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茜
- 作品数:76 被引量:25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大鼠不同体积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的动态变化
- 2010年
- 目的 比较大鼠不同体积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及其受体CDl4和Toll样受体4(TLR4)的变化以探讨肝移植小肝综合征的病因.方法 参照"Kamada二袖套法"和体内切肝法建立SD大鼠→SD大鼠原位100%(Ⅰ组)、50%(Ⅱ组)、30%(Ⅲ组)体积肝移植组和假手术组.于门静脉重新开放后1、3、6、12和24 h检测各组受鼠门静脉内毒素的水平以及肝组织CD14 mRNA和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Ⅰ、Ⅱ组术后门静脉血内毒素血症高峰出现在术后1 h,随后下降,Ⅰ组在术后3 h接近正常,Ⅱ组在术后12 h接近正常;Ⅲ组高峰出现在术后6 h,在术后24 h接近正常.Ⅰ、Ⅱ、Ⅲ组再灌注后CD14 mRNA、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都在再灌注后3 h达到高峰,后渐下降,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大鼠原位100%、50%、30%体积肝移植术后出现门静脉内毒素血症,供肝体积越小术后受者内毒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肝组织CD14 mRNA和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也越高,持续时间也越长.
- 王以巧鲍国清沈柏用汪小辉钱道海詹茜邓侠兴祝哲诚陶然彭承宏李宏为
- 关键词:肝移植内毒素门静脉CD14
- 微创手术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附2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微创外科手术方式在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了解其的适应证及可能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外科2006年8月至2013年9月微创手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1例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机器人手术组(n=13)和腹腔镜手术组(n=8),收集两组病人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机器人手术组包括胰岛素瘤8例,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5例;手术方式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胰体尾切除术4例,胰腺中段切除2例,Beger手术1例,胰腺肿瘤局部剜除2例。腹腔镜手术组包括胰岛素瘤6例,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手术方式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体尾切除术7例。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至今,均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安全、可行的,术后创伤小、恢复快。机器人手术在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方式上有更多的选择。
- 张家强詹茜温晨磊彭承宏
- 关键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机器人手术腹腔镜手术
- 胰头部实性假乳头肿瘤的机器人微创治疗(附12例报告)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机器人微创治疗胰头部实性假乳头肿瘤的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1月我院开展的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微创治疗胰头部实性假乳头肿瘤12例。结果:3例行胰头肿块剜除术,5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例中转开腹)。结论: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治疗胰头部实性假乳头肿瘤安全可行,适当选择手术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正常脏器功能。
- 秦凯金佳斌施源吴志翀詹茜陈皓邓侠兴沈柏用彭承宏李宏为
- 关键词:微创手术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胰腺手术消化道吻合的要点被引量:2
- 2013年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三维立体视野、高度精确性、灵活性和可重复性等优点,特别是在完成胰腺消化道吻合操作时,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详细介绍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腺手术中完成消化道吻合的可行性、吻合原则以及胰肠吻合、胰胃吻合手术步骤,从中分析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腺手术消化道吻合时的特点,旨在提高吻合质量,减少术后胰腺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开腹手术比较,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下完成胰腺消化道吻合简化了操作,减轻了创伤,是安全可行的。其具体吻合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局部组织条件、手术方式与外科医师的手术经验。
- 沈柏用叶靳华詹茜
- 关键词:胰腺疾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胰肠吻合胰胃吻合
- 关于Barrett食管的若干新认识被引量:2
- 2005年
- 随着反流性食管炎(GERD)、食管癌发病率的增高,Barrett食管(BE)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对于BE的认识、定义、诊断标准及随访标准正在不断更新,许多新技术如弥散反射分光术(DRS)、散射光分光术(LSS)、APC、PDT、EMR等也开始用于BE的诊断及治疗。新发现的Ki-67、COX-2、内分泌因子、细胞周期蛋白、转录因子IL-4、肝细胞抗原等与BE相关的标记物,对BE的组织学诊断可提供有力的帮助。
- 詹茜诸琦
- 关键词: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组织学诊断细胞周期蛋白癌发病率分泌因子
