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德明

作品数:152 被引量:2,229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34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农业科学
  • 47篇生物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8篇沙地
  • 64篇科尔沁沙地
  • 40篇土壤
  • 32篇植物
  • 27篇植被
  • 25篇小叶锦鸡儿
  • 25篇锦鸡儿
  • 16篇沙丘
  • 15篇干旱
  • 13篇水分
  • 12篇固沙
  • 11篇野外
  • 11篇土壤水
  • 11篇土壤水分
  • 11篇群落
  • 11篇种子
  • 10篇荒漠化
  • 8篇植被恢复
  • 8篇种子库
  • 8篇流动沙丘

机构

  • 152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东北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辽宁林业职业...
  • 6篇医学部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佳木斯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烟台师范学院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辽宁省固沙造...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52篇蒋德明
  • 66篇李雪华
  • 60篇阿拉木萨
  • 58篇骆永明
  • 33篇周全来
  • 33篇刘志民
  • 30篇曹成有
  • 17篇李晓兰
  • 15篇寇振武
  • 15篇王红梅
  • 12篇李荣平
  • 11篇贺山峰
  • 7篇李明
  • 7篇唐毅
  • 6篇范世香
  • 6篇押田敏雄
  • 6篇朱丽辉
  • 5篇崔振波
  • 5篇阎巧玲
  • 4篇邱兰兰

