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琴
- 作品数:25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药专项基金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士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及P53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00-01/2004-06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收集的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根治标本。其中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35岁,即定为早发性乳腺癌)22例。51例患者淋巴结转移。2例为双侧乳腺癌。另选32例维吾尔族乳腺癌旁非癌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病及纤维腺瘤)作对照;上述标本为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及少量新鲜冰冻组织。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及用Evision二步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中发现9例BRCA1突变的12个新位点。②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中BRCA1的突变率为12.86%(9/70);其中22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35岁)BRCA1突变率为31.82%(7/22),高于维吾尔族晚发性乳腺癌(2/48),差异有显著性(χ2=10.295,P<0.01)。③2例双侧乳腺癌中均检测出BRCA1基因的突变。④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中发现9例BRCA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位点。⑤BRCA1基因突变相关性乳腺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其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对照组,其发病年龄小于对照组。结论:BRCA1基因突变与新疆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及双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且BRCA1突变相关性乳腺癌具有P53阳性率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淋巴结转移率高的趋势,这些特点有可能为基因检测前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 付欣鸽李锋王振华胡文浩米开·热木蒋金芳李洪安李丽郑玉琴沈西华
- 关键词:BRCA1基因基因突变PCR-SSCPDNA序列测定
- 病理小标本及卷曲标本和漂浮标本固定存放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理小标本及卷曲标本和漂浮标本固定存放装置。包括容器,所述的容器的口上设有盖,容器内设有固定液;其特点在于:所述的容器内固定液上设有漂浮固定板,漂浮固定板上设有固定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
- 曹玉文郑玉琴李怡晓王留花
- 文献传递
- 维吾尔族及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及汉族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选取35例维吾尔族及汉族早发性乳腺癌根治标本(其中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22例,汉族乳腺癌13例),对照组为32例维汉族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病及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旁非癌组织;运用PCR-SSCP和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结果(1)35例新疆早发性乳腺癌(≤35岁)BRCA1突变率为22.86%(8/35),22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31.82%(7/22)。(2)35例新疆早发性乳腺癌中发现8例BRCA1突变的12个新位点,其中2例突变位点IVS20-68insA均为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患者。(3)35例新疆早发性乳腺癌中发现7例BRCA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对照组32例维吾尔族及汉族乳腺癌旁非癌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中仅发现1例BRCA1基因核苷酸的多态性。结论BRCA1突变可能与新疆早发性乳腺癌尤其是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密切相关,其突变位点IVS20-68insA可能是新疆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位点,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证实。
- 付欣鸽李锋王振华胡文浩米开·热木蒋金芳李洪安李丽郑玉琴沈西华庞丽娟
- 关键词:DNA序列分析维吾尔族汉族
- 制作微小组织切片的技术探讨被引量:2
- 2008年
- 郑玉琴李丽王毅训沈西华
- 关键词:组织切片恶性肿瘤诊断切片质量病理切片
- 维吾尔族及汉族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检测及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及汉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乳腺癌易感基因1)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选取维吾尔族及汉族乳腺癌根治标本110例,对照组为32例维吾尔族及汉族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病及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旁非癌组织;运用PCR-SSCP和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检测BRCA1基因的突变。[结果](1)110例维吾尔族及汉族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的突变率为10%;其中70例维吾尔族散发性乳腺癌BRCA1的突变率为12.86%;新疆早发性乳腺癌(≤35岁)中BRCA1基因的突变率高于新疆晚发性乳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9,P﹤0.01)。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高于维吾尔族晚发性乳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5,P﹤0.01)。(2)2例双侧乳腺癌中均检测出BRCA1基因的突变。(3)对照组32例维吾尔族及汉族乳腺癌旁非癌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中仅发现1例BRCA1基因核苷酸的多态性,110例新疆散发性乳腺癌中发现11例BRCA1基因核苷酸的多态性。[结论]BRCA1突变可能与新疆早发性乳腺癌尤其是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及双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付欣鸽李锋王振华胡文浩米开·热木蒋金芳李洪安李丽郑玉琴沈西华
