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兆熙

作品数:28 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7篇成像
  • 16篇磁共振
  • 12篇椎间盘
  • 11篇磁共振成像
  • 9篇退变
  • 8篇腰椎
  • 8篇腰椎间盘
  • 8篇椎间盘退变
  • 7篇关节
  • 6篇腰椎间盘退变
  • 6篇MRI
  • 4篇影像
  • 4篇扩散
  • 3篇影像学
  • 3篇强直
  • 3篇强直性
  • 3篇强直性脊柱炎
  • 3篇弥散
  • 3篇脊柱
  • 3篇脊柱炎

机构

  • 19篇中山大学孙逸...
  • 9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省肿瘤医...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蔡兆熙
  • 21篇陈建宇
  • 17篇杨泽宏
  • 11篇刘珍珍
  • 8篇李永
  • 7篇梁碧玲
  • 7篇钟镜联
  • 7篇蒋新华
  • 5篇雷立昌
  • 4篇叶瑞心
  • 4篇张娅
  • 4篇张梦迪
  • 3篇蒋新华
  • 3篇龚舒
  • 3篇张娅
  • 2篇白志强
  • 2篇伍尧泮
  • 2篇吴沛宏
  • 2篇余太慧
  • 2篇高明

传媒

  • 7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岭南现代临床...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间盘退变MRI:T1rho值与Pfirrmann分级及T2值的相关性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T1rho值对椎间盘早期退变的预测价值及其与Pfirrmann分级和T2值的相关性。方法对93例腰背痛患者行腰椎MR检查,采集腰椎矢状位T1WI及T2WI、轴位T2WI、矢状位T1rho及T2-mapping。利用矢状位T2WI对腰椎间盘退变进行Pfirrmann分级,矢状位T1rho及T2-mapping上分别测量NP区和AF区T1rho值及T2值,分析椎间盘T1rho值与Pfirrmann分级及T2值的关系。结果 93例中,PfirrmannⅠ~Ⅴ级腰椎间盘数分别为0、235、179、41、10个。除PfirrmannⅤ级外,其余各级NP区T1rho值均高于AF区(P<0.001);随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NP区T1rho值降低(PfirrmannⅣ级和Ⅴ级间除外),PfirrmannⅡ级AF区T1rho值均高于PfirrmannⅢ~Ⅴ级;NP区及AF区T1rho值与退变分级均呈负相关(NP区:r=-0.75,P<0.001;AF区:r=-0.32,P<0.001);PfirrmannⅡ~Ⅲ级腰椎间盘NP区T1rho值与T2值呈中度相关(PfirrmannⅡ级:r=0.46;PfirrmannⅢ级:r=0.44;PfirrmannⅣ级:r=0.16;PfirrmannⅤ级:r=0.04);AF区T1rho值与T2值相关性差(PfirrmannⅡ级:r=0.13;PfirrmannⅢ级:r=0.15;PfirrmannⅣ级:r=0.19;PfirrmannⅤ级:r=0.62)。结论 T1rho对腰椎间盘早期退变具有预测价值,NP区表现明显;椎间盘早期退变过程中,NP区T1rho值与T2值呈中度相关。
刘珍珍陈建宇蔡兆熙蒋新华张娅杨泽宏雷立昌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退变磁共振成像
3D MR间接关节腔造影对膝关节半月板修复术后愈合评价的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核磁共振三维间接关节腔造影成像对半月板修复术后愈合评价的作用。方法使用FasT-Fix系统进行关节镜下全内半月板修复的26例(29侧)半月板进行磁共振三维间接关节腔造影成像及MRI常规扫描,其中10例进一步行二次关节镜检查。按照Barrett的标准评价临床愈合情况,按照Henning’s标准评估MR间接关节腔造影图像上半月板修复后愈合情况。分别以临床预后、二次关节镜检结果为标准,比较MR间接关节腔造影及MRI常规扫描评估半月板修复愈合情况的准确性。结果 3D MR间接关节腔造影显示29侧半月板中全层愈合20侧(69.0%),部分愈合5侧(17.2%),全层撕裂4侧(13.8%),其中有2侧符合临床诊断,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4.1%;常规MRI中有21侧仍表现为撕裂的Ⅲ级高信号,诊断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为29.6%。与二次关节镜结果对比,MR间接关节腔造影及常规MRI平扫诊断半月板修复后愈合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8.9%和33.3%。结论 3D MR间接关节腔造影可作为半月板修复后愈合评价的可靠手段,常规MRI平扫不适合用于半月板修复术后的评估。
雷立昌陈建宇蔡兆熙李卫平李永刘珍珍杨泽宏钟镜联陈仲
