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馥丞
-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戊四氮反复点燃对发育鼠海马神经元发生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戊四氮(PTZ)反复点燃对发育鼠海马神经元发生的影响。方法10日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PTZ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只。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新生细胞。二组分别于模型制备完成后24 h、3 d及1个月时各处死8只大鼠;观察其惊厥行为学改变,海马区细胞形态、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各区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BrdU阳性细胞数,Timm染色法观察苔藓纤维发芽。结果1.模型制备完成后24 h,PTZ组海马CA1、CA3、DG区NF-κB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9.081,12.044,11.002 Pa<0.01);2.模型制备完成后3 d,PTZ组齿状回(DG)颗粒细胞数及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a<0.05),CA1、CA3及门区无明显神经元变性坏死现象;3.模型制备完成后1个月,PTZ组有苔藓纤维发芽,对照组无明显苔藓纤维发芽。结论PTZ反复点燃可诱发发育脑海马神经元的发生。
- 鲁娜黄亚玲李素云蔡馥丞
- 关键词:海马核因子-ΚB神经元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植入脑缺氧缺血模型仔鼠存活、增殖及分化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植入HIE大鼠模型仔鼠后存活、增殖及分化情况。方法取人脐带组织,经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后,分离UCMSCs,采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将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1)。实验组结扎孕鼠子宫动脉15 min,建立宫内全脑缺氧缺血损伤模型,幼鼠出生20 d(P20)随机分为干细胞组(n=24)和PBS组(n=19)。干细胞组仔鼠小脑延髓池穿刺注射UCMSCs,PBS组注射PBS。移植后1、2、3、4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BrdU、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以硫堇染色观察其神经元形态。对照组正常分娩,同样检测作同期对照。结果干细胞组于移植后1周海马齿状回即出现BrdU、Nestin、NSE和GFAP阳性细胞;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于移植1~3周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a<0.01),移植3~4周阳性细胞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NSE和GFAP阳性细胞于1~4周均渐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a<0.01)。硫堇染色观察其海马细胞形态,对照组神经细胞排列整齐,神经元呈多形性,数目多;PBS组神经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数目减少;干细胞组细胞排列较整齐,神经元数目较多。结论UCMSCs经小脑延髓池移植至HIE大鼠模型能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
- 蔡馥丞黄亚玲熊念鲁娜钟严艳王涛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缺氧缺血性脑病
- 近足月胎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建立及行为学研究
- :探讨宫内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的制作及行为学评价方法.方法:选用孕20天SD孕鼠,随机分为手术组(n=7)和正常组(n=3).手术组结扎孕鼠子宫动脉15分钟,自然分娩,所生小鼠为宫内全脑缺氧缺血损伤模型组小鼠,为实验组;对...
- 蔡馥丞黄亚玲钟严艳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足月胎儿行为学评价
- 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癎完全控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癎疗效达完全控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左乙拉西坦,使其效果最大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疗程≥3个月,统计完全控制率;对完全控制组和非完全控制组患者进行不同发作类型、治疗方案、年龄及病因等对照研究。结果:共纳入癫癎患儿110例,其中完全控制56例(50.9%)。不同发作类型、病因及不同治疗方案的完全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癎有较高的完全控制率,完全控制率与发作类型、治疗方案及病因有关。
- 黄亚玲鲁娜徐三清蔡馥丞郭玉晶
- 关键词:儿童癫痫
- EVI1基因阳性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伴有EVI1基因表达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多重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AML患儿进行融合基因检测,确定EVI1的表达情况,并追踪其临床特征及疗效,并与EVI1(-)组AML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VI1基因在83例AML患儿中的表达率为15.65%(13/83例),在高危患儿中表达率最高,且易伴有复杂核型、MLL重排、-7等预后不良的细胞分子遗传学改变。EVI1(+)组诱导缓解率为45.5%,明显低于EVI1(-)组(79.3%)(/=5.497,P〈0.05),尤其1个疗程达到缓解者比率显著低于EVI1(-)组(18.2%比63.8%,X2=7.828,P〈0.01)。虽然2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但是EVI1(+)组早期病死率显著高于EVI1(-)组(45.5%比8.6%,P〈0.01)。EVI1(+)组4年无事件生存率(EFS)显著低于EVI1(-)组[(21.2±13.8)%比(60.2±9.1)%,X2=4.493,P〈0.05]。而EVI1(+)组4年累积总生存率亦显著低于EVI1(-)组[(32.4±7.1)%比(63.3±10.9)%,X2=4.602,P〈0.05]。通过多因素及单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VI1阳性与否与预后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VI1基因阳性表达的AML患儿病情进展快,缓解率低,早期病死率高,EFS低,故EVI1基因表达是儿童AML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但尚不能作为独立预后不良因子。目的分析伴有EVIl基因表达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多重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AML患儿进行融合基因检测,确定EVIl的表达情况,并追踪其临床特征及疗效,并与EVIl(-)组AML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VIl基因在83例AML患儿中的表达率为15.65%(13/83例),在高危患儿中表达率最高,且�
- 邱奕宁郝琏琏余慧周芬蔡馥丞徐佳伟金润铭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儿童
- 儿童急性白血病RIZ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实验研究
-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由于联合化疗和支持治疗的不断完善,白血病患儿的长期生存率已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复发仍是儿童白血病治疗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因此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亟...
