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守友

作品数:60 被引量:345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肿瘤
  • 14篇细胞
  • 13篇化疗
  • 11篇胃癌
  • 9篇晚期
  • 8篇健脾
  • 8篇肺癌
  • 6篇凋亡
  • 6篇榄香烯
  • 6篇联合化疗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瘤
  • 6篇Β-榄香烯
  • 6篇癌细胞
  • 5篇细胞株
  • 5篇腺癌
  • 5篇黑色素
  • 5篇癌细胞株
  • 4篇透脓散
  • 4篇晚期胃癌

机构

  • 39篇江苏省中医院
  • 15篇南京军区南京...
  • 13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宁国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靖江市人民医...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安徽省宁国市...
  • 1篇东南大学医学...

作者

  • 60篇胡守友
  • 14篇王靖华
  • 13篇陈龙邦
  • 10篇褚晓源
  • 10篇王瑞平
  • 10篇邹玺
  • 9篇房良华
  • 7篇李烜
  • 5篇刘沈林
  • 5篇胡玥
  • 5篇臧静
  • 3篇唐翔
  • 3篇谢玲
  • 3篇陈玉超
  • 3篇田永立
  • 3篇赖仁胜
  • 3篇吴坚
  • 3篇张群
  • 3篇龚涌灵
  • 2篇张力

