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梅枝

作品数:93 被引量:226H指数:9
供职机构: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3篇血吸虫
  • 63篇吸虫
  • 60篇血吸虫病
  • 60篇吸虫病
  • 60篇虫病
  • 21篇疫情
  • 19篇钉螺
  • 10篇血吸虫病疫情
  • 10篇感染性
  • 10篇感染性钉螺
  • 8篇疫区
  • 7篇血防
  • 7篇灭螺
  • 7篇灭螺药
  • 7篇湖沼地区
  • 6篇碘缺乏
  • 6篇碘缺乏病
  • 6篇血吸虫病防治
  • 6篇疫情分析
  • 6篇健康

机构

  • 93篇荆州市疾病预...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湖北中医药高...
  • 3篇湖北省疾病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公安县疾病预...
  • 2篇荆州市第一人...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省人民政...

作者

  • 93篇袁梅枝
  • 79篇何亮才
  • 74篇王加松
  • 49篇彭孝武
  • 37篇荣先兵
  • 34篇董娟
  • 30篇付正银
  • 24篇赵耀升
  • 23篇田克卿
  • 8篇李华忠
  • 7篇曾巍
  • 6篇廖强
  • 5篇胡于泽
  • 4篇李天艳
  • 4篇苏文
  • 3篇丁雪
  • 3篇赵冰
  • 3篇别文涛
  • 3篇王芳
  • 2篇胡国才

