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心宪
- 作品数:111 被引量:135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梁上泉音乐文学创作的民间影响被引量:4
- 2001年
- 梁上泉走进中国当代诗坛,其根本驱力是建国初的音乐文学创作。在 50年代由颂歌艺术思潮的推涌而形成的音乐文化环境中,梁上泉以新诗成名的同时。也在中国当代音乐文学界崭露头角,并不断取得成就,成为有影响的音乐文学家。梁上泉长期致力于民间音乐文化的积累,广泛涉猎各种民间音乐文学样式,汲取艺术营养,并付诸创作实践,艺术天赋得以充分展现,形成了革命的政治意识与民间音乐品位牢固结合的鲜明创作个性。
- 赵心宪
- 关键词:音乐文学诗人民歌歌词歌剧
- 两种知识体系中的品牌概念及应用——渝东南文化产业品牌开发的理论思考之一
- 2009年
- "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的调查与研究"项目不能只认定《品牌学》的广义品牌或者传统品牌作为理论依据,应该二者兼而有之。品牌开发是一种品牌化战略;文化产业品牌开发,就是文化产业品牌资产做大的过程。民族生境的重视,全面发掘和展示最具区域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成为品牌开发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 赵心宪
- 关键词:渝东南民族文化产业
- 略论整理《川江号子》学术思路的开创性
- 2010年
- 赵心宪
- 关键词:川江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文化
- 重庆市民政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 2012年
- 重庆民政文化建设问题,从认识上说,涉及两个核心概念的界定:民政文化与民政文化建设。从实践上说,与重庆地区民政事业发展的历史、现状息息相关。厘清"十二五"期间重庆民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从理论思考到实践总结要做非常扎实的准备工作。
- 赵心宪
- 周立波文学真实观的形成过程及《讲话》的影响——兼及“去除意识形态话语之蔽”的解放区文学研究思路被引量:1
- 2006年
- 周立波文学真实观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阶段:30年代的文艺理论活动到延安鲁艺任文学教师并开始小说创作时期,是接受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开始,以知识性的理性认知为主,对文学真实性的理解是与“为人生的艺术”倾向性结合在一起的;40年代初现实主义真实性的时代要求与倾向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真实性本体意义的领悟,是周立波接受《讲话》“教益”的最大收获,并最终以其小说创作之路的成功选择显示出作家对现实主义艺术真实性与倾向性辩证关系的个性理解。
- 赵心宪
- 关键词:《讲话》
- 毛泽东诗美艺术发展动因随谈
- 1994年
- 毛泽东诗美艺术发展动因随谈赵心宪在笔者看来,毛泽东诗词以1957年为界,划为早期、晚年两个发展阶段。整体崇高诗美与宏阔境界一以贯之,但给我们具体的审美感受却有不同。早期现实感更强,具有以现实时空为依凭,按照自然时序和物序描述诗人观感体会的再现性特点。...
- 赵心宪
-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发展动因毛泽东晚年虚拟性
- “以传记寓诸编年”藏往方智——读《李源澄先生年谱长编》
- 2013年
- “以传记寓诸编年”,是钱穆先生为李源澄先生《秦汉史》所作序言中,对年谱体裁及其功能的简明评价,内涵精深,别有意旨。近读王川先生新著《李源澄先生年谱长编》一书,留下编年史料历史工具书文本的基本印象之外,感觉年谱编年撰述的字里行间,也能读出后学们扼腕叹息的“传记”内容:李源澄先生一生追求国学价值目标的实现、引人注目的学术建树与其学术研究意外终结的过程。
- 赵心宪
- 关键词:年谱编年学术研究工具书
- 沈从文乡土小说模式的三种意向被引量:2
- 2004年
- 每位作家的创作经历中都或明或暗的有某种规律性的模式追求,因此研究沈从文乡土小说模式就有了特定价值。从叙事结构设计、文化冲突建构及审美理想表现三种模式意向的具体存在,可见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及抗战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对作家"湘西"乡村经验记忆更新、深化与超越的影响。
- 赵心宪陈孝军
- 关键词:乡土小说
- 新世纪初国内期刊文化生态概念的阐释过程——巴蜀作家群生态研究理论依据的文献整理之一被引量:7
- 2007年
- 文化生态理论作为“终极的科学”方法,虽然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其学理的理论穿透性在生态思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已经被中外学界有识之士论证,是新世纪巴蜀作家研究拓展应该重点关注的理论资源。理论的阐释与运用,首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新世纪初国内学术期刊文化生态概念的阐释与运用,展示了这个过程的基本轨迹:2000—2003“文化生态平衡问题”引发讨论思路,2004:哲学理论思维层次文化生态概念的阐释取得突破性进展,2005—2006:文化生态概念中介理论应用层面内涵进一步深入阐发。
- 赵心宪
- 关键词:文化生态
- 新诗流派生成动力的生态阐释——略论《七月诗派研究》的学术策略
- 2007年
- 《七月诗派研究》前9章与后22章构成观点与材料宏观整体的逻辑联系,阅读感受而言,前9章是在后22章的研究基础上归纳概括而成的,有扎实的史料基础。《七月诗派研究》的学术新意既体现在诗派宏观研究方面,又体现在诗群个案研究方面,七月诗派作为20世纪中国新诗流派影响最大的诗群之一,其生成动力的文化生态阐释,得到较有反思深度的学术展示。
- 赵心宪
- 关键词:七月诗派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