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重症
  • 4篇重症患者
  • 4篇疗效
  • 3篇镇痛
  • 3篇镇痛镇静
  • 3篇治疗效果观察
  • 3篇危重
  • 3篇危重症
  • 3篇危重症患者
  • 2篇翼点
  • 2篇翼点入路
  • 2篇入路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显微手术
  • 2篇显微手术治疗
  • 2篇小骨窗
  • 2篇经翼点入路
  • 2篇骨窗
  • 1篇弹力

机构

  • 8篇江西省萍乡市...

作者

  • 8篇蔺军
  • 3篇刘文萍
  • 3篇胡稻
  • 3篇谭兴萍
  • 3篇游涛
  • 2篇赖丹
  • 1篇李清
  • 1篇刘新娟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经翼点入路小骨窗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胡稻谭兴萍赖丹游涛蔺军刘文萍
老十针治疗重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老十针治疗重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12月-2021年11月诊治的急性胃肠损伤患者80例。采用信封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老十针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的胃肠道营养耐受情况、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时间与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胃肠道营养耐受率高于对照组,且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2、IL-6、TNF-α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十针治疗重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蔺军吴喆刘新娟
关键词:重症
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方法纳入54例危重症患者,对其采取镇痛镇静治疗措施,用咪唑安定、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推注以及静脉内持续泵入,并根据镇痛镇静的结果对泵入的剂量进行合理调节。观察患者呼吸参数和循环参数在镇痛镇静治疗前后(包括治疗前,治疗后1 h,治疗后12 h和治疗后24 h)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镇静镇痛效果良好,患者呼吸参数和循环参数均明显改善,其中,用药前、用药后1 h、用药后12 h、用药后24 h这4个时间段中,RR分别为(23.81±7.71)、(17.24±6.89)、(17.48±5.32)、(18.12±4.31);PIP分别为(27.32±6.92)、(25.21±6.39)、(23.09±5.21)、(22.45±5.10);Pa O2分别为(103.53±30.32)、(111.24±26.89)、(115.48±26.71)、(118.15±25.96);Sp O2分别为(92.48±3.71)、(98.21±2.39)、(98.09±2.50)、(98.92±2.58);HR分别为(109.45±20.34)、(99.23±18.23)、(98.34±18.21)、(95.14±17.21);MAP分别(85.42±15.23)、(79.44±13.45)、(83.46±16.23)、(83.01±15.22);CVP分别为(13.46±3.42)、(11.45±2.56)、(11.09±2.50)、(11.02±2.11),跟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非常重要,其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和焦虑烦躁症状,改善临床生命体征,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蔺军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
经翼点入路小骨窗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经翼点小骨窗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翼点小骨窗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疗36例,按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10例,Ⅳ级12例。死亡5例。
胡稻谭兴萍赖丹蔺军刘文萍游涛
关键词:小骨窗入路高血压显微手术
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本院ICU在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54例危重症患者,对其采取镇痛镇静治疗措施,用咪唑安定、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推注以及静脉内持续泵入,并根据镇痛镇静的结果对泵入的剂...
蔺军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咪唑安定给药剂量镇痛作用
钻孔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56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疗56例痊愈。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胡稻谭兴萍刘文萍蔺军游涛
关键词:外伤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
血栓弹力图联合CYP2C19检测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CYP2C19检测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萍乡市人民医院行PCI的27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A组(未行检查,n=115)、B组(CYP2C19基因检测,n=95)、C组(CYP2C19联合TEG检测,n=60)。其中A组患者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B组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是否敏感分别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C组根据基因检测及TEG检测结果分别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PCI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三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MACE总发生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联合CYP2C19检测指导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能减少MACE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周吕桢李清蔺军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弹力图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ICU 在2013 年1 月至2014 年8 月54 例危重症患者,对其采取镇痛镇静治疗措施,用咪唑安定、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推注以及静脉内持续泵入,并根据镇痛镇静的结果...
蔺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