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斌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芪蓝颗粒干预大鼠癌变模型的PCNA、EGFR、p27基因表达研究
-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舌粘膜癌变模型并应用芪蓝颗粒进行干预,观察其阻癌抑癌作用,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27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芪蓝颗粒阻癌抑癌的可能机...
- 郑晓斌
- 关键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文献传递
- 口腔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进展
- 2010年
- 间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构成的肿瘤-宿主界面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是最重要的宿主细胞,对口腔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其为靶标所进行的肿瘤间质治疗开拓了肿瘤防治新途径。下面就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及其来源、与口腔癌的关系和治疗作一综述。
- 郑晓斌陈作良
- 关键词: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口腔癌
- 芪蓝颗粒对SD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PCNA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中药芪蓝颗粒阻癌抑癌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A、B、C、D、E共5组,A、B、C、D组用0.002%4NQO制备大鼠舌癌变模型,其中B、C、D组在制备模型的同时,用不同剂量芪蓝颗粒进行干预,A组为模型对照组,E组为正常对照组。各组于中药干预的9、18、27、36周时分别处死7只动物,取舌组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A组总体癌变率高达39.29%,明显高于B(14.29%)、C(3.57%)、D(14.29%)组(P<0.05)。而A组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CNA蛋白没有阳性表达,11例异型增生组织中8例阳性表达,11例口腔癌变组织则全部为阳性表达。A组中PCNA的表达从正常口腔黏膜→各级异型增生→癌变,其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大鼠异常增生舌组织中,A组的PCNA阳性表达率为8/11,显著高于B(6/15)、C(4/14)、D(3/1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鼠舌癌组织中,A组与中药干预组之间PCNA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总体实验动物中,A组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中药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PCNA蛋白表达均为阴性。结论:芪蓝颗粒具有明显的抑癌阻癌效果,可能通过下调细胞中PCNA的表达水平,进而降低细胞增殖能力,起到阻断癌变的作用。
- 陈作良郑晓斌黄文霞陈宏柏邓冠红程筠
- 关键词:SD大鼠舌癌增殖细胞核抗原
- 口腔白斑和癌组织中Smad4、Bcl-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检测口腔白斑和癌组织中Smad4和Bcl-2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口腔白斑的癌变过程中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Smad4蛋白表达情况及Polymer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mad4蛋白在正常组织、白斑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0.0%、92.3%和33.3%,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蛋白在正常组织中、白斑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0.0%、53.8%和100.0%,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mad4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54,P<0.01)。结论:Smad4和Bcl-2可能参与了口腔癌变的过程;在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Smad4缺失表达和Bcl-2的过表达两者可能单独或协同参与。
- 陈学升陈作良程筠郑晓斌
- 关键词:口腔白斑口腔鳞癌SMAD4B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