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长江

作品数:9 被引量:126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水稻
  • 7篇病菌
  • 6篇纹枯病
  • 6篇纹枯病菌
  • 6篇枯病
  • 6篇基因
  • 5篇稻纹枯病
  • 5篇水稻纹枯病
  • 3篇稻瘟
  • 3篇遗传多样性分...
  • 3篇致病力
  • 3篇水稻纹枯病菌
  • 3篇侵染
  • 3篇菌丝
  • 3篇菌丝生长
  • 3篇菌丝生长速率
  • 2篇蛋白基因
  • 2篇稻瘟病
  • 2篇侵染过程
  • 2篇瘟病

机构

  • 9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9篇赵长江
  • 7篇鲁国东
  • 7篇王宗华
  • 3篇胡伯里
  • 2篇刘丽
  • 2篇杜晓昱
  • 1篇林燕
  • 1篇时玉君
  • 1篇阮志平
  • 1篇陈涵
  • 1篇郑武
  • 1篇刘文德
  • 1篇吴为人
  • 1篇林艳
  • 1篇郑士琴
  • 1篇潘初沂
  • 1篇郑燕
  • 1篇陈志伟
  • 1篇李宏宇

传媒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纹枯病菌侵染后水稻防御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由于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广和土壤习居性,且缺乏有效的抗源,严重威胁世界稻米生产。采用从福建稻田分离纯化的纹枯病菌株(FJ-15)接种籼稻9311,分别于接种后0、4、12、24、36、48和72...
赵长江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侵染过程病程相关蛋白基因抑制消减杂交
文献传递
抗稻瘟病基因Pi-2(t)紧密连锁的SSR标记的筛选与应用被引量:57
2004年
根据已报道的双侧连锁标记并利用已公布的水稻基因组序列信息,在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2(t)的附近找到了一个新的SSR标记,记为SRM24,估计它与Pi-2(t)间的距离大约只有0.5 cM或43 kb 。利用该标记,成功地将Pi-2(t)从供体材料5173导入到迄今广泛使用的雄性不育保持系珍汕97B中,获得了一批携有Pi-2(t)的珍汕97B近等基因系。
陈志伟郑燕吴为人赵长江
关键词:抗稻瘟病基因SSR标记水稻基因组
纹枯病菌侵染后水稻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基因表达分析
<正>水稻纹枯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主要稻区,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目前已位居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首,在我国南方造成严重损失。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其有性态为瓜王革菌(...
赵长江鲁国东杜晓昱林燕刘丽王宗华
文献传递
福建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为了解水稻纹枯病菌群体遗传结构,本文对福建省三明、龙岩、福州三地区以及广东、黑龙江和辽宁等省的35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生长速率、致病力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水稻纹枯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
赵长江胡伯里鲁国东王宗华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菌丝生长速率
文献传递
水稻主要抗瘟基因对福建稻瘟菌群体的抗性分析被引量:29
2005年
用1995-2003年间在福建省水稻产区采集的稻瘟菌代表菌系的108个分离菌,它们在CO39近等基因系上测定被 划分为30个毒性类型,用它们在30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品种上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水稻抗稻 瘟病基因Pi-kh抗性最强,抗性频率高达98.15%,Pi-1和Pi-9(t)也具有较高的抗性频率,是较好的抗源;对2个和3个Pi 基因的联合抗性频率的分析,发现一些联合抗性频率极高,甚至有达到100%的组合,表明抗瘟育种采用多个Pi基因聚合, 易于获得抗性强的品种。根据抗病基因与供试菌株互作的亲和性,对供试30个Pi基因可能的系统关系分析得到的初步信 息可为抗病基因的聚合与布局策略提供参考。
刘文德阮志平郑士琴赵长江郑武鲁国东王宗华
关键词:稻瘟菌抗性频率
稻瘟病菌T-DNA插入方法优化及其突变体分析被引量:27
2003年
优化了农杆菌介导转化稻瘟病菌获得T DNA插入突变的条件 ,包括选择转化子的潮霉素B用量 ,抑制农杆菌的抗生素头孢噻肟钠和羧苄青霉素的配比 ,不同转化阶段培养基的选择等。转化 1× 10 6 个孢子平均可获得约5 0 0个左右的转化子 ,PCR和TAIL PCR检测表明约 85 %转化子中含T DNA插入。对 15 2 0个突变体进行形态变异观察 ,发现菌落颜色突变的有 15个 ;随机取 5 8个突变体进行比较 ,发现产孢量减少的 4个 ,孢子萌发率降低的 8个 ,附着胞形成率降低的 9个 ;还获得对水稻品种C10 1LAC(Pi 1)和 75 1 12 7(Pi 9)致病的突变体 。
李宏宇潘初沂陈涵赵长江鲁国东王宗华
关键词:稻瘟病菌T-DNA突变体功能基因组学
福建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为了解水稻纹枯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对福建省三明、龙岩、福州三地区以及广东、黑龙江和辽宁等省的35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生长速率、致病力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水稻纹枯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将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聚为遗传相近的一类;分析还发现,在群体水平菌丝生长速率与致病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生长速率快,其群体致病力强;对福建省内稻区间的分析发现,来自三明的纹枯病菌群体生长速率和致病力最高,龙岩次之,福州最低。
赵长江胡伯里鲁国东王宗华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RAPD致病力菌丝生长速率
水稻纹枯病发病过程PR1和PBZ1的表达动态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从福建省稻田分离纯化的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 lani)菌株FJ-15接种籼稻9311,分析了水稻在纹枯病菌侵染致病过程中,编码病程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动态,并观察了症状的变化。Northern b lot分析表明:PR1在接种12 h后开始表达,在之后的4个时间段其表达量逐步增强;而PBZ1也在12 h开始表达,在48 h表达量激剧增强几乎与72 h表达量相当。组织和症状观察表明,接种12 h后叶鞘表面菌丝纵横分枝,接种36 h后出现零星病斑,接种48 h后表现典型的受害症状,接种72 h后病斑继续扩大,并可蔓延到非接种叶鞘。结果表明,PR1和PBZ1的表达与水稻和纹枯病菌亲和互作的过程存在对应关系。
赵长江鲁国东杜晓昱刘丽林艳时玉君王宗华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纹枯病菌病程相关蛋白基因侵染过程
福建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为了解水稻纹枯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对福建省三明、龙岩、福州三地区以及广东、黑龙江和辽宁等省的35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生长速率、致病力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水稻纹枯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
赵长江胡伯里鲁国东王宗华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RAPD致病力菌丝生长速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