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晓凤

作品数:34 被引量:159H指数:8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肝炎
  • 13篇基因
  • 12篇乙型
  • 12篇乙型肝炎
  • 12篇病毒
  • 1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1篇肝炎病毒
  • 9篇基因型
  • 8篇多态
  • 8篇乙型肝炎病毒...
  • 8篇乙型肝炎病毒...
  • 8篇病毒基因
  • 8篇病毒基因型
  • 7篇多态性
  • 5篇吸烟
  • 5篇酒精
  • 5篇酒精性
  • 4篇电针
  • 4篇血清
  • 4篇载量

机构

  • 34篇杭州市第六人...
  • 19篇新乡医学院第...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作者

  • 34篇郭晓凤
  • 19篇张超贤
  • 17篇郭李柯
  • 10篇张永乐
  • 9篇梁伟峰
  • 4篇武静
  • 3篇潘红英
  • 2篇孟樱
  • 2篇施军平
  • 1篇秦咏梅
  • 1篇吴菲
  • 1篇朱兴芳
  • 1篇许晓芳
  • 1篇史淑敏
  • 1篇叶荣夏
  • 1篇吕铁锋
  • 1篇陈公英
  • 1篇粱伟峰
  • 1篇卢德荣

传媒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卫生研究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针灸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2007年传...
  • 1篇第十七次全国...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NF-κB活性、NF-κB mRNA及TNF-α mRNA的表达及芪倍合剂的干预作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芪倍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NF-κB活性、NF-κB mRNA及TNF-α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芪倍合剂小剂量治疗组[1.5 mL/(100 g.d)]、中剂量治疗组[2.0 mL/(100 g.d)]、大剂量治疗组[2.5 mL/(100 g.d)]。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治疗组造模同时给予芪倍合剂灌肠,共4周。造模4周后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标本,光镜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对结肠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黏膜NF-κB活性,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 mRNA和TNF-α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病理评分、MDA含量、NF-κB活性及TNF-α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血清SOD、GSH-Px的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各组病理评分、MDA含量、NF-κB的活性及TNF-α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而血清SOD、GSH-Px的活性明显上升(P<0.05或P<0.01)。NF-κB的活性及TNF-α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70,P<0.05),各组NF-κB mRNA的表达均为阳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芪倍合剂能显著降低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NF-κB的活性、TNF-α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结肠组织损害程度,这与其抑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张超贤郭李柯郭晓凤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脂质过氧化肿瘤坏死因子-Α
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CTGF mRNA和丙二醛的表达及黄芪注射液的干预作用
2010年
目的研究CTGF mRNA和MDA在酒精性肝纤维化(AHF)模型大鼠中的表达及黄芪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组。以乙醇灌胃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造模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尾静脉注射,芡16周。之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标本,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减轻,肝脏胶原纤维增生亦明显减轻,纤维条索疏松变窄。肝细胞水肿好转,变性改善,炎细胞浸润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肝组织胶原面积、MDA及CTGF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Masson染色胶原纤维面积和MDA、CTGF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1=0.571,P〈0.05:R2=0.558.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这与其抑制肝组织中CTGF mRNA的表达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张超贤郭晓凤郭李柯
关键词:酒精性肝纤维化黄芪注射液脂质过氧化
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真菌感染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2002年
郭晓凤潘红英
关键词: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真菌感染制霉菌素鱼腥草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流行病学的相关性
目的:调查杭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分布,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流行病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基因芯片测定HBV感染者的基因型,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血清HBV标记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 D...
郭晓凤梁伟峰张永乐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临床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病毒载量的关系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调查杭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分布,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基因芯片测定杭州地区HBV感染者的基因型,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BV标记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2例标本均检出基因型,其中B型37例(33.04%),C型69(61.61%)例,混合型(B+C)型6例,没有发现其他基因型。C基因型的HBV DNA载量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7.02±1.26)log值和60.87%,明显高于B型的(5.62±1.02)log值和32.43%(<0.05)。结论杭州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基因型血清病毒载量高于B基因型。HBV基因分型芯片适用于临床。
郭晓凤卢德荣梁伟峰张永乐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炎病毒
针刺联合车前番泻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案,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车前番泻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来自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和病房的390例确诊的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3组:针刺组、车前番泻颗粒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30例。针刺组针刺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大肠俞及支沟穴,每日2次,共4周;车前番泻颗粒组予车前番泻颗粒5 g口服,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则予上述针刺及车前番泻颗粒治疗。主要结局指标:评价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4周排便周期、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及伴随症状和胃肠传输时间(包括全胃肠传输时间、口-盲时间、结肠传输时间、右半结肠传输时间、左半结肠传输时间及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结果:治疗过程中针刺组脱落3例,剔除2例;车前番泻颗粒组脱落2例,剔除3例;联合治疗组脱落2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时各组排便周期、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及伴随症状评分,胃肠传输时间均明显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优于其他组(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治疗后64周上述指标在针刺组和联合治疗组无明显反复(P>0.05),在车前番泻颗粒组则有明显反复(P<0.05);联合治疗组近期和远期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0.01)。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和车前番泻颗粒均能显著缩短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胃肠传输时间和排便周期,改变大便性状,缓解排便困难症状及伴随症状,但联合治疗效果更好,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郭李柯张超贤郭晓凤