关键词:膝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骨折的多种影像学特征和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损伤节段位于颈椎5例(25.00%),胸腰椎15例(75.00%),其中屈曲型损伤11例(55.00%),屈曲过伸型损伤9例(45.00%),前中后三柱同时损伤14例(70.00%),伴脊髓损伤8例(40.00%)。X线平片共发现脊柱损伤征象43个,多层螺旋CT(MSCT)发现93个,MRI发现102个。结论 AS脊柱骨折常表现为累及三柱的贯通性骨折,MRI和MSCT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MRI显示脊髓损伤和后柱损伤有明显优势,是评估AS合并脊柱骨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陈建宇杨泽宏刘庆余张娅蔡兆熙蒋新华梁碧玲
关键词:脊柱骨折诊断显像
扩散加权成像ADC值评价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症活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利用DWI ADC值对AS患者骶髂关节炎症活动进行量化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将22例AS患者根据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分为静止组(<4分,n=8)及活动组(≥4分,n=14)。另选1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3组均行骶髂关节MR检查,获得各组骶髂关节骨性关节面下及L5椎体骨髓的ADC值(ADCSIJ值、ADCL5值)及骶髂关节的相对ADC值(rADCSIJ值)。对静止组及活动组于MR检查前行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止组与正常对照组间ADCSIJ值、rADCSIJ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动组与静止组及正常对照组间ADCSIJ值、rADCSIJ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ADCL5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S患者ADCSIJ值、rADCSIJ值与临床BASDAI评分、ESR及CRP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DWI ADC值有助于临床辅助诊断活动期AS并判断骶髂关节炎症活动程度。
杨泽宏蒋伟蔡兆熙莫颖倩白志强钟镜联陈建宇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扩散磁共振成像
正常人椎间盘MRI弥散张量成像ADC值、FA值与年龄和解剖部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探讨正常人椎间盘ADC值、FA值与年龄和解剖节段的相关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募集健康志愿者45人,年龄范围6-40岁,6-10岁5人,11-15岁6人,16-20岁6人,21-25岁13人,26-30岁5人,31-35岁5人,36-40岁5人。进行常规T_2W、T_1W及DTI扫描,重建ADC图、FA图、b0图及b400图,测定其ADC值、FA值及T_2W信号强度,分析上述值随着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L1/2、L2/3、L3/4、L4/5椎间盘ADC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B1B=-0.668,p<0.001,rB2B=-0.683,p<0.001,rB3B=-0.62 2,p<0.001,rB4B=-0.540,p<0.001),椎间盘FA值、T_2W信号强度与年龄不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的ADC呈下降趋势,5-15岁呈快降阶段,16-25岁相对稳定阶段,26-40岁缓降阶段。L1/2-L3/4椎间盘ADC值与解剖部位相关(r=0.279,p<0.05),从上到下ADC值逐渐升高,L3/4-L5/S1椎间盘ADC值与解剖部位无相关性(r=-0.048,p>0.05)。各椎间盘FA值(r=0.349,p<0.001)及T_2W信号强度(r=0.658,p<0.001)与解剖部位相关。结论正常人体椎间盘ADC值随着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FA值在L4/5-L5/S1椎间盘显著增大,ADC值及FA值比T_2W信号强度值更能体现椎间盘水分子弥散能力的变化,了解正常椎间盘ADC值及FA值随年龄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
蒋新华陈建宇蔡兆熙梁碧玲钟镜联叶瑞心杨泽宏高明赵倩
关键词:椎间盘弥散张量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
