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视网膜
  • 4篇内障
  • 4篇网膜
  • 4篇白内障
  • 3篇摘除
  • 3篇植入
  • 3篇手术
  • 3篇儿童
  • 2篇眼球摘除
  • 2篇眼外科
  • 2篇眼外科手术
  • 2篇植入术
  • 2篇色素变性
  • 2篇视网膜色素
  • 2篇视网膜色素变...
  • 2篇视网膜脱离
  • 2篇人工晶体
  • 2篇人工晶体植入
  • 2篇人工晶体植入...
  • 2篇外科

机构

  • 8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9篇董枫
  • 4篇韩真真
  • 3篇李瑾
  • 3篇郑海华
  • 2篇赵云娥
  • 1篇张皙
  • 1篇施明光
  • 1篇曹美凤
  • 1篇李佩娟
  • 1篇杨顺海
  • 1篇许迅

传媒

  • 2篇眼视光学杂志
  • 2篇浙江医学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眼内硅油填充后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疗效观察
2000年
目的 探讨眼内硅油填充后并发白内障手术特点 ,评价手术疗效。方法  18只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 ,2只眼行睫状体平坦部晶体切除术 ,其中 3只眼联合取硅油术。结果 硅油术后至白内障术前随访时间 6~2 7月 ,术后随访 3~ 6月。常见并发症为前房反应 2 0只眼 ,硅油溢出 15只眼 ,后囊膜破裂 3只眼。最终视力提高 16只眼 ,不变 3只眼 ,下降 1只眼。大多数达到或接近硅油填充后最佳视力。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并发白内障手术成功依赖于视网膜复位良好前提下 ,术中防止硅油溢出 ,维持清亮视轴 ,术后密切随访 ,及时治疗各种视网膜病变。硅油填充下视网膜复位条件差及还有收缩膜的 ,可以不放出硅油。
董枫张皙李佩娟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硅油白内障摘除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疗效观察
1999年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进行性营养不良性疾病,起于儿童或少年时期,青春期症状加重,视野逐渐缩小,中年或晚年黄斑受累致中心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如同时合并白内障,尤其当白内障接近眼节点时,对视力影响更大。此时是否值得手术存在着争议。我们在1995年~1998年对12例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20只眼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董枫韩真真赵云娥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薄形美容义眼的研制和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便于普及并能根据健眼随时调制、制作简单易行、价廉美容的义眼。方法 :主要以PMMA为材料经过取模、配色、打磨、抛光过程制作薄形义眼 ,给眼球或球内容物摘除的 4 6眼配戴。结果 :随访 1~ 10个月 ,平均 3.2个月。 4 6眼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一次手术者 ,义眼片水平活动度 15°~ 30° ,垂直活动度 10°~ 15° ,二次或多次手术者 ,义眼片水平及垂直活动度为 5°~ 15°。患者达到美容效果。结论 :以PMMA为材料的义眼制作简单 ,价格便宜 ,且简化手术过程 ,效果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
董枫郑国健韩真真薛丽玲
关键词:眼球摘除术
调节滞后与儿童近视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0
2000年
目的 :观察并评价调节滞后与儿童近视关系 ,探讨儿童近视发病机理。方法 :使用分光镜动态检影法测定 38名年龄 6~ 14岁在学儿童 (平均年龄 10 .1岁 )的张力性调节值与调节滞后值。其中 19名为正视 ,19名为近视。通过注视昏暗照明下置于眼前 40厘米的DOG视标 (0 .2cpd)打开调节环 ,于持续聚焦于一 3D目标5分钟之前及之后立即测定张力性调节值 ,取前后差值作为调节滞后值。统计分析采用组间样本t检验方法。结果 :本研究中近视儿童的调节滞后值为 0 .11± 0 .33D ,正视儿童该值为 0 .30± 0 .45D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环境因素如近距离工作在早发性近视发展中起较小作用。早发性近视与迟发性近视具有不同的发病机理。
李瑾施明光董枫