传媒

  • 28篇中国血吸虫病...
  • 24篇公共卫生与预...
  • 7篇中国病原生物...
  • 5篇中国地方病防...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地方病学...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社会医学...
  • 1篇全国血吸虫病...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11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接血凝试验NP30筛检血吸虫病效果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评价间接血凝试验(IHA)、NP30在血吸虫病大规模现场调查中的筛检作用。方法选择疫区村1338人,采用双盲法,同时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和IHA、NP30血清学检查,计算其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人群感染率;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分别与IHA、NP30、IHA+NP30配对,计算IHA、NP30、IHA+NP30血检过筛的粪检漏检率。结果1338人的粪检阳性率为9.72%。IHA、NP30、IHA+NP30血检阳性率分别为23.09%、21.90%、37.67%,人群感染率分别为6.35%、7.17%、9.34%,漏检率分别为34.62%、26.15%、3.85%。IHA+NP30双项检查,血检阳性率高于任一单项血检组(P均<0.01),其人群感染率与粪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HA+NP30双项筛检病人,漏检率低,更能准确反映实际病情。
袁梅枝王加松彭孝武陈伦超何坚陈艳
关键词:血吸虫病间接血凝试验筛检
2009-2013年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2009-2013年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效果,为下阶段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3年荆州市9个县(市、区)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推算病人数从2009年的78 903人降至2013年的28 034人,下降了63.37%。人群感染率从2009年的2.21%降至2013年的0.65%,呈指数下降趋势(y=3.196e-0.317x);病牛数和耕牛感染率分别从2009年的2 132头和1.87%降至0%。仅2009年发生2例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病例,其余各年均无急感病例报告。2012、2013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结论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为巩固防治成果,下一阶段应采取传染源控制、药物灭螺与螺情监测并重的防治策略。
袁梅枝王加松何亮才田克卿彭孝武
关键词:血吸虫病
荆州市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成因及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荆州市湖沼地区无牛村和有牛村血吸虫病传染源与感染性钉螺形成的原因,为制定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北省公安县和监利县无牛村和有牛村有螺环境,对螺情、人畜病情、野生动物保虫宿主(鼠)感染情况、野粪污染情况等开展调查;对无牛村采用哨鼠法测定水体血吸虫感染性。采用秩相关分析对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密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无牛村4处环境未发现阳性野粪,哨鼠疫水测定未发现感染性;有牛村12处感染性螺点累计收集野粪374份,野粪平均密度为0.02~0.29份/100m2,阳性野粪平均密度为0~0.01份/100m2,感染性钉螺密度为0.001~0.040只/0.1m2,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的分布地点一致,其密度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rs=0.1235,P>0.05)。公安县和监利县垸内有牛村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87%和1.37%,公安县垸外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23%,未发现病牛。野鼠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耕牛和病人是当地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野鼠成为主要传染源的可能性较小;有牛村耕牛仍为荆州市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何亮才王加松荣先兵贺正文廖昌军黄文军万东方袁梅枝彭孝武赵耀升
关键词:血吸虫病感染性钉螺传染源湖沼地区
晚期血吸虫患者生命质量评价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湖北省某市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接受救治后的生命质量,为制定和完善晚血救治相关政策、提高晚血患者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定量问卷调查与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晚血患者生命质量方面的资料。结果接受救治后,晚血患者生命质量平均得分为0.743,其对自身的活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焦虑沮丧的评价较好,满意率分别为69.1%、60.0%、60.0%、63.6%,而对疼痛和不适的评价较差,满意率仅为36.4%。结论接受救治后,晚血患者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所改观,生命质量有所改善,建议应为晚血患者提供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帮助,全面提高晚血患者的生命质量。
丁雪王芳荣先兵何亮才袁梅枝赵耀升贺世豪
关键词:生命质量
荆州市4县区血吸虫病血检高滴度人群抗体消长随访观察
2025年
目的 分析血吸虫病既往感染者中血检阳性高滴度人群的查治病及抗体滴度消长情况,为探索对该人群的精准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荆州市4个县(市、区)既往感染过血吸虫病且血检抗体滴度在1∶80及以上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4年随访观察其查治病及抗体滴度变化情况。结果 共730人纳入研究,基线平均(52.00±10.35)岁,基线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28.49。随访4年的血检率分别为:60.59%、68.64%、68.04%、62.12%,血检阳性者5年平均化疗服药率96.93%,平均粪检率96.76%,无粪检阳性。随访1年、2年、3年、4年后,其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下降为22.41、14.20、11.11、11.62,抗体转阴率依次为31.48%、48.97%、48.23%、52.66%。不同特征随访对象4年期间抗体滴度消长及转阴情况不同。结论 血清抗体高滴度人群连续4年随访观察,其几何平均滴度呈下降态势,抗体转阴率呈上升趋势,但参加血检查病的依从性有待提高。
肖林田克卿袁梅枝赵冰余婉琴刘建昭
关键词:血吸虫病间接血凝试验随访观察
156例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常规与细胞学检查分析
2006年
胡国才袁梅枝董娟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性质细胞学检查回顾性分析漏出液
湖沼地区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观察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方法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结合水利建设,实施兴林抑螺,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及居民生活环境,加大人畜查治病、扩大化疗力度,阻断传染源等方法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结果措施实施后钉螺面积、活螺密度、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5.03%、86.56%和57.93%。居民粪检阳性率下降了94.34%,晚期血吸虫病人下降了56.25%,项目实施期间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病牛感染率下降了85.68%。结论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了农民生活环境,疫情得到明显控制,适宜在血吸虫病流行疫区推广应用。
董娟何亮才王加松荣先兵付正银袁梅枝彭孝武赵耀升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染源钉螺
一种专用灭螺药液喷洒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洒机,具体涉及一种专用灭螺药液喷洒机。该喷洒机包括动力行走装置、药液罐、药液喷洒泵和发电机,药液罐前端的动力行走装置上设置有工具箱,药液罐后端设置有液位仪,液位仪下方的动力行走装置下表面通过安装架固装有药...
王加松何亮才袁梅枝廖强侯续良朱少良李天艳田克卿何川
文献传递
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历程与展望
2024年
荆州市面积1.41万km2。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荆江段险段北岸为四湖流域,南岸有荆南四河。四湖地区河湾交错,适于钉螺生存繁殖。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导致了历史上荆州市血吸虫病的严重流行。1949年以后,经过60年的全面防治,历经消灭钉螺为主、人畜同步化疗为主、控制传染源为主3个防治阶段,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018年实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有效地保护了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为助力群众健康脱贫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就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历程与展望进行概述。
袁梅枝何亮才田克卿王加松
关键词:血吸虫病防治血吸虫病传播生存繁殖控制传染源四湖流域
IF和ISERROR、MATCH函数在血吸虫病资料对比分析中的应用
2008年
袁梅枝王加松董娟
关键词:血吸虫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实施抽样调查行政村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