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冰

作品数:31 被引量:34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4篇历史地理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同位素
  • 5篇碳同位素
  • 5篇同位素组成
  • 4篇黄土高原
  • 3篇碳同位素组成
  • 3篇全新世
  • 3篇蜗牛
  • 3篇黄土
  • 2篇地层
  • 2篇地层划分
  • 2篇地层学
  • 2篇地貌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
  • 2篇地质灾害
  • 2篇氧同位素
  • 2篇宇宙
  • 2篇宇宙成因
  • 2篇宇宙成因核素

机构

  • 3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吉林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新...
  • 5篇新疆文物考古...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广西区域地质...
  • 2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泰山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北京市地质研...

作者

  • 31篇许冰
  • 16篇顾兆炎
  • 6篇穆桂金
  • 6篇秦小光
  • 5篇刘强
  • 5篇张磊
  • 4篇林永崇
  • 4篇吴乃琴
  • 4篇吕延武
  • 3篇刘嘉麒
  • 3篇刘宗秀
  • 3篇储国强
  • 3篇胡滨
  • 3篇旺罗
  • 3篇郝青振
  • 2篇许冰
  • 2篇乔彦松
  • 2篇彭淑贞
  • 2篇杨石岭
  • 2篇邵会秋

传媒

  • 11篇第四纪研究
  • 3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人民长江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西域研究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西部考古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怒江丙中洛河段第三级阶地^10Be暴露年龄被引量:8
2012年
宇宙成因核素可用于河流阶地测年,然而保存于阶地面上的漂砾暴露年龄是否能代表其形成年代还缺乏深入研究。应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对怒江丙中洛河段第三级阶地上的花岗岩漂砾进行测年研究,结果显示继承性组分可以忽略,而风化侵蚀将对其暴露年龄产生较大影响。基于采集自第三级阶地保存较好的基岩中石英脉样品,应用有效暴露年龄、暴露时间与风化速率间的关系图解出花岗岩漂砾的风化速率为0.3cm/ka,并据此得到第三级阶地的形成年代大约为150~203ka。
吕延武顾兆炎许冰A.AldahanG.P0ssnert
关键词:宇宙成因核素
广西上泥盆统F—F界线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04年
发生在晚泥盆世弗拉期(Frasnian)—法门期(Famennian)之交的生物灭绝事件(简称F—F事件)是古生代以来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其原因仍含糊不清。碳同位素研究显示,伴随F—F事件全球碳循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对中国南方F—F事件地层碳同位素变化特征的认识不够,缺乏系统的研究。对广西桂林杨堤上泥盆统灰岩剖面的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上泥盆统存在两次碳同位素正偏移,分别出现在下rhenana带和F—F的界线,其中,出现在F—F界线的碳同位素正偏移与广西垌村以及欧美和非洲等地的上泥盆统F—F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记录一致,且具有相近的变化幅度。进一步对广西桂林附近的杨堤和垌村剖面F—F界线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模式的分析发现,这次正偏移可能是由多次次级变化组成,与F—F事件中生物的灭绝步骤相似。
许冰顾兆炎胡滨李镇梁
关键词:碳同位素组成古生代生物灭绝事件上泥盆统晚泥盆世
一种用于加速器质谱的石墨制样系统及制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加速器质谱的石墨制样系统及制样方法,该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制备单元、二氧化碳纯化与石墨制备单元、以及控制与检测单元;其中:二氧化碳制备单元包括第一样品接口、二氧化碳捕集器、载气接口、第一真空电磁阀、第一机...
王慧敏许冰陈实
黄土高于地区蜗牛壳体碳同位素的环境与年代学意义
许冰顾兆炎汉景泰裴云鹏吕延武
夏季风降水对黄土高原现生蜗牛壳体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为了深入了解黄土地层中丰富的陆生蜗牛壳体碳酸盐化石氧同位素组成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文章对黄土高原典型气候带的现生蜗牛壳体文石氧同位素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高原半干旱地区蜗牛壳体氧同位素组成相对于半湿润地区显著富集18O;壳体1δ8O值与夏季降水量具有密切负相关关系。对照黄土高原气候特征以及夏季风降水氧同位素组成和降水量的关系,认为:1)夏季风降水18O丰度是影响蜗牛壳体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2)进一步研究黄土沉积物中蜗牛壳体化石氧同位素组成对重建黄土高原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宗秀顾兆炎许冰吴乃琴
关键词:氧同位素黄土高原
食物控制的陆生蜗牛碳同位素组成被引量:9
2006年
