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需求导向的优质护理模式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患者需求导向的优质护理模式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70例,根据入院建档顺序不同将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间的3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间的3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患者需求导向的优质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吞咽能力恢复情况及干预前后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简版(DASS-21)、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吞咽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研究组吞咽能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DASS-21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PLP、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较高;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患者需求导向的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可促进患者吞咽能力恢复,缓解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弹性,改善健康行为及自护能力,进而提高生命质量、护理服务满意度。
- 赵玉洁闫慧慧刘占亚
- 关键词:优质护理中风吞咽障碍心理弹性负性情绪
- 血清miR-208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miR-208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非ST端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STE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各50例;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入院即刻、4 h、12 h、24 h血清中miR-208a、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变化;ROC曲线分析入院即刻上述血清指标分别在诊断NSTEMI和UA中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分析miR-208a水平与cTnT、CK-MB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入院即刻及对照组空腹状态下,三组血清miR-208a、cTnT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监测时间点NSTEMI组和UA组患者血清miR-208a、cTnT和CK-MB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经多重比较,结果发现:(1)两组患者入院即刻血清miR-208a和cTnT水平比较,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CK-M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入院后4、12、24 h,组间上述三种生化指标比较,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08a在ACS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9,P=0.004),其中最佳诊断参数为9.278;cTnT在诊断中具有中等诊断价值(0.70.05)。结论血清miR-208a在ACS患者的早期诊断效果优于cTnT和CK-MB,对NSTEMI的鉴别能力优于UA。
- 耿国英刘恒亮赵玉洁巴宁毛磊吴雷陈文山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心脏内科收治的76例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随访1年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测定手术前后MPO差值(ΔMPO)对冠脉支架置入术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ΔMPO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及心脏不良事件间的相关性。结果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清MPO、hs-CRP、IL-6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ΔMPO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86,95%可信区间为0.471~1.000,ΔMPO用于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ΔMPO仅与年龄存在明显相关性,且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随着ΔMPO水平的升高而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ΔMPO水平可以初步诊断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心血管风险,对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独立的预测作用。结论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外周血中MPO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血清ΔMPO水平可以初步诊断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心脏不良事件,可以作为预测心脏不良事件的标志物。
- 耿国英赵玉洁巴宁毛磊吴雷陈文山刘恒亮
- 关键词:冠心病过氧化物酶
- 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脑卒中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指标体系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构建脑卒中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为评价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结合相关文献,初步拟定指标池,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脑卒中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结果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及76项三级指标的脑卒中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指标体系。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0.897。第2轮各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较第1轮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脑卒中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及科学性,有利于提升脑卒中患者专科护理质量的管理效率。
- 郑蕾王贺宋科何思思朱可可赵玉洁司晓娜李瑞婧杨柳
- 关键词:德尔菲法
-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应用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7月间郑州人民医院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50例,2017年11月—2018年2月间的74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18年3月—2018年7月间的76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疾病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功能锻炼依从性96.05%、94.74%高于对照组70.27%、81.08%(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应用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可提高疾病知识知晓率,改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增强功能锻炼依从性。
- 赵玉洁李香李晓娜
-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负性情绪功能锻炼依从性
- 个性化体位更换法与肌力分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良肢位摆放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个性化体位更换法与肌力分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良肢位摆放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65)和对照组(n=6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体位更换法与肌力分级护理,比较两组的良肢位摆放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良肢位摆放依从性为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4%(P<0.05)。护理前,两组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ADL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体位更换法与肌力分级护理可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良肢位摆放依从性,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 赵玉洁李瑞婧张敏
- 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体会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体会。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住院脑卒中患者50例,对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包括活动舌头、吹气训练、冷刺激口咽部、进食训练,对比护理前后的吞咽功能情况。结果通过功能训练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功能训练前的吞咽效果,P<0.01。结论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行早期吞咽功能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避免出现吞咽障碍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赵玉洁
-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
- 行动管理联合进食体位指导在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行动管理联合进食体位指导在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20年8月31日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行动管理联合进食体位指导。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功能、进食情况(包括自主进食时间、实际进食比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心理状态[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生活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结果:研究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功能优良率、实际进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自主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8周后,两组DT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SWAL-QOL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动管理联合进食体位指导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改善吞咽功能、进食情况及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 赵玉洁李香李瑞婧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吸入性肺炎
- 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对不安全因素采取何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方法:对神经内科护理中不安全的缺陷环节进行列举,主要包括入院评估漏项、健康教育沟通不到位、患者用药存在难度、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差异、缺乏职业相关法律意识和缺乏新技术的应用.结果:科内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做好意识障碍患者安全评估、广泛的健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意识、加强理论培训、加强护患沟通、护士长加强细节管理和落实规章制度,通过对护理安全方法和模式进行摸索和探讨,以减少护理工作中的纠纷,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 赵玉洁
- 细节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评价细节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效果,以期能够为脑出血患者提供有价值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5月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盲选的方法进行等比例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干预,将两组脑出血患者便秘和压疮等并发症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进行细节护理干预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的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基础护理联合细节护理的干预模式,可以使得患者的情绪提得到稳定,并使患者生活质量和安全性逐步提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李瑞婧李晓娜赵玉洁
- 关键词:护理干预神经内科脑出血并发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