- 关键词:乳腺癌BRCA1基因基因突变PCR-SSCPDNA序列测定
- 乳腺肿瘤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乳腺肿瘤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40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病理结果。分析两种切片方式的临床病理诊断价值。结果术中冰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良、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为83.33%、12.50%,83.33%、14.17%,病理诊断确诊率分别为95.83%、97.50%,两种病理诊断良恶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0例乳腺肿瘤患者经术中快速的冰冻切片的病理结果完全符合率为91.25%,基本符合为4.58%,确诊率为96.00%,假阴性率为1.25%,延迟诊断率为2.92%。其中完全符合中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病理诊断准确率为100.00%,导管内乳头状瘤为94.29%,乳腺囊肿为90.00%。经术后石蜡切片的病理结果完全符合率为92.50%,基本符合率为5.00%,确诊率为97.50%,假阴性率为0.83%,延迟诊断率为1.67%。两种病理诊断结果确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可作为术中确诊乳腺肿瘤性质与进一步治疗方案制定的依据,但有少量误诊率。
- 郑玉琴沈西华杨翠萍
- 关键词:乳腺肿瘤术中冰冻切片
- 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对 38例 (本院 2例及国内文献 36例 )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从临床、病理和激素分泌等方面进行分析 ,年龄 4~6 0岁 ,平均 2 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 :内分泌功能紊乱 (性早熟 ,月经不规则及绝经后出血 )和腹部肿块 ,仅 1例伴有口唇粘膜黑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综合征 ;特征性组织学结构为 :单层或复层环状小管 ,管周有基底膜样结构。此病属于低度恶性肿瘤 。
- 赵瑾胡文浩杨安强郑玉琴王淑玲
- 关键词: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病理分析激素分泌病理组织
- 宫颈非典型性不成熟鳞状上皮化生的特征及诊断
- 2007年
- 目的探讨宫颈非典型性不成熟鳞状上皮化生(AIM)的特征及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55例原诊断为宫颈CINⅢ级的病例和宫颈息肉上皮成熟性鳞状化生(OSM)14例,采用病理形态学观察,AB粘液组织化学染色,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巢式PCR方法检测HPV16DNA的方法,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粘液残留情况,细胞增殖活性及HPV病毒感染情况。结果根据鳞状上皮中的粘液残留情况,从55例CINⅢ级中鉴别出7例AIM:AIM的Ki-67表达高于OSM(P=0.022),明显低于CINⅢ级(P=0.000):AIM与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相关。结论AIM可能是一类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的低级别的鳞状上皮内病变,有着与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相似的组织形态特征。本研究认为对AI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参考其组织形态特征,粘液残留现象,细胞增殖指数和HPV的感染情况。
- 贾薇潘晓琳陆天才胡文浩陶林郑玉琴梁伟华
- 关键词:KI-67HPV16
- 维、汉族乳腺癌中BRCA1、P53及Ki-67蛋白的表达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及汉族乳腺癌患者中BRCA1、P53及Ki-67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100例维吾尔族和25例汉族乳腺癌根治标本,对照组为126例维汉族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病及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旁非癌组织;运用免疫组化Evision二步法检测BRCA1、P53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1)在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旁非癌组织中,BRCA1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内。在乳腺癌组织中,93例完全表达为细胞浆阳性,阳性率为74.4%,32例表达缺失。(2)BRCA1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及民族有明显相关性(P﹤0.05)。(3)乳腺癌中P53蛋白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BRCA1蛋白与P53及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4)乳腺癌中P53及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3.6%;28.92±16.90)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1.59%,5.38±3.43)(P﹤0.01)。[结论]BRCA1蛋白、P53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可能在乳腺良性病变恶性转化及乳腺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 付欣鸽李锋王振华胡文浩米开·热木蒋金芳李丽郑玉琴沈西华
- 关键词:乳腺癌BRCA1P53KI-67维族汉族
- PCR-CTPP技术在宫颈癌P73基因多态性研究中应用
- 2006年
- 采用PCR-CTPP技术检测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P73基因第二外显子G4C14-to-A4T14多态性,并与PCR-RFLP技术检测结果对比,探讨PCR-CTPP在SNP检测及分析中的应用。结果显示:经PCR-CTPP扩增出P73基因第二外显子G4C14-to-A4T14三种基因型相应的DNA片段,与DNA测序结果符合。说明PCR-CTPP技术成本较低、省时、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对于SNP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郑莉莉杨安强潘晓琳郑兴征李洪安梁伟华郑玉琴
- 关键词: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