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和
- 作品数:13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胰腺癌的MRI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诊断胰腺癌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临床怀疑胰腺癌的患者79例,均行磁共振轴、矢、冠位平扫,运用体部相控线圈、采用自旋回波序列(SE)T1加权像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加权像加脂肪抑制技术。结果:在79例临床怀疑胰腺癌患者中,经MRI检查提示胰腺癌43例,经病理证实39例。结论:磁共振是目前诊断胰腺癌的有效影像手段。
- 王渝胡兴和
- 关键词:MRI胰腺癌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检查流程及隔离防护措施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目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境外疫情正在蔓延,防控依然严峻。放射诊断是新冠肺炎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已经作为临床诊断病例写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放射科承担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检查工作,放射科工作人员尤其是技师成为继发热门诊、感染科和ICU后最危险的一线群体。此文旨在规范放射检查技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影像学检查质量,指导放射科感控工作,达到放射科技师"零感染"的目标。方法针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放射科新冠肺炎感染防护难点及高龄患者特点进行剖析,科室成立新冠肺炎应对处置组,定期组织防护培训,加强消毒隔离的意识,在保证高质量完成图像扫描的同时,全面体系地控制感染,针对放射科工作人员尤其是技师在新冠肺炎CT检查的操作流程及消毒防护措施,并对高龄危重不能配合呼吸的患者及时调整CT扫描参数,做好危重患者陪护人员的标准预防防护和X线辐射防护。结果面对传染性疾病及高龄患者,通过组织防护培训考核、加强消毒隔离防护措施,规范CT检查流程、调整CT扫描参数,得到了高质量CT影像数据,解决了放射科感控薄弱的问题,预防了院内交叉感染,为有效控制疫情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CT检查顺利开展。结论 COVID-19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不断提升放射科医务人员诊疗技术,加强隔离防护,把CT检查的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对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 崔津津程艳爽李晶刘贯中胡兴和王新江姚洪祥
- 关键词:CT检查
- 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在原发性小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2年
- 肝癌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根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对中国部分县市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的调查分析,肝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前3位,其危险性不容小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而肝癌的早期检出率关键在于提高原发性小肝癌的检出率。
- 胡兴和王渝
- 关键词:原发性小肝癌肝癌诊断成像技术能谱
- 踝关节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踝关节磁共振扫描成像技术。方法:35例患者MR扫描序列包括斜矢状位PDWI、SET1WI,斜冠状位PDWI、SET1WI,横轴位FSE T2WI。所有PDWI采用化学饱和法脂肪抑制技术。结果:外伤及车祸的31例中23例有不同程度的骨挫伤表现,其中18例患者伴韧带损伤或撕裂,8例患者踝部软组织信号异常;踝部不适的4例中2例距骨骨质异常信号、韧带未见异常,2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磁共振扫描参数的优化组合有助于显示正常踝关节解剖结构及病变的定位和诊断。
- 刘新球胡兴和
- 关键词:踝关节磁共振韧带
- 髋关节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髋关节磁共振扫描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0例患者行MR扫描,扫描序列包括横轴位PDWI+FS、SET1WI,冠状位STIR、SET1WI。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14例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表现,在横轴位PDWI+FS及冠状位STIRT表现为"双线征",在SET1WI表现为可见匐行线的低信号;3例患者考虑为髋臼唇损伤,可见髋臼唇信号连续性中断;2例患者股骨颈骨折,能清晰看见骨折线;11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磁共振扫描参数的优化组合有助于显示正常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病变的定位和诊断。
- 胡兴和王渝
- 关键词:髋关节磁共振成像技术韧带
- SARS患者肺内病变基本征象:459例分析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肺部病变的X线表现。方法 :4 5 9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的SARS患者 ,在确诊后至 15d内均拍摄胸部X线片。对病灶大小、肺的累及程度及形态特征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单发病灶 15 6例 ,多发病灶 30 3例 ,单侧肺受累 2 0 1例 ,双侧受累 2 5 8例。肺内病变的基本征象为 :局限性或大片状高密度实变 2 72例、磨玻璃样改变 5 5例、表现为网格状和细微索条状的间质性改变 6 2例 ,上述征象的混合存在 70例。分布于肺野周边区域的磨玻璃样改变是既往未曾见到的征象。结论 :SARS肺部X线表现为多种基本X线征象的单独或混合存在。分布于肺野周边区域的磨玻璃样病灶 。
- 杨立贾楠李征方胡兴和孙玉芝刘红鹰
- 关键词:SARS肺内病变非典型肺炎射线
- 便秘性结肠炎CT诊断2例
- 2020年
- 1病例简介病例1:男,96岁,主诉:体温37.8℃,下腹部不适。体格检查:腹部偏硬,有轻压痛,下腹部按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5 g/L,白细胞7.46×10^9/L,C反应蛋白1.93 mg/dl(0~0.8 mg/L)。腹部CT扫描提示直肠与乙状结肠较多内容物,肠腔扩张增粗,直径达7.8 cm,肠壁增厚,直肠与乙状结肠周围可见絮状渗出(图1)。
- 崔津津姚洪祥刘贯中胡兴和王新江
- 关键词:结肠炎便秘病例报告
- 肺结核与SARS的X线、CT表现特点和鉴别诊断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肺结核与SARS的X线、CT表现与其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对 6 80例临床诊断为SARS患者 ,当发现可疑非SARS病灶时 ,应用CT复查 ,对CT确诊为结核或结核合并SARS者 ,分析两者的分布规律和X张、CT表现特点。结果 :经CT复查 ,共计发现肺结核 2 0例 ,占 2 .9%( 2 0 / 6 80 ) ,其中结核合并SARS1 0例 ,单纯结核病变 1 0例。结核性病灶主要显示为实变合并空洞 ( 7例 )、合并粟粒状播散 ( 6例 )、合并胸水 ( 2例 )等。SARS病灶在密度上明显低于结核 ,且未见上述伴随征像 ,8例SARS病灶在治疗后短期内消散。结论 :结核与SARS可合并存在 ,在X线和CT表现上可以明确鉴别 。
- 杨立贾楠方婕李征芳胡兴和孙玉芝张金山
- 关键词:SARS病肺结核CT表现X线结核性
- 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 shot fast spin echo,SSFSE)序列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患者MR扫描序列包括横轴位FSE T2WI并抑脂、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横轴位SSFSE T2WI、冠状位SSFSE T2WI。所有SSFSE不加脂肪抑制。结果:SSFSE T2WI可清楚显示肾上腺病变的侧别、数目、大小、范围及可能的性质。结论:SSFSE序列的应用有助于显示肾上腺病变解剖结构及病变的定性诊断,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刘新球胡兴和
- 关键词:SSFSE肾上腺成像技术
- 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心率条件下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为优化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提供依据。方法:将同期32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为3组:A组86例,心率≤65次/min;B组160例,65次/min<心率<80次/min;C组74例,心率≥80次/min。扫描完成后选用最佳的重建时相,对冠状动脉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组(CPR)等图像处理。请2位有经验的评价者双盲评价冠脉13个节段的图像质量,同时记录辐射剂量指标CTDI、DLP、ED以及扫描前和扫描中的心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C 3组之间冠状动脉血管段优良率和可评价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1.09±0.76)、(1.17±0.98)、(1.23±1.03)mSv,高心率C组略高于A、B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宝石CT能较好适应心率变化,保证诊断图像质量,使患者辐射剂量显著降低。
- 胡兴和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