手腕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诊断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分析手腕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表现,探讨滑膜炎、骨侵蚀、骨髓水肿的分布及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80只手、腕关节的MRI表现。按病程分为早期组(病史≤2年)18例、中晚期组(病史>2年)22例,采用OMERACT评分系统对其滑膜炎、骨侵蚀、骨髓水肿进行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滑膜炎、骨侵蚀、骨髓水肿、腱鞘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2.5%(74/80)、90%(72/80)、50%(40/80)、68.8%(55/80)。滑膜炎、骨侵蚀及骨髓水肿在腕关节区的发生率分别为82.5%(66/80)、90.0%(72/80)、47.5%(38/80),较掌指关节发生率51.3%(41/80)、48.8%(39/80)、30.0%(24/80)高(P<0.05)。骨侵蚀易累及三角骨(60/80)、头状骨(54/80)及尺骨远端(51/80)。骨髓水肿在各腕骨发生率及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肌腱腱鞘炎(46/80)较伸肌腱腱鞘炎(32/80)更易发生(P=0.027)。早期与中晚期组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侵蚀与骨髓水肿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01),而滑膜炎与骨侵蚀、滑膜炎与骨髓水肿的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滑膜炎、骨侵蚀、骨髓水肿及腱鞘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手腕部主要的MRI表现,了解各征象特点及发生规律对于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毛家骥黄静文程子亮余太慧蔡兆熙梁碧玲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腕关节
短时轴向负荷下腰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值及T2值的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椎间盘磁共振功能研究大都是平卧状态非负荷下进行的,不能反映人体直立下椎间盘负荷状态下的形态及功能改变,因此需要研究模拟人直立状态下的椎间盘磁共振功能成像特点。目的:探讨轴向负荷对受检者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值及T2值的影响。方法:募集腰腿痛患者17例,年龄34-65岁。轴向负荷前后进行常规T2W、T1W、弥散张量成像、T2-mapping成像,负荷质量为体质量的40%-50%,负荷10 min后扫描第2个弥散张量成像序列,约负荷15 min扫描第2个T2-mapping序列。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单次激发平面回波(EPI),TR 2 500 ms,TE 89 ms,弥散方向为6个方向,b值设为400 s/mm2,扫描时间4∶10 min。利用弥散张量成像原始数据重建表观弥散系数图、b0图,测定其负荷前后椎间盘的表观弥散系数值,T2-mapping序列自动重建出T2值图,测量髓核全椎间盘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值、T2值,分析短时轴向负荷前后表观弥散系数值、T2值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7例85个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结果:Ⅰ级0个,Ⅱ级26个,Ⅲ级19个,Ⅳ级30个,Ⅴ级10个。表观弥散系数图84个纳入研究,T2值图85个纳入研究。84个椎间盘短时轴向负荷下,短时轴向负荷下全椎间盘(减少38×10-3 mm2/s,Z=2.567,P<0.05)及髓核区表观弥散系数值减少(减少62×10-3 mm2/s,Z=3.461,P<0.05),表观弥散系数变化主要影响PfirrmannⅢ级椎间盘(减少55×10-3 mm2/s,Z=2.556,P<0.05)。T2值的变化主要影响正常椎间盘(PfirrmannⅡ级),负荷下椎间盘T2值减低(减少3.17 ms,Z=2.967,P<0.05),其余级别椎间盘负荷下表观弥散系数值、T2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短时轴向负荷下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值与T2值的变化因退变Pfirrmann分级不同而不同,评价椎间盘的活体MRI功能可能要根据不同的退变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
蔡兆熙杨泽宏李永陈建宇赖炳佳
关键词:数字化骨科腰椎椎间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T2弛豫时间
