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清萍
- 作品数:17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幼童误服摇头丸致急性中毒1例
- 2006年
- 张巧玲莫清萍廖忠敬丘小汕刘艳薇
- 关键词:中毒儿童
- 沙棘干乳剂对畏食症患儿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
- 2009年
- 目的探讨沙棘干乳剂对畏食症患儿血浆胃动素(MOT)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脾失健运型畏食症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沙棘干乳剂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多潘立酮口服治疗,二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儿皮脂平均厚度、体脂比、上臂围、体质量指数(BMI)及食欲、进食量、进食时间等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二组患儿血浆MOT水平。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皮脂平均厚度、体脂比、上臂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0.01);二组治疗后BMI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食欲及进食量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a<0.01),二组进食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MO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MO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棘干乳剂口服治疗可提高畏食症患儿血浆MOT水平,改善胃肠动力,加强胃肠消化功能作用,使畏食症患儿生长发育显著改善。
- 肖满田莫清萍丘小汕郑和文
- 关键词:沙棘干乳剂胃动素临床疗效
- 双歧杆菌对卵清蛋白致敏大鼠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卵清蛋白(OVA)致敏大鼠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3周龄Sprague-Dawley(SD)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双歧杆菌组。双歧杆菌组取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按1.5mg/g用无菌生理盐水溶解后灌胃,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3周。双歧杆菌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法建立食物致敏模型,于灌胃3周后开始,分别于第1天和第15天予含10μg OVA及1mg Al(OH)3的无菌生理盐水0.5ml腹腔注射进行基础致敏和强化致敏,在强化致敏后第5、9、13、15天以含OVA500μg的无菌生理盐水0.5ml灌胃对大鼠进行激发。正常对照组按以上时间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假致敏及假强化。留取24h尿液检测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以了解肠道通透性;空肠标本行HE及甲苯胺蓝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并计算完整肥大细胞的百分率,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组24h尿L/M(0.068±0.008)低于阳性对照组(0.131±0.012,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0.027±0.004,P<0.05)。HE染色和甲苯胺兰染色可见双歧杆菌组大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局灶性坏死、脱落,固有层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小肠肥大细胞聚集和脱颗粒现象较阳性对照组缓解。结论双歧杆菌对卵清蛋白致敏大鼠肠道黏膜屏障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 卢亚亚莫清萍张巧玲张泉山丘小汕
- 关键词:双歧杆菌卵清蛋白食物过敏肠道黏膜屏障
- 早期高蛋白饮食对SGA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脂联素-AMP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早期高蛋白饮食对小于胎龄(SGA)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脂联素-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孕期限食母鼠分娩的48只新生SGA雄性大鼠出生时随机分为SGA对照组(CS组)和SGA高蛋白组(HPS组)各24只;正常母鼠分娩的正常新生雄鼠24只为正常对照组(CN组)。CN组和CS组在3周哺乳期间母鼠予基础饲料自由饮食,断乳后幼鼠予基础饲料自由饮食至12周龄。HPS组在3周哺乳期间母鼠予高蛋白饲料自由饮食,断乳后幼鼠予高蛋白饲料自由饮食至4周龄,满4周龄予基础饲料自由进食至12周龄。