传媒

  • 16篇生态学杂志
  • 15篇干旱区研究
  • 13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生态学报
  • 7篇水土保持学报
  • 6篇干旱区资源与...
  • 6篇中国沙漠
  • 6篇辽宁工程技术...
  • 5篇辽宁林业科技
  • 4篇草业学报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土壤
  • 2篇草业科学
  • 2篇内蒙古林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新农业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15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13篇2007
  • 13篇2006
  • 12篇2005
  • 16篇2004
  • 11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1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地人工植物群落生物量动态及其更新途径被引量:20
1997年
小叶锦鸡儿群落是科尔沁沙地固定、半固定沙丘具有代表性的人工固沙植物群落之一,其群落种类组成,群落特征均趋于不断稳定和完善。根据小叶锦鸡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探讨了不同龄级小叶锦鸡儿人工群落生物量的季节性动态,提出了生物量动态曲线模型。确定萌芽更新是该群落的主要更新途径,采取平茬措施可促进萌蘖,提高地上部生物量。平茬更新的适宜年龄级为6~8a。
蒋德明卜军寇振武曹成有骆永明
关键词:小叶锦鸡儿人工植物群落生物量
西藏的流沙及其治理
西藏的流沙起源于河流冲积物、山前洪积物和基岩风化物,集中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宽谷及狮泉河宽谷盆地的河滩、阶地、冲、洪积扇、干河床或山坡上。有席状沙、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金字塔沙丘、纵向沙丘、反射沙丘、爬升沙丘、下落沙丘...
刘志民蒋德明
文献传递
一种提升沙地马铃薯种植基地生态效益的防护体系构建方法
本发明涉及沙化土地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防护模式,具体涉及一种提升沙地马铃薯种植基地生态效益的防护体系构建方法。种植基地包括种植区和防护带,防护带为灌木固沙带和/或灌草固沙带;其中,种植区上风向和侧风向的外围设置灌木固沙...
李雪华阿拉木萨蒋德明
科尔沁沙地69种植物种子重量比较研究被引量:53
2004年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 6 9种植物的繁殖体 (30种为种子 ,39种为果实 )重量。结果表明 :1 )传播体为果实的植物可分为 4个组别 (即果实单粒重 <0 .1mg、0 .1~ 0 .9999mg、1~ 9.9999mg、1 0~ 99.9999mg) ;黄蒿 (Artemisiasco paria)果实 (0 .0 5 1 7mg)和小香蒲 (Typhaminima)果实 (0 .0 6 82mg)最轻 ,苍耳 (Xanthiumsibiricum)单个果实 (77.894 3mg)最重 ;2 )传播体为种子的植物可分为 3个组别 (即种子单粒重 0 .1~ 0 .9999mg、1~ 9.9999mg、1 0~ 99.9999mg) ;马齿苋 (Portulacaoleracea)种子 (0 .1 5 1 4mg)最轻 ,苦参 (Sophoraflavescens)种子 (4 6 .781 6mg)最重 ;3)黄蒿、马齿苋、轮叶沙参 (Adenophoratetraphylla)、碱地肤 (Kochiasieversiana)、狼尾花 (Lysimachiabarystachys)、灰绿藜 (Chenopodiumglaucum)、刺沙蓬 (Salsolaruthenica)、菟丝子 (Cuscutachinensis)、大籽蒿 (Artemisiasieversiana)、狗尾草 (Setariaviridis)、野古草 (Arundinellahirta)等植物所以广泛分布可能是因为它们繁殖体轻 (<1mg)且具有持久土壤种子库 ;4 )流沙上的先锋植物或沙生演替系列前期植物沙蓬 (Agriphyllumsquarrosum)、差巴嘎蒿 (Artemisiahalodendron)、乌丹蒿 (Artemisiawudanica)、狗尾草、雾冰藜
刘志民李荣平李雪华骆永明王红梅蒋德明南寅镐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种子重量生态学繁殖体生活型土壤种子库
科尔沁草原主要草地植物传播生物学简析被引量:43
2005年
本研究论述了科尔沁草原主要草地植物的传播生物学特性.在141种植物中,44种以种子作为传播体,97种以果实作为传播体;传播体重量< 0.1 mg的植物12种,重量0.1~0.999 9 mg的植物61种,重量1~9.999 9 mg的植物55种,重量10~99.999 9 mg的植物12种,重量100~999.999 9 mg的植物1种;具有典型聚合传播体的植物4种;具有典型多态传播体的植物1种;传播体具附属物的植物66种(占总数的46%),其中19种带冠毛,10种带绢毛或丝毛,15种带芒或刚毛,6种带翅,6种带钩或刺,10种带其他附属物(花柱、花萼、结块和喙等).在124种植物中,11种植物(7种蒿属植物、2种车前、百里香1种和野亚麻1种)种子具有粘液,其种子或果实的干重<1 mg.已发现23种植物具有明显的植冠种子库(植冠种子库种子达到总结种量的5%).8种植物植冠种子库种子超过结种量的30%,7种植物达到结种量的20%~30%,8种植物少于结种量的20%.具有植冠种子库的植物以菊科(尤其蒿属)、禾本科和藜科植物为多.具有较强或相对较强沙生适应性的植物多数具有植冠种子库.探讨了传播体类型和重量、利于(或阻滞)传播的传播体特征、传播体多态性与传播适应的多面性、延缓传播与植冠种子库等方面的问题.
刘志民蒋德明阎巧玲李雪华李荣平骆永明王红梅
我国固沙植物抗旱性及基于水量平衡的沙地造林合理密度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3年
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固沙成林出现早衰甚至枯死问题,本文对沙地典型固沙植物抗旱性特征、固沙林地水分平衡特征和基于水分平衡的沙地合理造林密度研究进行了论述,明确了沙地植被恢复中,应根据植物的抗旱性特征,对水分循环规律进行量化研究,并参照其地带性植被的特征和立地条件的空间异质性,进行植物种类和密度的规划确定,以期为建立稳定的人工固沙植被提供依据。
蒋德明张娜阿拉木萨李雪华周全来押田敏雄郭守业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固沙植被水分平衡
