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振方

作品数:7 被引量:7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国际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灌溉
  • 4篇冬小麦
  • 4篇小麦
  • 3篇灌溉技术
  • 2篇压力脉动
  • 2篇支管
  • 2篇生物量
  • 2篇农田
  • 2篇农田节水
  • 2篇物量
  • 2篇节水
  • 2篇节水灌溉
  • 2篇节水灌溉技术
  • 2篇灌溉水
  • 2篇车载
  • 2篇车载装置
  • 1篇冬小麦产量
  • 1篇冬小麦生产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霍恩海姆大学

作者

  • 7篇胡振方
  • 6篇何雄奎
  • 3篇宋坚利
  • 3篇杜文勇
  • 2篇李恒
  • 2篇雷晓晖
  • 1篇曾爱君
  • 1篇张录达
  • 1篇曾爱军
  • 1篇刘亚佳

传媒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排灌机械工程...
  • 1篇第二届植保机...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AquaCrop作物生长模型的校正和应用
通过对AquaCrop作物模拟模型进行修订并验证模型在冬小麦不同灌溉技术(喷灌、滴灌、漫灌)中的应用,对作物生产力模拟的有效方法进行比较.得到;①生物量:实际生物量和预测生物量平均相对误差最低14.1%,模型性能指数均高...
杜文勇Shamaila.Zia胡振方Joachim Muller何雄奎
关键词:灌溉
基于热红外成像技术的自走式实时变量灌溉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华北平原春季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冬小麦生长期易发生水分亏缺。尤其华北平原本身缺水严重,传统的漫灌方式更加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因此该地区宜发展高产高效的节水农业。虽然大型灌溉机械节水节能效果较好,但是华北平原耕地不统一,水...
胡振方
关键词:冬小麦
文献传递
立体空间水量可调的折叠式灌溉水二次分配装置
本发明属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空间水量可调的折叠式灌溉水二次分配装置。对灌溉水进行二次分配,设置分支管能够减少压力脉动,提高各支管压差一致性和各喷头喷出水量的均匀度。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调节单个喷头的...
何雄奎胡振方李恒宋坚利雷晓晖
冬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AquaCrop模型预测被引量:39
2011年
以华北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将AquaCrop作物生长模型应用到滴灌、喷灌、漫灌中,对模型主要参数如气象、土壤、作物特性等进行调整,并对作物产量和生物量模拟的有效方法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产量和收获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且略高于实测值,模型性能指数均高于0.95。产量模拟效果优于生物量,滴灌模拟效果最好。
杜文勇何雄奎Shamaila Z胡振方曾爱军Muller J
关键词:冬小麦生物量灌溉
BP神经网络在使用红外热像仪技术预测冬小麦产量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使用红外热像仪技术获得冬小麦冠层不同温度值,计算得到冬小麦主要需水阶段水分胁迫指标ICWSI(infrared crop water stress index)。并根据此数据,使用一次灌溉周期中3个时段不同的ICWSI的平均值作为输入因子,相应实测冬小麦产量作为输出因子,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对冬小麦的产量进行预测,本文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其拓扑结构为3-5-1,数据归一化处理后收敛性能增强。预测结果显示,平均相对误差最大只有3.42%;为了证实这一方法的优越性,同时建立了基于ICWSI和冬小麦产量关系的非线性函数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产量值进行比较,平均相对误差最大达到了18.87%。两种预测方法得到的不同预测结果表明,将红外热像仪技术与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相结合,可以成功用来预测冬小麦产量,比使用非线性函数预测的效果更好,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强,可以用于实际生产需要。
胡振方张录达王珏璇Shamaila Z曾爱君宋坚利刘亚佳Wolfram SJoachim M何雄奎
关键词:红外热像仪BP神经网络冬小麦产量
不同灌溉技术条件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被引量:31
2011年
为了研究并得到3种不同灌溉技术(滴灌、喷灌、漫灌)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的大田试验.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其灌溉总量相同,漫灌和喷灌采用浇底墒水加浇两水,滴灌采用浇底墒水加浇四水的方式;从冬小麦整个生长期内的作物高度、叶面积指数、籽粒重等指标,考察不同灌溉技术对冬小麦生产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表层含水量下降速度最小,整个生长期,含水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滴灌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高,其次是喷灌;在成熟期,滴灌条件下,作物高度比漫灌高12%,比喷灌高5%;滴灌和喷灌的条件下产量分别比漫灌高8.63%,7.75%;滴灌、喷灌、漫灌的籽粒千粒重分别为43.36,42.17和41.17 g,滴灌和喷灌籽粒重明显高于漫灌,且生物量分别比漫灌提高了6.9%,3%.这说明3种灌溉技术中,滴灌技术最有利于实现节水保墒、小麦增产,其次是喷灌.
杜文勇何雄奎胡振方Zia S.Muller J.
关键词:灌溉技术冬小麦含水量叶面积指数生物量
立体空间水量可调的折叠式灌溉水二次分配装置
本发明属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空间水量可调的折叠式灌溉水二次分配装置。对灌溉水进行二次分配,设置分支管能够减少压力脉动,提高各支管压差一致性和各喷头喷出水量的均匀度。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调节单个喷头的...
何雄奎胡振方李恒宋坚利雷晓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