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
- 作品数:54 被引量:34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学技术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戊型肝炎病毒开放读码框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DsRed-Monomer-N1-开放读码框(ORF)3,并在BHK-21细胞观察ORF3的表达及定位. 方法 用RT-PCR扩增HEV ORF3基因,用Hind Ⅲ/EcoR Ⅰ酶切ORF3基因及pDsRed-Monomer-N1载体,并构建成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DsRed-Monomer-N1-ORF3,将鉴定为阳性的质粒经脂质体转染BHK-21细胞,用RT-PCR检测ORF3基因的过表达,用W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RF3的表达及定位.结果 pDsRed-Monomer-N1-ORF3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染BHK-21细胞后ORF3基因正常转录,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ORF3主要分布在BHK-21细胞的细胞质中,ORF3能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结论 在BHK-21中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 陈琳杨晓军袁宏朱陇东岳伟
- 211例乙肝“三抗体阳性”患者临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形式有多种,常见到以“三抗体”(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就诊的患者,以往常认为是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情好转或者恢复期表现(甚至病毒清除表现),但是近来在临床却遇到一部分“三抗体阳性”就诊患者,仍持续或间歇伴有肝生化异常,故对临床遇到的这些病例进行分析。
- 袁宏王岐洁肖萍陈青锋熊亚星
- 关键词:肝炎乙型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免疫测定
- MARS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2002年1月~2004年10月对12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ARS人工肝治疗。在MARS人工肝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电解质等指标。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清除显著(P<0.05),而凝血酶原活动度、电解质等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12例患者7例存活(存活率58.3%)。结论MARS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部分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袁宏亚星陈红赵正斌毛小荣张立婷岳伟李莹邵沂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 硫代乙酰胺诱导的A型肝性脑病小鼠焦虑样反应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A型肝性脑病小鼠的精神障碍。方法 3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对照组15只。实验组采用TAA 200 mg·kg-1·d-1,连续腹腔注射3 d至累积计量到600 mg/kg,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24 h后进行脑功能评分、明暗箱、旷场及高架十字实验。行为学检测结束后24 h行血氨及肝脏生化指标检测。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组小鼠在明暗箱实验中的明箱滞留时间(t=-4.006,P<0.01)与穿梭次数(t=-2.656,P<0.05);旷场实验的中央活动路程(t=-3.639,P<0.05)、中央活动时间(t=-2.294,P<0.05)、垂直运动次数(t=-2.282,P<0.05)、理毛时间(t=5.992,P<0.01);高架十字实验的开臂进入次数(t=-3.584,P<0.05)、开臂滞留时间(t=-3.992,P<0.05)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旷场实验中两组小鼠活动总路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P>0.05)。且实验组小鼠血氨(t=-3.168,P<0.05)、ALT(t=4.316,P<0.05)、AST(t=-2.581,P<0.05)、TBil(t=-9.127,P<0.01)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TAA腹腔注射建立的A型肝性脑病小鼠模型有焦虑样反应;小剂量TAA诱导A型肝性脑病小鼠的焦虑样反应不伴有自发活动能力下降。
- 陈启明袁宏戴丽蓉蒋妮任文婷陈青锋
- 关键词:肝性脑病焦虑硫代乙酰胺
- 在初治和经治丙型肝炎病毒基因1b型慢性感染的代偿期肝硬化亚洲成年患者中评价奥比帕利和达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 评估奥比帕利(奥比他韦/帕立瑞韦/利托那韦)25/150/100mg,1次/d和达塞布韦(DSV) 250 mg,2次/d联合利巴韦林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1b型感染的代偿期肝硬化中国大陆成年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开放标签、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开展,纳入初治和经治基因1b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代偿期肝硬化(Metavir 评分纤维化分期=F4)成年患者,接受奥比他韦/帕立瑞韦/利托那韦和达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评估患者停药12周获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及24周获得的SVR率,并在接受至少1次研究药物的患者中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共纳入63例中国大陆患者,其中62例(98.4%)患者基线Child-Pugh评分为5分.患者总体SVR12率及SVR24率为100% (95% CI:94.3% ~ 100.0%).发生的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常见(发生率≥10%)所有级别不良事件和实验室异常包括总胆红素升高(36.5%)、乏力(19.0%)、非结合胆红素升高(19.0%)、结合胆红素升高(17.5%)和贫血(14.3%).3例(4.8%)患者发生≥3级不良事件,均被研究者判定为与研究药物无关.无患者出现导致提前停药的不良事件. 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1b型感染的代偿期肝硬化中国大陆患者接受奥比他韦/帕立瑞韦/利托那韦和达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停药12周和24周的SVR均为100%.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