传媒

  • 5篇临床肿瘤学杂...
  • 4篇四川中医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东南国防医药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尿路及胸腹水癌细胞基因检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在形态学基础上开展更加灵敏准确的体液肿瘤细胞基因变异临床应用转化项目。方法常规形态学诊断后,应用多重荧光PCR、基因测序和FISH法分别检测尿液细胞DNA微卫星的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缺失、胸/腹水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结果29例尿液样本中的10例泌尿系肿瘤患者有4个低度MSI,5个高度MSI,1例为正常,1例膀胱癌尿液发现P16缺失/CSP17三体;诊断阳性敏感度达90%。而7例膀胱癌术后尿液复查患者,9例泌尿系统炎症,血尿和膀胱异型增生患者及3例正常体检者中仅发现一例微卫星不稳定现象,阴性特异性达95%。30例肺癌患者的胸/腹水细胞中有3例分别检测出EGFR基因第19外显子746-750del缺失1例,752-759del缺失1例,18外显子281del缺失1例及c-kit基因第11外显子558-565del缺失1例。结论应用多重PCR,FISH和基因测序法检测体液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缺失及DNA微卫星的不稳定性,可早期确诊和提高体液癌细胞阳性率(90%),细胞HE染色后也可进行微卫星和基因测序检测,适于晚期肿瘤胸腹水和膀胱癌治疗后复查,是无创性的诊断高度敏感特异的分子病理临床应用新项目。
张树鹏顾小键谢玲胡守友袁琳房良华唐翔贺亚敏赖仁胜
关键词:基因检测微卫星不稳定EGFR胸腹水
胡守友治疗肠癌术后便秘经验漫谈被引量:7
2016年
肠癌患者术后容易出现顽固性便秘的消化道症状,此类便秘不同于一般的习惯性便秘,其主要原因多与其自身解剖学部位改变有关。多数肠癌患者久病伤及脾胃阳气,加之久病入络,脾胃虚寒及瘀血内阻等证候贯穿于肠癌发病的始终,而胃气的存亡始终是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胡守友老师认为中医在治疗肠癌术后便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临证时确立温阳健脾,化瘀散结导滞之法,临床中多选用"温脾汤"加减进行治疗,并适时加用顾护胃气类中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陈婷婷胡守友
健脾消癥方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观察健脾消癥方对胃癌细胞株MGC803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1)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健脾消癥方对胃癌细胞株MGC803增殖的抑制作用;(2)使用Annexin V/PI荧光双染法检测健脾消癥方诱导肿瘤细胞进入凋亡的比例;(3)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脾消癥方对MGC803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健脾消癥方对MGC803细胞有较强的抑制增殖的作用,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2)健脾消癥方高、中、低浓度组对胃癌细胞株MGC803作用24h后,早期凋亡率分别为49.83%、55.29%、16.73%。健脾消癥方高、中、低浓度组对胃癌细胞株MGC803作用48h后,早期凋亡率分别为84.52%、55.58%、51.76%。(3)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健脾消癥方各浓度组对胃癌细胞株MGC803作用48h后,可将细胞阻滞于G2-M期,健脾消癥方高浓度组在G0-G1期前出现较明显的亚二倍体峰。结论:(1)健脾消癥方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增殖作用。(2)健脾消癥方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有明显的诱导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在G2-M期的作用。
胡守友刘沈林吴坚徐佳丽邹玺
关键词:胃癌增殖细胞周期
健脾养正消癥方对胃癌患者晚期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观察健脾养正消癥方对晚期胃癌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共纳入2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为健脾养正消癥方联合化疗组,对照组为化疗组,观察从入组到死亡的时间,比较2组的生存期、临床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平均天数为(327.27±15.33)d,对照组平均天数为(257.92±16.56)d,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生活质量QLQ-C30量表分析,试验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疼痛、恶心呕吐、疲乏和食欲丧失等症状和总体健康状况,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发现试验组能改善患者的胃痛、纳少、乏力和嗳气的症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养正消癥方配合化疗能明显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胃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邹玺陈玉超胡守友王瑞平王晓骁刘沈林刘宝瑞陆建伟
关键词:晚期胃癌生存期生活质量
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吉奥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吉奥方案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28例(培美曲塞500mg/m^2 iv d1,奥沙利铂85mg/m^2 iv d1),B 组32例(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 iv d1,替吉奥40mg/m^2 bid d1~14),21天为1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A 组和 B 组有效率分别是14.29%和18.75%(P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是46.43%和56.25%(P >0.05),中位 TTP 分别为5.8个月和6.2个月(P >0.05)。化疗不良反应总体上均可耐受,A 组乏力、皮疹和脱发发生率为78.57%、35.71%和25.0%(P <0.05),B 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8.75%和62.50%(P <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吉奥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以作为晚期胃癌的有效姑息治疗方案。
张微邹玺沈洁胡玥李烜胡守友
关键词:胃癌培美曲塞奥沙利铂紫杉醇脂质体化学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物在人胰腺癌的基因表达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观察胰腺组织及其癌变标本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oproteinases,MMPs)和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物(TisueInhibitorsofMetaloproteinases,TIMPs)基因表达的变化关系,以探讨MMPs及其TIMPs在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ISH)方法,采用cDNA探针(MMP2,MMP9,TIMP1)对两株胰腺癌细胞(Patu8988,Patu8902)、15例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进行了分子杂交检测。结果:MMP2(72-kDaIV型胶原酶)、MMP9(92-kDaIV型胶原酶)和TIMP1(0.9kb)的基因表达水平,在胰腺癌组织和间质细胞中,均有分布;MMP2在间质细胞中较多,TIMP1在胰腺癌组织和间质细胞中均匀分布,MMP9则多分布于肿瘤细胞中。结论:在胰腺癌组织中,MMP2、MMP9、TIMP1,可能参与了间质成分较强的降解反应过程,从而使肿瘤更易侵袭和转移;肿瘤和间质细胞似乎都能产生MMPs,TIMPs。
龚涌灵陈龙邦胡守友王靖华臧静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TIMPS基因表达
β-榄香烯与阿霉素及顺铂对人胃腺癌细胞株细胞毒作用的协同效应被引量:13
1997年
本文以体外培养的低分化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为实验模型,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了β-榄香烯单独及与阿霉素、顺铂联合应用时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β-榄香烯单独应用对SGC-7901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细胞毒指数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β-榄香烯与阿霉素或顺铂联合应用则呈现明显的协同效应。上述结果对于临床联合应用β-榄香烯与其它化疗药物治疗胃腺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陈龙邦臧静王靖华胡守友褚晓源
关键词:胃腺癌细胞Β-榄香烯阿霉素顺铂
润生方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诱导凋亡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润生方体外作用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对其增殖、迁徙、侵袭以及诱导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法、Annexin-V/PI双染法及RT-PCR法检测润生方对SGC-7901细胞增值、迁徙、侵袭及诱导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润生方有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作用(P<0.01),且呈现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润生方作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后,侵袭的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润生方能诱导SGC-7901凋亡,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Bcl-x L、上调促凋亡相关基因Bax、Bak。结论润生方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能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迁徙和侵袭能力,并能通过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Bcl-x L、上调促凋亡相关基因Bax、Bak而诱导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
王志新邹玺胡守友
关键词: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凋亡
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周剂量伊立替康(CPT-11)联合5-氟尿嘧啶(5-FU)及醛氢叶酸(LV)组成二线化疗方案,观察一线化疗失败后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入组病例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经一线化疗失败后的患者,CPT-1160mg/m2,LV100mg/m2,5-FU500mg/m2,每周1次,连续3周,每4周重复,每例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患者最多接受6个周期。观察缓解率、安全性及生存期。结果全组30例,CR0例,PR8例(26.7%),SD9例(30.0%),PD13例(43.3%),总有效率(CR+PR)为26.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4.8个月,中位生存期(MOS)9.2个月,治疗相关性毒副反应主要是Ⅲ~Ⅳ度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为23.3%。结论周剂量CPT-11联合5-FU/LV为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的二线方案,患者对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可供临床安全使用。
朱西平杨武张振华胡舰胡守友
关键词: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化学治疗
胡守友主任医师治疗骨转移瘤
2015年
胡守友主任医师认为,骨转移瘤的发生离不开肾精亏虚这一根本病理因素。在针对骨转移瘤进行的治疗中,一方面要重视预防骨转移瘤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在治疗骨转移瘤时,重视填精益肾,强调养血柔肝,益气健脾,祛痰逐瘀,同时注重虫类药及引经药物的使用,力求减少骨转移瘤的发病率,缓解骨转移瘤并发症的症状。
陈婷婷胡守友
关键词:骨转移瘤辨证论治肾精亏虚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