- 蔡馥丞
-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基因启动子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NF-κB在发育鼠戊四氮反复点燃癫痫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用NF-κB阻滞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PDTC)阻断NF-κB的表达,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发育鼠戊四氮(PTZ)点燃癫痫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生后10 d(P10)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PTZ组、PDTC+PTZ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3组,制备戊四氮反复点燃癫痫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海马各区细胞形态及细胞计数、NF-κB表达、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和苔藓纤维发芽等指标。结果:(1)NF-κB表达,PTZ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及PDTC+PTZ组(P<0.01);(2)海马神经细胞计数,PTZ组齿状回(DG)区颗粒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DTC+PTZ组CA1、CA3和门区神经元数较PTZ组均明显减少(P<0.05);(3)DG区BrdU阳性细胞数,PTZ组和PDTC+PTZ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PDTC+PTZ组DG区BrdU阳性细胞数目明显较PTZ组少(P<0.01);NF-κB吸光度值与BrdU阳性细胞数/颗粒细胞数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苔藓纤维发芽,PDTC+PTZ组和PTZ组均有苔藓纤维发芽,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NF-κB在发育鼠癫痫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海马神经元发生,保护海马神经细胞,但对苔藓纤维发芽无明显作用。
- 黄亚玲鲁娜蔡馥丞李素云姚莉
- 关键词:癫痫发育鼠戊四氮神经发生
- 左乙拉西坦治疗婴儿痉挛症的疗效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对婴儿痉挛症(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武汉市4家医院进行多中心联合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制定严格研究方案,统一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完成3个月以上疗程的IS患儿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5~24个月。LEV起始剂量10mg/(kg.d),每周添加10mg/(kg.d)至最小有效剂量;治疗期间检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每2~4周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密切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应用3个月以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完全缓解4例(30.8%),有效5例(38.5%),无效4例(30.8%);LEV起效剂量(17.772±9.511)mg/(kg.d),完全缓解剂量(20.938±6.084)mg/(kg.d);起效时间(1.50±0.535)周,完全缓解时间(6.750±6.602)周。4例出现不良反应(30.8%),食欲下降、嗜睡各2例(各15.4%),未见严重致死性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未见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异常改变。结论LEV治疗IS具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
- 黄亚玲徐三清刘京华王芳琳蔡馥丞鲁娜
- 关键词:婴儿痉挛症疗效安全性
- 武汉市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了解左乙拉西坦治疗中国儿童癫痫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并治疗超过3个月的癫痫患者75例,其中男53例,女22例;最小年龄1.5月,最大年龄14岁,中位数3岁4个月;部分性发作30例,全面性发作28例,综合征17例;左乙拉西坦使用方法为起始剂量10mg.kg-1,每周添加10mg.kg-1,至最小有效量;每2~4周门诊或电话随访一次,密切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应用3个月以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75例患儿中完全控制31例(41.3%),有效30例(40.0%),无效12例(16.0%),加重2例(2.7%)。不同临床类型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左乙拉西坦对儿童癫痫不同临床类型均有显著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黄亚玲徐三清刘京华王芳琳鲁娜蔡馥丞
- 关键词:儿童癫痫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植入脑缺氧缺血模型实验研究
- 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植入脑缺氧缺血模型大鼠后,存活、增殖及分化情况。
方法:
取人脐带组织,经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后,分离得到UCMSCs,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
- 蔡馥丞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细胞存活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