,CK219.58±117.20U/L比119.79±32.76U/L,CK-MB33.47±16.11U/L比19.63±5.87U/L,P均<0.05)。术后持续性房颤组cTnI为3.82±1.71μg/L,MYO为96.00±72.59μg/L,CK为278.60±130.75U/L,CK-MB为38.40±17.19U/L;阵发性房颤组cTnI为1.88±0.86μg/L,MYO为41.78±12.43μg/L,CK为154.00±49.80U/L,CK-MB为28.00±13.68U/L。组间比较,持续性房颤组cTnI,MYO和CK水平均较阵发性房颤组明显升高(P均<0.05),而两组间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心肌酶升高,在所有指标中以cTnI最为敏感和特异。
孙育民刘旭王新华施海峰顾佳宁周立胡伟李若谷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心肌酶心肌损伤
心房颤动外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性心动过速经皮穿刺消融治疗一例
2008年
患者男,42岁。因二尖瓣脱垂伴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行外科二、三尖瓣成形术及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后发生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伴阵发性房颤。再次入院行经皮穿刺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左上肺静脉电位延迟,其余肺静脉电位均未延迟或消失,并根据三维电解剖激动标测结果消融中止房速,再次隔离肺静脉。结论:尽管外科房颤射频消融相对直观,但获得完全性永久的线性损伤亦非易事。
孙育民刘旭王新华施海峰顾佳宁周立胡伟李若谷方唯一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电流肺静脉
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评价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60例,男性4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9.2±13.6(39~77)岁,平均房颤持续时间4±6年(6个月~24年)。左心房内径43.2±6.4(42~58)mm。在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行环肺静脉消融达到肺静脉电隔离,并进行左心房后壁和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0±34(150~240)min,X线透视时间23±10(12~45)min。环左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率为83.3%,环右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率为78.3%,其余病例结合节段性消融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消融终止房颤7例;转变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5例,其中2例消融终止。48例电转复成功,术后房扑/房速10例(16.7%),8例自愈,2例再次消融成功。术后平均随访6.5±3.2(4~11)个月,43例(71.7%)无房颤发作(其中18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发症: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安全性好,疗效可以接受。
王新华刘旭顾佳宁周立高东升胡伟邱建华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肺静脉
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57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39 ̄65岁,平均年龄47.6岁(标准差16.7岁),轻度二尖瓣狭窄4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2例,二尖瓣置换术后1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34例(其中8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左心房内径(45.6±7.1)mm,阵发性房颤3例,持续性房颤54例,房颤病程(2.1±1.7)年。术前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排除左心房血栓。采用CARTO三维系统引导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附加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及左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以改良基质。术后定期随访Holter、ECG及UCG。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消融术。操作时间(184±26)min,X线透视时间(25±14)min。环肺静脉消融使左肺静脉电隔离49例(86.0%)、右肺静脉电隔离52例(91.2%)。其余病例结合肺静脉节段性消融实现电隔离。持续性房颤消融恢复窦性心律9例,其中3例环肺静脉消融终止,6例碎裂电位消融终止;持续性房颤转为不典型房扑4例,消融未能终止,转为典型房扑2例,三尖瓣峡部消融恢复窦性心律。消融结束未恢复窦性心律者,均行直流电复律成功转复。术后1个月1例阵发性房颤和10例持续性房颤因复发再次消融。随访时间(7±4)个月,45例(78.9%)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CARTO系统引导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基质改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合并的房颤在有经验的治疗中心安全有效。
王新华刘旭施海峰顾佳宁孙育民周立胡伟
关键词:肺静脉消融术风湿性瓣膜病心房颤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