关键词:近视病因学儿童张力性调节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脉络膜脱离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伴脉络膜脱离 (脉脱 )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的预后影响。方法 :139例 140眼中 级膜 5 7眼 ( 40 .7% ) , A级膜 6 2眼 ( 44 .3% ) . B级膜 2 1眼 ( 15 .0 % )。 6 4眼行环扎加压手术 ( scleral buckling surgery,SB) ,76眼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手术 ( closed virteous surgery.CV)。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均大于 3月 ,最长达 2年 ,平均 3.7月 ,一次手术复位 10 9眼 ( 77.9% ) ,最终复位率 89.3% ( 12 5 / 140 )。 级膜中 SB、CV一次手术复位率分别为 82 .1%、 94.4% ( P>0 .0 5 ) ,其中裂孔大小合计 >3PD的 SB、CV一次手术复位率分别为 5 8.3%、 92 .3% ( P<0 .0 5 ) ; A级膜中 SB、CV一次手术复位率分别为 6 4.0 %、 86 .4% ( P<0 .0 5 ) ; B级膜均采用 CV手术 ,一次手术复位率 5 7.1%。结论 :对于膜形成不严重的 级膜行 SB手术比较合适 ,但裂孔合计 >3PD的宜行 CV手术 ,对于 A级膜及以上的行
董枫许迅曹美凤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膜形成眼外科手术CV
肝素抑制儿童人工晶状体术后前房炎症反应的临床应用
1999年
我们1997年3月至1999年3月在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将肝素加入灌注液中用以防治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及抑制人工晶状体表面渗出膜,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3~10岁儿童30例,其中女12例,男18例;外伤性白内障16例16眼(前房均无活动性炎症),先天性白内障14例22眼(8例为双眼性,各有1眼分别归入肝素组和对照组)。肝素组20眼(外伤性8眼,先天性12眼);对照组18眼(外伤性8眼,先天性10眼)。
赵云娥韩真真董枫
关键词: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肝素
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并发症原因分析被引量:23
2004年
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HA)眶内植入术并发症类型、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 54眼行Ⅰ期(44眼 )或Ⅱ期 (10眼 )HA植入术 ,其中眼内容摘除 3 4眼 ,眼球摘除 2 0眼。结果 随访 3~ 17月 ,主要并发症有上睑下垂 4眼(7 4% ) ,眼座暴露 6眼 (11 1% ) ,经治疗后 ,最后治愈率 98%。结论 HA眶内植入术可能有许多并发症和多方面原因 ,但经预防和适当治疗 ,仍能取得满意效果 。
董枫李瑾郑海华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并发症眼球摘除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特征。方法对临床确诊的RP患者21例42只眼和正常对照组36例50只眼进行了mf-ERG检测。分别对两组中5个环的N1、P1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期后极部P1波总振幅值和总潜伏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P患者mf-ERG从中央到周边5个环的P1、N1波振幅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黄斑区(第1环)呈降低反应,黄斑外区(第2~5环)呈较平坦反应。P1、N1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延长,但与第1环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5环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1波后极部总振幅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RP的mf-ERG表现为整个后极部视网膜功能的损害,各个区域不尽相同,以周边病变早而严重。mf-ERG检查具有局部定位和定量功能,能发现RP患者的黄斑功能异常。
董枫杨顺海郑海华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多焦视网膜电图
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评价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 77例 (10 1眼 )儿童行白内障摘出手术 ,其中 78眼植入人工晶状体 ,2 5眼后囊截开 ,16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对术后随访 1月~ 2年的 5 9眼进行并发症分析。其中先天性白内障31眼 ,外伤性白内障 17眼进行视力变化分析。结果 术后脱盲率 77 1% ,脱残率 5 0 0 %。主要并发症为晶状体前渗出膜、后囊浑浊、人工晶状体夹持。结论 儿童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有提高 ,但并发症明显高于成年人 ,因此对 3岁以下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持慎重态度。对于先天性白内障 ,尤其是完全性、致密核性、单侧白内障应尽早手术。对于外伤性白内障在积极控制炎症情况下尽早手术。术后随访。
董枫李瑾郑海华韩真真
关键词:外伤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儿童术式手术时机眼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