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守年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4篇地壳
  • 2篇地震区
  • 2篇震区
  • 1篇地电
  • 1篇地壳变形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壳上地幔
  • 1篇地壳运动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剖面
  • 1篇地温场
  • 1篇地下热流
  • 1篇地震带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兆
  • 1篇地幔
  • 1篇电磁测深
  • 1篇电性

机构

  • 6篇国家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作者

  • 7篇郭守年
  • 2篇董治平
  • 2篇蒋梅
  • 1篇刘宝勤
  • 1篇安海静
  • 1篇徐敬文
  • 1篇司玉兰
  • 1篇甘卫军
  • 1篇李勇
  • 1篇张云琳
  • 1篇李绍业
  • 1篇孟夏

传媒

  • 5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天水地震区深部地温场的有限元计算被引量:4
1996年
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天水地震区上地壳地温场。结果表明,影响该区浅部(层)地温场的主要因素是基底构造和断裂构造。祁连褶皱系为高热异常区,秦岭褶皱系为低热异常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为地温梯度带。
董治平郭守年蒋梅刘宝勤张立光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地下热流
甘肃天祝现代地壳运动GPS监测网的建立与第一期观测初步结果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以GPS技术为基础,在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古浪-海原断裂带的甘肃天祝一带布设了现代地壳运动监测网,并完成了第一期观测。初步处理结果表明,GPS,测量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可以成为监测现代地壳运动的最好方法之一。
郭守年邹明吾甘卫军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壳运动GPS监测网
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及有关资料问题的讨论被引量:12
1999年
根据南北地震带北段6 条东西向和2 条南北向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对该区域的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郭守年李勇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结构
天水地震区综合地球物理剖面的建立与壳幔结构被引量:6
1997年
根据人工地震、重力、大地电磁和地热资料,在天水地震区建立了二个综合地球物理剖面.对这两个剖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地区的壳幔结构.结果表明,沿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地壳变薄,低速层、低密层和低阻层同步出现,同时在断裂带附近形成了宽几十到上百公里的相变过渡带,其影响深度可达上地幔.
郭守年董治平蒋梅廖泽富
关键词:地球物理剖面壳幔结构地震区
震源深度范围内视电阻率随时间变化的观测试验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讨论了青海祁连俄博测点和甘肃山丹霍城测点1979年7月—1986年10月间的大地电磁测深重复观测试验结果。测点所在地区的电磁干扰背景较小、地震活动性较强。文中分析了观测记录和资料处理中的误差。结果表明,以初始值为基准,俄博测点1984年两次复测的视电阻率曲线在部分频带范围内出现过15—30%左右的系统变化,与此期间测区附近发生的一些M≈5的地震活动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1985年复测的视电阻率曲线又恢复至初始值,而此期间测区附近没有M≈5及其以上的地震活动,1986年霍城测点和俄博测点复测的视电阻率曲线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发生了40—70%左右的系统变化,与此期间震中距为60km左右的青海门源M=6.7,5.7和5.0地震群密切相关。
张云琳司玉兰郭守年安海静
关键词:震源深度视电阻率地震活动
1987年1月8日甘肃迭部5.9级地震与地形变特征被引量:2
1995年
根据1987年1月8日甘肃迭部5.9级地震前,该区域的地壳形变中长期背景和定点台站连续观测资料的临震反应异常,分析研究了这些异常的变化特征。
邹明吾潘颖凌郭守年李绍业张家骝杨宝平
关键词:地震震级地壳变形地震前兆
天水地区重力剖面测量结果与地壳结构被引量:8
1995年
本文介绍了1990年期间在天水地区的重力剖面测量结果,以及用多层变密度直接反演法得到的该区地壳密度分层结构。结果表明,除近地在的沉积层外,该区地壳在纵向上可分为上、中、下三层,其各层的平均密度为2.61、2.66、2.80g/cm ̄3,各层底面的平均深度分别为16、28、45km,且各层在横向和纵向上变化都比较剧烈。
郭守年徐敬文孟万辉王力彭晓君孟夏
关键词:地壳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