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斐然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3篇贝娄
  • 1篇新闻
  • 1篇性别意识
  • 1篇诗化
  • 1篇诺贝尔文学
  • 1篇诺贝尔文学奖
  • 1篇主流社会
  • 1篇尴尬
  • 1篇文化立场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奖
  • 1篇美国化
  • 1篇美国小说

机构

  • 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篇许斐然
  • 2篇王腊宝

传媒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美国化”的尴尬——评索尔·贝娄的《口没遮拦的人》
2014年
《口没遮拦的人》为1976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创作的短篇小说,作品集中反映了小说家对犹太族群和美国主流社会关系的思考。贝娄在小说中借"口没遮拦"的叙事人肖穆特之口,对比并深入分析了三位犹太裔美国人努力实现"美国化"的方式和结果,展示了"美国化"的尴尬,进而揭示出美国主流与边缘社会之间存在的鸿沟。小说中主人公对自我进行了反思,贝娄更是对"美国平等"提出了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对于个人、族群乃至整个美国社会来说都具有深刻的警醒意义。
许斐然王腊宝
关键词:美国化主流社会
由《院长的十二月》新特点看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索尔·贝娄创作
2014年
《院长的十二月》是索尔·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自出版以来虽受到广泛关注,但评论界多认为该小说为缺乏艺术性的败笔。近年来,有些批评家对这部小说的评价有所改变。从性别意识、男主人公形象塑造及文体风格的改变三个方面来看,小说家展现出了以知识女性为主体的"爱的共同体"、关注解决现实问题并寻找到内心平衡的"平衡性英雄"以及通过强调人文科学价值来揭露美国当代社会危机的"诗化新闻体",这有助于探究作品的创新性和小说家不断发展的思想,以及贝娄从上世纪80年代至上世纪末创作不断谋求创新、行文风格更加多样化、在主题揭示上也更为深刻的新特点。
许斐然王腊宝
关键词:性别意识
索尔·贝娄后期作品的文化立场
索尔·贝娄(1915-2005)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他曾先后荣获普利策奖、诺贝尔文学奖和美国国家艺术勋章,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奖的作家。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贝娄依然笔耕不辍,直至生命...
许斐然
关键词:美国小说文化立场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