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奕
- 作品数:26 被引量:48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聚丙烯纤维加筋土工程性质分析
- 在试验的基础上,对聚丙烯纤维加筋素土、加筋石灰土和加筋水泥土的工程性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聚丙烯纤维加筋土的强度性质的形成机理作了剖析。研究表明,聚丙烯纤维加筋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改善土体的破坏形式,具有...
- 施斌唐朝生蔡奕王宝军
- 关键词:聚丙烯纤维加筋土
- 文献传递
- 聚丙烯纤维加筋粘性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有用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小,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和基础工程设施不得不建在软土等不良地基上,出现了诸如剪切破坏、沉降开裂、渗透变形、水流侵蚀等工程地质问题。纤维加筋土是一种将纤维丝与工程土按一定配比混合而成的新...
- 蔡奕
- 关键词:渗透性抗压强度
- 基于GIS的黏性土SEM图像三维可视化与孔隙度计算被引量:51
- 2008年
- 黏性土微结构的SEM图像是了解土微结构特征的重要方法,但多数研究仍然以定性分析为主。由于SEM图像在拍摄过程中蕴含了土样中颗粒表面到成像表面的距离信息,因此利用GIS的三维分析模块实现了土样颗粒表面起伏状态的三维显示。利用GIS提供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分别研究了利用SEM图像计算土样孔隙度的二维和三维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二维图像处理得到的土样孔隙度受图像处理中阈值的影响较大,阈值越小,图像中颗粒体积越大,土样的孔隙度越小。而基于三维图像处理得到的孔隙度,由于直接采用灰度图像进行计算,得到的孔隙度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 王宝军施斌蔡奕唐朝生
- 关键词:可视化孔隙度SEM微观结构
- 工程土体结构系统研究
- 施斌王宝军姜洪涛唐朝生李生林刘志彬蔡奕刘瑾刘春
- 土体工程性质是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工程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该课题在多个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并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重点支持,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在土体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共发表...
- 关键词:
- 关键词:工程地质学
- 基于GIS的黏性土微观结构的分形研究被引量:82
- 2004年
- 介绍了一种利用图象处理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数据提取技术,从而计算土体中颗粒形态分形维数的方法,讨论了在图象处理过程中阙值的确定方法。通过对郧县膨胀土土样微结构图象分析,论证了黏性土微观结构的分形特征,并分析了分形维数与土体微观结构类型间的关系。
- 王宝军施斌刘志彬蔡奕
- 关键词:黏性土微观结构分形维数GIS
- 团聚体大小对填筑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9
- 2005年
- 为了了解团聚体大小对填筑土强度的影响,对不同改性填筑土的12组土样进行了一系列的无侧限抗压和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当团聚体的平均粒径小于3.5mm时,素土、纤维土和石灰土的粘聚力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内摩擦角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团聚体的平均粒径大于3.5mm时,随粒径的增大,素土和石灰土的粘聚力明显增大且内摩擦角明显减小,纤维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则变化不大;在受压破坏时,素土表现为应变软化的塑性破坏,纤维土表现为应变硬化的塑性破坏,石灰土则表现为完全的脆性破坏;素土、纤维土和石灰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团聚体大小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试验结论对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填筑土的工程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 蔡奕施斌刘志彬唐朝生王宝军
- 关键词:团聚体无侧限抗压强度粘聚力内摩擦角
- 新老路基拼接中差异沉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95
- 2007年
- 以扩建中的沪宁高速公路为实例,运用FLAC3D程序对高速公路新老路基拼接中所产生的差异沉降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拼接路基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与变形特征以及差异沉降的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路基的变形发展及应力的集中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新老路基的拼接部位是整个拓宽公路最薄弱的环节,水平应力和竖向应力都在拼接部位发生应力集中,最大沉降发生在新拓宽路基形心位置下方,采用台阶式拼接是一种控制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的有效方法。
- 唐朝生刘义怀施斌蔡奕朱友群
- 关键词:道路工程数值模拟差异沉降高速公路
- 基于GIS与虚拟现实的实时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
- 一种基于GIS技术和虚拟现实的实时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利用VRML在一个六面体的表面上进行贴图,其中四个侧面的贴图用来表达岩性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构建模型的主体;顶面贴图采用该六面体所在区域的二维地图,该地图来自二维GIS...
- 王宝军施斌蔡奕周汇光索文斌
- 文献传递
- 含砂量对聚丙烯纤维加筋黏性土强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1
- 2007年
- 为研究含砂量对聚丙烯纤维土加筋黏性土强度的影响及其机制,将2%,4%,6%,8%和10%素土重的砂分别与聚丙烯纤维加筋黏性土混合均匀,共配制7组土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直剪试验。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和分析纤维在土样中的形态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黏性土中的含砂量对纤维加筋土的强度有重要影响。在砂与纤维表面的摩擦力和黏土颗粒对纤维的黏结作用下,纤维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黏聚力随含砂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纤维土的内摩擦角大小与掺砂量成正比。在掺砂量为4%时,纤维的加筋作用得到最大发挥,此时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此外,在黏土中砂的碰撞或挤压作用下,纤维的形状发生改变,从而增加纤维的粗糙度,加强界面之间的力学作用。
- 唐朝生施斌高玮蔡奕刘瑾
- 关键词:土力学加筋土含砂量
- 纤维石灰土工程性质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8
- 2006年
- 为了解决石灰改良引发的填筑土脆性破坏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将分散的聚丙烯纤维丝掺入到石灰土中的设想,并对不同纤维和石灰掺量的6组土样分别进行了无侧限抗压试验、剪切试验、膨胀率试验和收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的掺入不仅提高了石灰土的强度,而且还增强了石灰土的塑性,使其破坏形式从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此外,在胀缩性方面,纤维的掺入减小了石灰土的膨胀性,但增加了收缩性。研究表明,纤维的强抗拉性是导致石灰土工程性质改变的主要因素。因此,纤维和石灰的混合掺入可以为填筑土工程性质的改良提供一个更加有效的方法。
- 蔡奕施斌高玮陈峰军唐朝生
- 关键词:纤维石灰胀缩性破坏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