关键词:针刺功能性便秘大便性状伴随症状胃肠传输时间
电针联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远期疗效及其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0例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4组:电针组、枳术宽中胶囊组、联合治疗组及西药组,每组80例。电针组针刺足三里、中脘、内关、太冲、公孙,每日2次,每周连续5日;枳术宽中胶囊组予枳术宽中胶囊1.29g口服,每日3次;联合治疗组予上述针刺及枳术宽中胶囊治疗;西药组口服莫沙比利5mg,每日3次,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阿米替林25mg,每日2次。4组均治疗6周。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症状积分、症状指数(NDSI)和生活质量指数(NDLQI)、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胃电图、血浆胃动素水平、B超胃排空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症状积分、NDSI均明显下降(均P<0.01),NDLQI、SF-36、胃电频率、血浆胃动素水平、胃排空明显上升(均P<0.01),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优于其他组(均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治疗后4周上述指标在电针组和联合治疗组无明显反复(均P>0.05),在枳术宽中胶囊组和西药组则明显反复(均P<0.05),联合治疗组近期和远期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的总有效率(P<0.05,P<0.01),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电针和枳术宽中胶囊均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及胃电频率,促进胃排空,缓解消化不良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指数,但联合用药效果更好,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郭李柯张超贤郭晓凤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电针生活质量指数胃电图胃动素水平
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液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TLR4/NF-κB和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及电针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探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液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TLR4/NF-κB和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及电针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TLR4单克隆抗体(TLR4mAb)组、LY294002组和TLR4mAb-LY294002联合治疗(T&L)组。以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电针组造模同时给予电针足三里穴治疗,TLR4mAb组给予TLR4mAb腹腔注射,LY294002组则予LY294002注射液腹腔注射,T&L组则同时给与上述TLR4mAb和LY294002腹腔注射,共4周,每日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造模4周后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标本,评价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和组织学损伤指数(TDI);免疫印迹法测定结肠黏膜磷酸化AKT(P-AKT)和活化NF-κB含量;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LR4mRNA、PI3K mRNA、AKT mRNA、NF-κB mRNA、TNF-αmRNA及IL-1β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TLR4mRNA、PI3K mRNA、P-AKT、活化NF-κB、TNF-αmRNA、IL-1βmRNA表达和DAI、CMDI及TDI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TLR4mAb组TLR4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LY294002组PI3K mRNA、P-AKT表达显著下降(P<0.01),而在电针组和T&L组TLR4mRNA、PI3K mRNA及P-AKT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上述变化相对应,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活化NF-κB、TNF-αmRNA、IL-1βmRNA表达和DAI、CMDI及TDI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电针组和T&L组上述6指标优于TLR4mAb组和LY294002组,活化NF-κB与TNF-αmRNA及IL-1βmRNA表达呈正相关(r1=0.579,P<0.05;r2=0.561,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显著降低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NF-κB活性及TNF-αmRNA、IL-1βmRNA表达,从而减轻结肠组织损害程度,这与其阻断TLR4/NF-κB和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有密切关系。
张超贤郭李柯郭晓凤
关键词:电针溃疡性结肠炎MRNAMRNA
乙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型感染者的临床比较
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将HBV分为A-H八种基因型。目前研究认为,不同HBV基因型感染者的临床表型及地域分布均有差别,HBV基因型是影响HBV感染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应用基因芯...
郭晓凤梁伟峰张永乐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炎病毒病毒感染基因分型
文献传递
CYP2E1-RsaⅠ、GSTT1基因多态性与胰腺癌遗传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吸烟和细胞色素P4502El-RsaⅠ(CYP2E1-Rsa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GSTT1)基因多态性与胰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150例胰腺癌患者及150例非癌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分析了Ⅰ相代谢酶CYP2E1-RsaⅠ和Ⅱ相代谢酶GSTT1基因多态性。结果CYP2E1-RsaⅠ野生纯合型(c1/c1)和GSTT1基因缺陷型[GSTT1(-)]频率分布分别为38.7%、69.3%(病例组)和20.7%、44.7%(对照组),二者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15.75,P〈0.01;2χ=18.62,P〈0.01)。c1/c1基因型者患胰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3.19,95%CI=2.534.26)。GSTT1(-)者患胰腺癌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2.85,95%CI=1.924.64)。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CYP2E1-RsaⅠ(c1/c1)/GSTT1(-)在胰腺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0.7%和6.7%,二者经2χ检验有显著性差异(2χ=42.39,P〈0.01)。CYP2E1-RsaⅠ(c1/c1)/GSTT1(-)患胰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16.63,95%CI=8.9422.01)。病例组的吸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吸烟率(OR=2.74,95%CI=1.324.58,P〈0.01),CYP 2E1-RsaⅠ(c1/c1)及GSTT1(-)与吸烟有协同作用(OR=8.84,95%CI=5.5111.62;OR=20.40,95%CI=4.9829.53)。结论CYP2E1-RsaⅠ(c1/c1)和GSTT1(-)是胰腺癌的易患因素,二者对胰腺的发生有协同作用,吸烟与胰腺的易感性也有关,CYP2E1-RsaⅠ(c1/c1)、GSTT1(-)与吸烟在胰腺癌的发生上也有相互促进作用。
张超贤郭晓凤许晓芳
关键词:胰腺癌多态现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