4和12周龄时分别测定各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称取大鼠内脏脂肪质量(VFM),计算内脏脂肪体重百分比(VFM%);内脏脂肪组织切片测量脂肪细胞面积;检测骨骼肌AMPKα、磷酸化AMPK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12周龄时各组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4周龄各组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龄CS组HOMA-IR显著高于CN组和HPS组(均P<0.01),CN组与H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和12周龄CS组VFM%、内脏脂肪细胞面积显著高于CN组和HPS组(均P<0.01),CN组与H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和12周龄CS组血清脂联素水平、磷酸化AMPKα和GLUT4的表达低于CN和HPS组(P<0.05或P<0.01),CN组与H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骨骼肌AMPK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龄OGTT中CS组血糖下曲线面积高于CN和HPS组(均P<0.05),CN组与H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蛋白饮食干预能改善SGA大鼠的糖代谢,其机制与减少SGA内脏脂肪积聚、经由脂联素-AMPK信号通路上调骨骼肌GLUT4表达有关。
- 余慕雪沈振宇莫清萍丘小汕
- 关键词:小于胎龄高蛋白饮食葡萄糖代谢脂联素AMP活化蛋白激酶
- 不同时期高蛋白营养干预对宫内生长受限大鼠体成分和骨骼肌mTOR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高蛋白营养干预对宫内生长受限(IUGR)大鼠体成分和骨骼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活性的影响。【方法】64只IUGR新生雄鼠出生时随机分为2组:IUGR对照组(CR)组40只、IUGR早期高蛋白干预组(EPR)组24只,另正常新生雄鼠24只为正常对照组(CN组)。4周龄时各组处理8只大鼠后CR组随机取16只大鼠组成IUGR延迟高蛋白干预组(DPR组)。3周哺乳期间CN组和CR组母鼠予基础饲料自由饮食,而EPR组母鼠予高蛋白饲料自由饮食;CN组和CR组断乳后予基础饲料自由饮食至12周龄,EPR组断乳后予高蛋白饲料自由饮食至4周龄、以后予基础饲料自由进食至12周龄;DPR组4~8周龄予高蛋白饲料、8~12周龄予基础饲料自由饮食。8、12周龄各组再处理8只大鼠。4、8、12周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体成分、血清脂联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骨骼肌mTOR活性。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CN组相比,CR组4、8、12周龄和DPR组12周龄体脂肪百分比增加(P<0.05或P<0.01),而瘦体质量百分比、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骨骼肌mTOR活性,血清脂联素水平减低(P<0.05或P<0.01)。CR组8、12周龄和DPR组12周龄HOMA-IR高于CN组(P<0.05或P<0.01)。与CR组相比,EPR组4、8、12周龄以及DPR组8周龄体脂肪百分比减低(P<0.05或P<0.01),而瘦体质量百分比、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骨骼肌mTOR活性、血清脂联素水平增加(P<0.05或P<0.01)。EPR组8、12周龄和DPR组8周龄HOMA-IR低于CR组(P值均<0.01)。【结论】出生到4周龄是高蛋白营养干预IUGR大鼠较合适的关键时期,近期和远期均可改善其体成分和胰岛素敏感性,与高蛋白干预上调骨骼肌mTOR活性、促进瘦体质量增长而减少体脂成分有关。
- 余慕雪沈振宇莫清萍丘小汕
- 关键词:宫内生长受限体成分高蛋白MTOR
- 不同出生体重个体早期生长对儿童期体脂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个体早期生长对儿童期体脂成分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收集258名广州市年龄6~7岁儿童的出生和生长发育资料,进行体格和实验室检查,包括体重、身高和体脂成分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体脂百比分(PBF)、腰围身高比(WtHR)等];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按照出生体重三分位从低到高分为BW—Ⅰ、BW-Ⅱ、BW-Ⅲ组;按0—36个月体重标准差评分(SDS)增长程度分为增长改变(CU)、无改变(NC)、下降改变(CD)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个体及早期生长状况对儿童期体脂成分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结果BW—Ⅰ组0~36个月体重SDS增长值为(1.06±1.29),高于BWⅡ-组(-0.19±0.94)和BW-Ⅲ组(-0.10±1.20)(P值均〈0.01)。CU组的出生体重为(2.90±0.47)kg,低于NC组的(3.22±0.34)kg和CD组的(3.57±0.37)kg(P值均〈0.01)。BW-Ⅲ组BMI、PBF、WtHR分别为(16.35±2.13)kg/mg、(17.03±5.88)%、(0.479±0.033),高于BW—Ⅰ组的(15.46±2.06)kg/m^2、(14.06±5.25)%、(0.459±0.032)和BW-Ⅱ组的(15.47±1.58)kg/m^2、(14.09±5.01)%、(0.460±0.025)(P值均〈0.01),而BW—Ⅰ组与BW-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U组BMI、PBF、WtHR分别为(16.44±2.20)kg/m^2、(16.51±5.78)%、(0.473±0.034),高于NC组的(15.62±1.74)kg/m^2、(14.49±5.30)%、(0.463±0.030)和CD组的(15.26±1.85)kg/m^2、(14.24±5.54)%、(0.462±0.031)(P值均〈0.05)。CU组中,BW-Ⅲ-CU组BMI、PBF、WtHR分别为(18.76±2.56)kg/m^2、(22.19±8.28)%、(0.512±0.029),高于BW—Ⅰ—CU组的(16.04±2.14)kg/m^2、(15.54±5.28)%、(0.467±0.034�
- 余慕雪丘小汕冯素娥莫清萍谢笑英沈振宇刘泳洲
