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东
- 作品数:65 被引量:180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莫言获奖的“六合彩”
- 2013年
- 解码莫言大概十年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中唯一懂中文的教授马悦然到岭南大学座谈交流。马悦然走到任何地方.大家都问同一个问题:谁会得诺贝尔奖?我建议他改名叫诺悦然。那次到岭南大学也是.我记得和他讨论.我说中国作家获奖有六个原因。其实是开玩笑,缘由是很多年前.一些作家在南京开会,王安忆开玩笑说,中国作家得诺贝尔就像中六合彩。
- 许子东
-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作家岭南
- 普通编辑王信
- 2021年
- 最近听到王信去世的消息,看到赵园的文章《兄长王信》,我也很难过,想起一些往事。我第一次见到王信,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哈尔滨的现代文学年会上。当时我已经在《文学评论》及《文学评论丛刊》发表(或即将发表)两三篇关于郁达夫的论文(一部分是我的硕士论文),因此也曾和《文学评论》的编辑王信有过几次通信。通信都很简短,王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具体什么职务,我都不知道。即使在哈尔滨会上,也很少有机会交谈——因为他总被各地大学的教授们包围着。
- 许子东
- 关键词:文学评论硕士论文现代文学
- “文革故事”与“后文革故事”——关于莫言的长篇小说《蛙》被引量:2
- 2013年
- 很多有关"文革"的作品,会把"文革故事"与50—60年代的"前文革故事"连起来写,以检讨"文革"发生的政治、文化渊源,并反思"文革"与四清、反右及土改的历史关系。莫言获奖长篇《蛙》的写作策略,却是淡化根源,强调后果。《蛙》既不细致梳理"文革故事"的历史复杂性,也不详尽回顾"文革"之后的社会转型过程,而是将"文革故事"戏剧化为暴力斗争血肉悲情,然后直接和当下的繁荣腐化"后现代"景观拼贴并置。所以"文革后"劫后余生故事,变成"后文革"腐化繁荣故事,逼迫人们思考Postmodernism和Post-Maoism的关系。
- 许子东
- 关键词:长篇小说社会转型过程历史关系
- 重读《白鹿原》被引量:3
- 2021年
- 毛泽东关于乡村"政权""族权"和"神权"的论说有助于我们重新解读、阐释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在现当代文学中历来被怀疑被批判的"族权"(宗法祠堂),在《白鹿原》中成为正面形象。小说中的"神权"也不仅体现为庙宇迷信,而可能包括某种知识教育信仰系统。"政权""族权"和"神权"三种权力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历史走向是《白鹿原》重新书写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村历史的关键线索。
- 许子东
- 关键词:《白鹿原》
- “三红”与“一创”的拼贴--重读茹志鹃的《百合花》与《剪辑错了的故事》被引量:2
- 2021年
- 在读1979年的短篇《剪辑错了的故事》之前,我们需要先读茹志鹃1958年发表的《百合花》。两篇都是她的代表作,风格迥异,一篇是红色经典,抒情、崇高、纯洁;一篇是反思文学,"意识流"、尖锐、犀利。放在一起重读,很能显示"十七年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复杂关系。茹志鹃,杭州人,生于上海,家境贫困,18岁跟随她哥哥参加新四军,在文工团工作。她的背景和梁斌、柳青、曲波等人一样:先参加革命,后从事创作。
- 许子东
- 关键词:茹志鹃新时期文学反思文学《百合花》十七年文学
-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 2018年
- 人可以消失,但“人的文学”,探讨人性的更深层,会留下来。本书源于许子东在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的经典课堂实录,融会了几十年的积累,将来可扩展为一部相对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这一堂堂现代文学课。囊括“五四”起源、各家流派,以及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共12讲。
- 许子东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课堂实录中文系
- “奴隶”、“奴才”与“奴隶性”——重读《阿Q正传》
- 2019年
- "奴隶"与"奴才"是鲁迅文章中常常出现的两个关键词,有时看上去意思接近甚至不无混淆,但实际上有微妙且意义重大的区别。辨析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可以是我们探讨鲁迅思想和创作并重读《阿Q正传》的一个角度。而且,小说《阿Q正传》中还直接出现了另一个概念"奴隶性"。这三个概念的复杂关系,是本文研讨的重点。
- 许子东
- 关键词:奴隶奴才《阿Q正传》阿Q精神
- 重读张承志的《金牧场》与《心灵史》
- 2021年
- 张承志是1980年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中篇小说《黑骏马》和《北方的河》因为硬派和深沉的风格,使他成为当时文学青年的偶像。长篇小说《金牧场》首次发表于《昆仑》杂志1987年第2期。这又是一部没有被列入《亚洲周刊》"中文小说百强"的重要长篇,浓缩、并置、概括了张承志前期作品里几乎所有的心情感觉和思想素材,他自己说,这是"把二十年思索获得的思想装进一个框架",也是"一次真正的成人式;是告别我这已经太长的青春的祭典"。(1)而且《金牧场》也是小说形式上的一个颇有野心的试验。
- 许子东
- 关键词:《黑骏马》《金牧场》《心灵史》《北方的河》
- 张爱玲小说中的叙述角度混淆被引量:5
- 2018年
- 张爱玲一生都使用主人公视野局限的第三人称,不过这种叙事方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变化。早期小说的主人公视野是与说书人角度和全知描写一起使用的,某些场景既似主人公视觉又含有叙事人目光,这种叙事角度的有意混淆,是张爱玲小说的重要技术特点。在中期作品《秧歌》中,作家其实仍然坚持人物视角局限的第三人称叙事,不同之处是这种人物视角不只是一、两个男女主人公,而且是处在社会矛盾中的各种人物,于是多角度的主观合成貌似写实的效果。而在晚期的代表作《小团圆》中,作家放弃了别的任何叙事角度,从头到尾由女主角观点"独裁专制"。小说中仍有叙事角度的转换甚至"混淆",由主人公的不同时间视角而构成。
- 许子东
- 关键词:叙事人《秧歌》《小团圆》
- 重读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被引量:2
- 2021年
- 一、1950年代的"一女多男"模式《青春之歌》是1950年代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是当时最著名的女作家作品,也是"十七年文学"中比较罕见的描写知识分子的小说。五四新文学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一是既麻木又狡猾的农民,二是既矛盾又固执的知识分子。直到1940年代后期,路翎、钱钟书等人还在书写大时代边缘知识分子的无奈人生。1950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农民还是主角,但精神面貌变了,《红旗谱》《红日》都写农民。
- 许子东
- 关键词:《青春之歌》革命历史小说《红旗谱》《红日》五四新文学路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