- 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的消化道重建:胰肠吻合还是胰胃吻合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总结分析机器人辅助胰腺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术与胰胃吻合术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技巧,分析比较两种吻合方式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上海瑞金医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行24例胰腺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胰腺吻合术均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下完成,无中转开腹。其中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58±13.31)岁,术中切除肿瘤平均大小(2.74±1.31)cm,胰管平均直径(3.58±1.69)mm,胰腺吻合口平均完成时间(57.71±13.10)min,其中行胰肠吻合术12例,胰胃吻合术12例,术后并发胰漏者9例(37.5%)、胰腺吻合口出血者2例(8.3%)、胃排空延迟者1例(4.2%),均经过保守治疗后康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3.88±8.02)d,胰腺吻合口旁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8.83±7.23)d,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为(2.38±1.24)d。进一步研究发现,与胰肠吻合术组比较,胰胃吻合术组吻合时间长、术后胰漏发生率较高(P<0.05),但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下完成胰胃吻合或胰肠吻合均是安全可行的,具体吻合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手术方式与外科医师的手术经验。
- 沈柏用叶靳华邓侠兴韩波翁原驰王伟珅詹茜李宏为彭承宏
-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系统胰肠吻合术胰胃吻合术
- 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手术技巧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建立稳定、理想的大鼠30%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二袖套法和体内切肝法建立非动脉化30%体积肝移植模型,对100只SD大鼠施行50例30%体积肝移植(10例前期操作,不列入统计),对手术操作技巧和细节、术后存活及原因等进行探讨。结果手术成功率100%(40/40),术后1周、2周存活率均40%(16/40),死亡原因主要为肝功能:失代偿、胆管梗阻或胆漏、肝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肝叶坏死和腹腔感染等。结论30%体积肝移植模型改进后供肝残面出血率低,机械损伤小,供肝再灌注色红均匀,存活率好,可作为小体积肝移植有关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 汪小辉沈柏用王以巧鲍国清詹茜彭承宏
- 关键词:肝移植小体积
- 132例胆管癌的临床诊治比较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比较肝门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132例胆管细胞癌患者(肝门胆管癌47例,肝内胆管癌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ALT、AST、AFP等指标上均无明显差异,但肝门胆管癌患者具有较高的胆红素水平[(115±38)对(55±31)μmol/L,(P<0.01)]。肝门胆管癌组中HBV携带者占42.35%(36/85),明显高于肝内胆管癌组29.79%(1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表现方面,肝门胆管癌的首发症状多为黄疸者占72.34%(34/47),而肝内胆管癌组首发症状为腹痛的占57.65%(49/85);CA19-9在肝门胆管癌高于肝内胆管癌组(P=0.02)。132患者中106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肝门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57.4%(27/47)和92.9%(79/85)。肝门胆管癌行根治性手术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8%、44.44%、25.93%,明显低于肝内胆管癌行根治性手术的89.87%、59.49%、36.71%。结论 HBV感染为胆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肝门胆管癌组中HBV携带者明显高于肝内胆管癌组。CA19-9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更具参考价值。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肝门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癌生存率的主要手段。
- 詹茜沈柏用邓侠兴施源金佳斌彭承宏李宏为
- 关键词:肝门胆管癌肝内胆管癌手术疗效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初步经验--附1例报告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后腹膜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通过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行经腹入路的复杂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为56岁女性,高血压病史5年,CT提示腹膜后6 cm左右类圆形肿块,血供丰富,肿瘤紧邻胰腺钩突和十二指肠后方,位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之间,并压迫下腔静脉。结果手术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无重要脏器、血管损伤。手术时间240 min,出血量约200 ml,术中血压平稳。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于术后11天出院。病理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结论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系统能安全有效地进行腹腔内深在位置或大血管旁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
- 刘钦邓侠兴沈柏用赵良超詹茜赵舒霖温成磊翁原驰彭承宏李宏为
-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腹腔镜
- 胰腺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
- 2015年
- 淋巴转移分级是胰腺恶性肿瘤切除预后分析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仍存在争议。通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循证医学证据的研究发现,扩大淋巴结清扫并没有为胰头癌患者的术后生存带来更多益处。根据胰腺肿瘤复发转移的性质及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两方面扩大清扫都不具有优势。该文就胰腺恶性肿瘤手术的规范化治疗作一综述。
- 杨宇尘詹茜沈柏用
- 关键词:胰腺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