陆生蜗牛壳体化石碳酸盐(文石,CaCO3)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已被用于解释过去古植被C3/C4光合作用类型的变化,但是蜗牛壳体碳同位素组成是否取决于其食物碳同位素组成一直是争议的问题.对黄土高原等地现生蜗牛软体躯干有机碳和壳体文石无机碳同位素组成测量表明,壳体文石无机碳同位素δ13Ca分布范围为-13.1‰^-4.3‰;对应的软体躯干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分布范围为-26.8‰^-18.0‰,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δ13Ca=1.021δ13Corg+14.38;R=0.965;N=31),壳体文石13C相对于躯干平均富集(14.2±0.8)‰.由于蜗牛软体和食物碳同位素组成一致,这样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陆生蜗牛壳体碳同位素组成可以反映其食物的同位素特征和潜在生态背景.进而认为:(1)蜗牛碳酸盐壳体中的碳主要来自于蜗牛代谢(呼吸)作用产生的CO2;(2)蜗牛休眠、壳体封闭时期壳内CO2与体液HCO3-之间碳同位素处于平衡分馏状态;蜗牛活动时期CO2的释放,壳体文石形成,碳同位素动力分馏作用发生,导致壳体文石13C富集程度显著高于同位素平衡分馏值.
刘宗秀顾兆炎吴乃琴许冰
关键词:碳同位素黄土高原
末次冰期黄土中蜗牛壳体碳酸盐同位素组成与其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为了揭示蜗牛化石壳体碳酸盐(文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古气候和古生态环境指示意义,对采集于河南荥阳亡口山末次冰期黄土剖面上部中的粉华蜗牛(Cathaica pulveratrix)化石壳体碳酸盐进行了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同时还对全岩有机物质(SOM)碳同位素组成以及全岩磁化率和粒度等气候替代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剖面中反映蜗牛食物碳同位素组成的壳体δ13CSSA的变化,与反映古植被碳同位素组成的全岩有机物质碳同位素组成(δ13CSOM)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壳体13C相对于SOM的富集程度(△13CSSA-SOM)的变化与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末次冰期东亚夏季风强度演化同步一致;壳体δ13CSSA的变化不但与黄土磁化率、粒度等气候替代指标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样也与末次冰期东亚夏季风强度演化同步一致。这些特征,一方面说明受季风环流控制的气候温湿程度变化左右蜗牛夏季活动的几率和食物的类型,干冷气候条件下,相对温湿夏季成为蜗牛活动主要时期,相对富集13C苔藓、菌类和植物可能是蜗牛的主要食物;另一方面暗示蜗牛化石壳体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能够指示气候温湿程度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顾兆炎刘宗秀许冰吴乃琴
关键词:碳氧同位素黄土
全新世亚洲季风变异与干旱演变及其驱动机制被引量:5
2017年
近年,热带太平洋地区高分辨率气候记录研究对学界普遍接受的气候突变"高纬驱动说"提出质疑,全新世气候突变事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热点。亚洲季风-干旱环境是地球气候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全球物质和能量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亚洲季风区和干旱区全新世气候突变事件研究仍十分薄弱,百年-年代际气候变率研究尚未展开。本项目选择湖泊沉积和石笋为研究材料,以亚洲季风区和干旱区高分辨率气候记录的关键空白区为重点研究区,开展全新世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多指标综合集成研究以及多模式、多尺度数值模拟研究,以期查明亚洲季风区和干旱区全新世气候突变事件的结构特征与空间表现、百年-年代际气候变率的时空特征以及现代增温的自然背景,阐明全新世不同时间尺度亚洲季风变异和干旱演变的动力学过程与驱动机制。本项目有望在全新世气候研究领域取得引领性学术成果,在理论认识层面,为理解全新世气候变化机制提出原创性观点;在国家需求层面,为评估和应对全球变化提供科学支撑。
肖举乐蔡演军强明瑞杨石岭姜大膀吴敬禄蔡炳贵熊尚发储国强姜文英旺罗许冰
关键词:全新世亚洲季风气候突变事件
广西晚泥盆系石灰岩碳同位素组成与全球的一致性
<正>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全球许多地区的晚泥盆纪地层中存在碳同位素正异常的记录,这种碳同位素正异常被认为是与晚泥盆纪弗拉斯-法门阶转换时期发生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F-F事件)相关联的,然而,相关研究显示中国南方泥盆纪F-...
许冰顾兆炎刘强胡滨
文献传递
尼阿底遗址新的测年结果表明过去~45ka古人类间歇地占据青藏高原腹地
2024年
早期人类占据高海拔青藏高原环境的时间和机制,是人类演化与环境的关系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对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海拔4600m的尼阿底(Nwya Devu)旧石器遗址进行了重新调查,在遗址区的低湖岸阶地上新发现了一套细石叶技术制品,迥异于之前所报道的以石叶技术为主的石器技术工业.利用石英光释光和淡水螺壳加速器质谱14C测年手段,结合贝叶斯模拟,获得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石制品加工技术在该区的出现年代分别为(45.6±2.6)ka和(10.3±0.5)ka,代表了青藏高原腹地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和细石器遗存,意味着狩猎-采集者在过去45ka曾多次间歇性地活动于高原腹地的高海拔地区.研究也表明,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和较温暖的气候环境有利于早期人类多次占据该遗址区.在50~40ka期间,青藏高原和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同时出现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流行的石叶技术,指示着早期现代人迅速、大规模地向全球扩散,从而对早期人类的地理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新的考古证据和前人的藏族人群古遗传学研究,认为在过去45ka青藏高原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狩猎-采集人群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栖息地,从而形成现今藏族人群复杂的多源基因库.
葛俊逸张晓凌张晓凌李林辉王社江靳英帅张佩琦许冰邓成龙John WOLSEN许冰高星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