腰椎间盘退变的MR定量分析:MRS和T1ρ成像技术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MRS和T1ρ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腰痛患者64例,按年龄分为<30岁组(10例)、30~39岁组(12例)、40~49岁组(11例)、50~59岁组(15例)、>59岁组(16例)。对每例患者选取2个腰椎间盘进行MRS扫描,获得髓核氮-乙酰氨基峰下面积(N-acetyl)、水峰下面积(Water),及N-acetyl/Water值;并行T1ρ成像,分别测量髓核及纤维环T1ρ值。比较不同Pfirrmann分级及年龄组间MRS及T1ρ定量分析结果的差异,并分析Pfirrmann分级和年龄与T1ρ和MRS定量分析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64例患者共128个椎间盘中,PfirrmannⅡ级61个,Ⅲ级40个,Ⅳ级23个,Ⅴ级4个。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间及不同年龄组间,髓核T1ρ、N-acetyl、Water及N-acetyl/Wate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纤维环T1ρ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etyl、Nacetyl/Water、髓核T1ρ值,随Pfirrmann分级增加、患者年龄增大,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MRS和T1ρ成像技术均可用于腰椎间盘退变的定量评估,且与Pfirrmann分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李永陈雪贞蔡兆熙潘园园张帆陈建宇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磁共振波谱学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I表现。结果 12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右侧7例,左侧4例,双侧1例,共13个病灶。肿瘤最大径为2~9cm,边界清楚,呈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瘤的CT和MRI表现与瘤内脂肪组织和类骨髓组织所占的比例相关;脂肪组织在CT表现为低密度,CT值为-120Hu~-30Hu,MRIT1WI和T2WI上都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上信号下降;类骨髓组织CT值为20Hu~45Hu,在MRI上与肝脏的信号强度相似;增强扫描,瘤内脂肪组织不强化,类骨髓组织可呈轻度至中度强化。1例肿块见出血灶,3例肿块见钙化灶,4例肿块见坏死灶,1例肿块伴发于左侧肾上腺腺瘤。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做出定位和定性诊断。
王东烨李勇蔡兆熙沈君
关键词: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磁共振成像
轴向负荷对腰椎间盘MR扩散特点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轴向负荷对受检者椎间盘ADC值、各项异性(FA)值的影响。方法腰腿痛患者45例,年龄范围25~54岁。进行常规T2WI、T1WI及轴向负荷前后DTI,负荷重量为体质量的40%~50%,负荷时间为10min。DTI参数:TR2500ms,TE89ms,扩散方向为6个方向,b值设为400s/mm^2,扫描时间4min10s。利用DT/原始数据重组ADC图、FA图、b0图,测定其负荷前后椎间盘的ADC值、FA值,分析短时轴向负荷后ADC值、FA值的变化规律。椎间盘负荷前后ADC值、FA值的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45例225个椎间盘,223个纳入研究,Pfirrmann分级结果:Ⅱ级100个,Ⅲ级48个,Ⅳ级59个,Ⅴ级16个,2个椎间盘钙化未纳入研究,223个椎间盘负荷前、后椎间盘的ADC值分别是为(1666±252)×10^-5、(1662±253)×10^-3mm^2/s,负荷后平均ADC值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63,P〉0.05),负荷前、后223个椎问盘的FA值分别是(301±104)×10^-3、(316±112)×10^-3,负荷后平均FA值升高(Z=-2.794,P〈0.05)。PfirrmannⅢ级椎间盘,短时轴向负荷后ADC值减低、FA值升高,Ⅳ级椎间盘FA值升高,负荷前、后Ⅲ级椎间盘的ADC值分别是为(1685±190)×10^-3、(1624±180)×10^-3mm^2/s,FA值分别是(300±87)×10^-3、(326±87)×10^-3,Ⅳ级椎间盘FA值分别是(3484-67)×10^-3、(351±71)×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13、-2.210、-2.006,P值均〈0.05);PfirrmannⅡ级、Ⅳ级和Ⅴ级椎间盘负荷前后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Ⅱ级、Ⅴ级椎间盘FA值负荷前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轴向负荷可引起轻度退变椎间盘(PfirrmannⅢ级)ADC值下降、椎间盘扩散能力降低;在正常(PfirrmannⅡ级)和重度退变椎间盘(PfirrmannⅣ级和Ⅴ级),短时轴向负荷前后椎间盘ADC值无�
蔡兆熙陈建宇蒋新华杨泽宏高明钟镜联叶瑞心张娅梁碧玲
关键词:椎间盘腰椎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