科尔沁西部地区荒漠化土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被引量:25
2006年
在科尔沁沙地西部对植物抗旱性、抗旱造林技术、沙丘植被恢复技术、退化草地改良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抗旱生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差巴嘎蒿、小叶锦鸡儿比紫穗槐、胡枝子更适应干旱。对于杨树、山杏和樟子松,施用保水剂、固体水和在根际地表覆膜可分别提高造林成活率10%~30%。1.0m×1.0m的草方格在当地较适宜。如果综合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固沙植物选择适当,在二、三年内就可将流沙固定。通过围栏封育、翻耙、补播、施肥、施用土壤改良剂等技术改良退化、碱化草场,平均产量提高2~4倍。施加氮肥明显提高了牧草蛋白质含量。改良后的草场土壤中蛋白酶、磷酸酶、脲酶、转化酶等总体上向良性发展。
蒋德明宗文君李雪华李晓兰刘志民闫巧玲贺山峰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抗旱性草场改良
温带半干旱地区一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被引量:41
2006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中国温带半干旱地区科尔沁沙地的23种1年生植物的种子萌发特性(新采集种子、冷藏和干藏种子)。大籽蒿、虎尾草、冠芒草、沙蓬和地锦的新种子萌发率达90%左右,11种植物新种子萌发率均低于70%,说明这些植物的新种子具有或多或少的休眠属性。经过150d的冷干藏后,大籽蒿、虎尾草萌发率保持在90%以上,说明这两种植物完全没有休眠机制;冠芒草、沙蓬和地锦的种子萌发率下降较多,可能是储藏的环境条件导致的2次休眠现象;冷藏和干藏处理均能使绿珠藜、毛马唐、细叶益母草、雾冰藜、金狗尾草、苋菜、马齿苋、碱地肤和水稗草的种子在生长季开始时完成生理后熟,萌发率达到80%以上;干藏有利于促进毛马唐、细叶益母草、马齿苋和鹤虱的种子成熟,冷藏有利于促进绿珠藜和金狗尾草的种子成熟;黄蒿、灰绿藜、画眉草和烛台虫实在不同处理下的萌发率都比较低,说明种子内在生理休眠作用较强,具有减少种子一次性萌发数量的风险分摊策略。大多数1年生植物均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最终萌发率的90%,表现出迅速萌发的特性;黄蒿、灰绿藜、碱地肤和沙蓬种子则在不同处理中表现出延长萌发时间的策略来适应半干旱地区不确定的环境条件。最后,探讨了几种主要1年生植物的种子萌发对策与其对环境适应机制之间的关系。
李雪华蒋德明刘志民李晓兰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科尔沁沙地后熟
疏林草原榆树种子-幼苗更新过程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榆树疏林草原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是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特有的原始景观,景观特征类似于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乔木种类单一,草灌木植被发达,是遏制沙漠扩张的重要屏障。但目前榆树疏林的生长状况大都不良,树龄老化,自然消亡长期得不到更新,特别是种子-幼苗时期更新过程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榆树疏林生态系统处于崩溃边缘。本文基于国内主要的榆树疏林草原分布区榆树种子-幼苗更新过程研究,列举了榆树疏林种子-幼苗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进行榆树种源保护、长期定位观测,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榆树固沙效果分析的展望,对于榆树疏林植被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唐蛟蒋德明王永翠
关键词:种子幼苗
封育对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和土壤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5
2013年
过度放牧是科尔沁地区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围栏封育可以有效的抑制牲畜对植被的破坏,促进沙地植被恢复,从而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主要固沙植被——小叶锦鸡儿群落为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分析不同封育年限和自然放牧条件下小叶锦鸡儿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水分动态,较系统地探讨了封育措施对沙地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封育措施促使固沙植被区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增加(P<0.05),封育2 a、6 a和12 a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提高了15.7%、482.5%和728.1%;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而降低。②封育措施对沙地植被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封育6 a和12 a后植被密度分别提高了108.0%和239.3%,植物盖度分别提高了261.6%和271.6%;适度的封育年限(<6 a)可以提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过长的封育年限(11 a)反而使物种多样性下降。③封育措施促使土壤表层(0-10 cm)的养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所提高,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变化(P>0.05)。
蒋德明苗仁辉押田敏雄周全来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封育土壤种子库群落特征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