- 魏来王贵强Sarah Kopecky-Bromberg成军诩青汪茂荣许敏段钟平侯金林张明香张跃新唐红赵伟蔺淑梅贾战生牛俊奇高志良袁宏林明华周新民Luo YanLinda FredrickNiloufar MobasheryWang Ye贾继东
- 关键词:肝硬化
- 儿童乙型肝炎176例病毒基因型及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23例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儿童HBV相关性肾炎(HBV.GN)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HBV-DNA阳性乙型肝炎患儿176例,均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检测肝肾功、HBV-DNA载量。对发生HBV-GN的23例患儿进行。肾脏穿刺活检。结果176例乙型肝炎患儿中,C基因型患儿85例(48.3%),B基因型72例(40.9%),合计157例纳入研究。研究显示,HBeAg阳性患儿发生HBV-GN的比率(78.3%)要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21.7%)(X^2=18.301,P值〈0.001)。C基因型患儿发生血尿、蛋白尿的比率(20.0%,18.8%)显著高于B基因型患儿(8.3%,5.6%)(X^2=4.243,P=0.039;X^2=6.173,P=0.013),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补体C3的异常发生率在C基因型组(10.2%,15.3%)亦显著高于B基因型组患儿(2.8%,2.8%)(X^2=7.985,P=0.005;)(2=7.067,P=0.008)。HBV-DNA高载量患儿中C基因型患儿比例(79.2%)显著高于B基因型患儿(20.8%)(X^2=35.514,P=0.000)。结论甘肃地区儿童HBV基因型以C、B基因型为主,以C基因型为优势。C基因型患儿更易发生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害表现。HBV.DNA的高载量可能与HBV-GN的发生有关。C基因型患儿DNA高载量发生几率显著升高可能是其更易发生HBV-GN的因素之一。
- 雷晓燕高霞杨菊兰孙永红赛依帕袁宏
- 关键词:肾炎基因型儿童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的筛选及其在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 目的:设计和合成针对抗肝纤维化关键基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并筛选高效的CTGFsiRNA抗肝纤维化序列,探讨其通过...
- 毛小荣岳伟袁宏陈红薛苗
-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小分子干扰RNA肝纤维化
- 文献传递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不同基因型患儿间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差异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不同基因型患儿间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同时行肝穿和肾穿的41例HBV-GN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分型、乙型肝炎病毒(HBV)ccc DNA检测,分析HBV-GN不同基因型患儿间临床、病理特征及HBV复制的差异。结果 41例HBV-GN患儿中,C基因型29例(71%),B基因型10例(24%),B/C混合型2例(5%)。C基因型患儿的血尿、蛋白尿、补体C3下降、谷丙转氨酶升高及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基因型患儿;C基因型患儿HBV ccc DNA阳性比例高于B基因型患儿。但两种不同基因型患儿肾组织病理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GN的基因型主要以C、B基因型为主,且以C基因型占优势。C基因型患儿较B基因型临床症状严重,但两者在病理学特征上无明显差异。
- 孙永红雷晓燕袁宏
- 关键词:乙肝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基因型
- 慢性布鲁菌病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9年
- 布鲁菌病由布鲁菌感染人体引起,是发展中国家流行广泛、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临床上将布鲁菌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慢性布鲁菌病的病程超过6个月。目前,人布鲁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均参与了布鲁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布鲁菌的显著特点是在宿主体内的生存能力很强,若不能得到及时诊治,很快形成慢性感染模式。现从非特异性免疫与慢性布鲁菌感染,特异性免疫与慢性布鲁菌感染,细胞因子与慢性布鲁菌感染3个方面介绍布鲁菌病慢性化免疫机制的研究现状。
- 赵荣荣李敏岳伟袁宏毛小荣
- 关键词:非特异性免疫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菌病免疫机制慢性化慢性感染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汉族慢性丙型肝炎140例及正常对照70例,并将患者分组后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分析甘肃地区TNF-α-308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结果TNF-α-308位各基因型频率在HCV感染者中和在正常对照者中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NF1和TNF2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丙氨酸转氨酶(ALT)>80U/L、ALT<40 U/L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A等位基因与ALT的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抗病毒治疗的反应与A、G等位基因均无关;HCVRNA定量中、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TNF-α-308位基因型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V感染者TNF-α-308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CV感染无关;A等位基因与ALT的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
- 毛小荣袁宏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