- 关键词:出生体重体脂肪率胰岛素
- 儿童炎症性肠病11例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儿童IBD的认识。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例IB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IBD患儿中克罗恩病(CD)8例,溃疡性结肠炎(UC)3例;男9例,女2例;发病年龄1个月~12岁9个月(中位年龄6岁)。11例IBD患儿均无阳性家族史。临床表现为贫血9例(81.8%),消瘦、腹痛各8例(72.7%),发热7例(63.6%),腹泻6例(54.5%),便血5例(45.5%)。实验室检查11例(100%)患儿均有CRP增高,ESR升高10例(90.9%),白细胞升高8例(72.7%)。病理结果表现为浅表小溃疡7例(63.6%)、黏膜慢性炎症6例(54.5%),患儿均未见非干酪样肉芽。其中10例予5-氨基水杨酸或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缓解。结论IBD可在婴幼儿期发病,其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血液学指标、消化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如临床高度怀疑IBD,实验室检查虽无典型病理改变,在除外感染性疾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础上,可行诊断性治疗。
- 丘小汕余慕雪莫清萍陈志凤卢亚亚沈振宇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儿童
- 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126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对中医治疗小儿泄泻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客观规范地评价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126例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患儿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分配比例为1∶1∶1,分别采用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推拿、蒙脱石散(思密达)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1)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1.16%、65.71%、34.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治疗2d成形便分别为11例、7例、1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的止泻时间分别为(4.30±2.39)d、(4.31±2.79)d、(5.49±2.6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及中药+推拿治疗小儿泄泻在显效率及改善患儿大便性状方面优于思密达。
- 许华刘华曾永梅丘小汕肖达民莫清萍潘瑞芳石艳红胡小英许双虹
- 关键词:推拿
- 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浆黏附分子P选择素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不同肾小球疾病患儿外周血黏附分子P选择素(CD62P)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不同肾小球疾病患儿154例为病例组。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54例,IgA肾病(IgAN)32例,紫癜性肾炎(HSPN)26例,狼疮性肾炎(LN)32例,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10例。病例均处于活动期。4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各组外周血CD62P水平,并分析其与患儿24h尿蛋白定量、血小板(PLT)、血清清蛋白(ALB)、胆固醇(CHOL)、BUN、Scr和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溶菌酶(Ly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各病例组活动期患儿外周血CD62P水平均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1)。2.各病例组中,PNS组患儿CD62P水平增高最为显著,IgAN组患儿CD62P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a<0.05)。3.各病例组患儿外周血CD62P水平均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与血清ALB呈负相关,与血清PLT、CHOL、BUN和Scr均无相关性。4.各病例组患儿外周血CD62P水平与尿NAG、β2-MG水平均呈正相关,与尿Lys水平无相关性。结论CD62P在肾小球疾病患儿外周血中表达增强,提示其参与了儿童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张巧玲蒋小云董淑红莫清萍莫樱陈述枚
- 关键词:肾小球疾病黏附分子P选择素儿童
- 早期高蛋白等热卡营养干预经脂联素-AMPK信号通路对SGA大鼠糖代谢影响的研究
- 目的探讨早期高蛋白等热卡营养干预对小于胎龄(SGA)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并研究脂联素-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孕期限食方法建立SGA大鼠动物模型,48只新生SGA雄性幼鼠出生时随机分...
- 丘小汕余慕雪沈振宇莫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