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文升

作品数:62 被引量:1,318H指数:17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经济管理
  • 8篇建筑科学
  • 8篇历史地理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7篇城市
  • 8篇城市化
  • 8篇城市群
  • 7篇老工业基地
  • 7篇长江
  • 6篇长江中游
  • 6篇长江中游城市...
  • 5篇都市
  • 5篇资源型
  • 5篇空间结构
  • 4篇东北老工业基...
  • 4篇东北老工业基...
  • 4篇贫困
  • 4篇资源型城市
  • 4篇网络
  • 4篇老工业基地改...
  • 3篇都市圈
  • 3篇农村
  • 3篇棚户区
  • 3篇区域经济

机构

  • 4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0篇东北师范大学
  • 11篇湖北省发展和...
  • 5篇北京大学
  • 2篇湖北经济学院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路易斯安那州...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昆士兰大学
  • 1篇建平中学
  • 1篇重庆市地理信...
  • 1篇南佛罗里达大...

作者

  • 60篇郑文升
  • 26篇王晓芳
  • 12篇罗静
  • 7篇丁四保
  • 7篇李诚固
  • 6篇姜玉培
  • 4篇朱丽霞
  • 4篇田玲玲
  • 4篇刘浩
  • 3篇曾菊新
  • 3篇罗静
  • 3篇刘鹏程
  • 2篇谢双玉
  • 2篇张毅
  • 2篇李铁滨
  • 2篇蒋华雄
  • 2篇余斌
  • 2篇陈才
  • 2篇熊娟
  • 2篇彭菁

传媒

  • 10篇经济地理
  • 7篇人文地理
  • 6篇地理科学
  • 5篇地域研究与开...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地理研究
  • 3篇城市规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2010年促...
  • 1篇开放导报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经济纵横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测绘通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空间句法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演替研究
城市群空间演替是指随着时间推移,在外部发展环境以及内部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下,城市群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择2006年、2011年和2016年的铁路交通数据,利用空间句法分析模型,对长江中...
刘若一郑文升赵丽元
关键词:空间句法长江中游城市群
文献传递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类型及其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进东北振兴的新形势下,东北地区应把县域经济发展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东北地区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内部差距较大,依据类型可划分为农业型、加工型、林矿型、边境口岸型、旅游型和经贸型。通过对东北地区各种类型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征与问题的研究,提出今后的发展重点,为合理选择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王晓芳郑文升陈才
关键词:县域经济
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时空结构被引量:9
2014年
城镇化实践中的城乡文化建设失衡已引起世人关注,城乡文化整合已成为文化地理学关注的新领域。在简析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的时空格局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城乡文化整合度的概念,并通过解析城乡文化整合时间维、城乡文化易感知人群、城乡文化信息流以及城乡文化最短传播路径,构建了城乡文化整合时空测度模型。综合运用熵权法、因子分析法和网络分析法,从县(市)域尺度上,探究了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1980-2010年)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时空结构和时空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城乡文化整合的时空发展模式,即萌芽阶段的斑块式发展、形成阶段的波状式发展、聚散阶段的廊道式发展以及兴盛阶段的网络化发展,基本符合"点—轴"式区域社会经济扩展规律;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乡路网空间关联作用越强,城乡文化要素交流强度越大,城乡文化整合空间结构就更趋于完善的基本规律;城乡文化的空间结构发育程度还符合"核心区>受容区"的圈层分异规律。
朱媛媛曾菊新韩勇郑文升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
中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棚户区改造与反贫困研究
地区资源型城市的贫困居民、贫困棚户区与贫困城市问题揭示的是中国当前日益突出的城市贫困现象,相关研究有助于提高地理学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文章通过总结资源型城市沉陷安置区社区建设、居民就业、社会保障、接续产业发展等诸多问...
郑文升丁四保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棚户区改造贫困救助政府职能
基于空间句法的武汉城区“两抢一盗”犯罪分布环境被引量:36
2016年
结合空间组构与环境犯罪学,初步建构基于空间句法的犯罪分布环境阐释理论。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案例区域,以立案判决的2013年盗窃罪、抢劫罪和抢夺罪案件分布地点为数据源,以典型犯罪空间为实证研究对象,解读城市"两抢一盗"犯罪现象的分布环境。宏观尺度下,空间组构自发涌现的城市节点容易成为犯罪吸引场,与犯罪热点区分布形成密切关系;节点可达性衔接宏微观空间,影响犯罪人到达、逃逸犯罪地点成本的大小以及犯罪失败风险的高低;微观尺度上,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割裂形成的"空间缝隙"为犯罪人的空间探索创造了可能,空间的高集成度与空间使用者的单一化强化了犯罪集聚;空间拓扑深度则通过塑造社区人流的社会结构与领域感影响犯罪的空间防卫。空间句法为分析犯罪人的滋生环境、犯罪动机的刺激环境、犯罪人"到达"、"实施"、"逃逸"的活动环境以及防卫犯罪活动的约束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郑文升卓蓉蓉罗静余斌王晓芳
关键词:空间句法分布环境
我国资源型地区发展的补偿与援助
资源型地区的发展问题是全球性的,是各国区域政策关注的重点,也是区域研究的重要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以资源衰竭与区域系统性衰退为代表的资源型城市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学术界对资源型地区衰退规律与发展方向...
郑文升
关键词:资源型地区援助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城市化响应研究被引量:124
2004年
认为从广义层面上看,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结构知识化、外向化、生态化、整合化有机结合的演变过程,并从城市空间扩展、城市新区开发、城市职能体系变化、城市化规模扩张等方面对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响应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从长春市产业与城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剖析了长春市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响应的限制性因素,对未来长春市产业结构的城市化响应进行了趋势分析,认为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性质的功能定位、城市功能地域空间结构的优化与整合、大都市区体系构建与区域城市化推进、县市域经济突破与城乡一体化、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整治等五个方面应是未来长春市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响应的战略重点。
李诚固韩守庆郑文升
关键词:城市化产业结构升级城市职能生态环境
1997年以来中国副省级城市区域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被引量:103
2007年
通过选取15个副省级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和法,测出1997—2003间各城市年度区域城市化综合水平。比较综合水平空间差异得出,东部发展持续领先于中西部城市,但中西部城市之间差异并不明显;由南至北的梯度差异格局显著,中部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城市群间差异较为突出。通过比较城市化子系统水平空间差异及其变化,发现城市化空间集聚水平与综合水平差异较为一致,经济增长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空间差异较为突出,但社会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较小。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城市化历史基础、全球化的区域响应、制度创新的地区差异以及城乡与区域管理体制是空间差异形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郑文升王晓芳李诚固
关键词:副省级城市区域城市化
基于DMSP/OLS数据的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分析——以东北地区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提出利用最佳阈值的最小值作为统一阈值的新方法,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利用1993—2013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东北地区城镇信息进行提取;基于提取的城镇信息,系统诊断东北地区的城镇发展格局、发展形态、发展强度、发展方向等.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镇发展呈波动式变化,1997年、2003年存在明显的收缩现象,城镇发展的重心主要分布在南部辽宁省内,发展方向为北—南分布,东西部城镇发展相对落后.研究结果对东北地区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和相关城镇发展的战略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聂艳贾依晨陈慧媛郑文升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城市群响应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城市群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群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但是要充分发挥对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拉动、支撑与承载作用,还要强调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完善城市职能体系、促进区域城市整合以及推进城乡一体化,并从协调区域管制、促进企业联合、构筑统一市场以及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各方面给予保障。
郑文升王晓芳丁四保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城市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