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雷
- 作品数:26 被引量:101H指数:5
-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清华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电信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MAX1968的半导体激光温控电路设计被引量:18
- 2006年
- 讨论了一种半导体激光温度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案,能够实时监视和控制激光器温度,以稳定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波长。控制核心采用PIC16C73单片机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精确控制。热电致冷器驱动电路采用高集成、高性价比和高效率开关型驱动芯片MAX1968来实现。与传统的分立元件设计方法相比,简化了80%的电路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精度达到±0.1℃。
- 万小平金雷陈瓞延马万云
- 关键词:单片机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器
- 原子分子测控的谱学基础性研究
- 陈瓞延李丽刘耀明吴国桢马万云薛平马辉许祥源高虹文克玲金雷戴松涛黄雯黄海峰惠秦王世亮赵文正李良权薛猛
- 该项目研究属于原子分子测控的谱学基础性研究,包括原子、分子高激发态结构及其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以及有关成果在生态环境与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发展了与原子、分子测控相关的谱学理论体系和实验方法:三体量子体系及三重激发...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激发态结构
- 荧光关联谱的数据处理改进方法
- 2008年
- 荧光关联谱方法凭借其独特的对溶质浓度及扩散系数的测量能力,在对复杂系统的分子物理化学性质测量方面,不断扩大和深化其应用领域。但是从经典上,传统的荧光关联谱数据处理方法容易在拟合自相关曲线的参数时引入一定的误差,而且图表上的直观信息不多。针对以上问题,在文章中作者尝试用带有微分的数据处理办法,来更直观地估测参数并判断荧光多组分问题。经典自相关曲线处理后的微分曲线,有特异的波谷位置、深度和半深宽度,由此可判断特征扩散时间和多荧光成分的组分数目。此改进方法为利用荧光涨落谱方法测量生物组织体内的复杂环境提供帮助。
- 王硕金雷陈瓞延
- 关键词:数据处理
- 量子点标记天花粉蛋白的研究被引量:60
- 2001年
- 将半导体量子点应用于标记天花粉蛋白 ,研究了量子点标记天花粉蛋白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酶活性变化 .与游离的 QDs相比 ,QDs-TCS的吸收光谱在 4 0 0~ 60 0 nm范围内不发生明显变化 ;QDs-TCS的发射光谱发生蓝移 ,但发射半宽不变 ;标记上 QDs后 TCS的酶活性没有发生改变 .利用双光子激发扫描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同时观察 QDs-TCS在人绒癌细胞内的分布发现 ,QDs-TCS能够跨膜进入细胞 ,并在细胞核周围呈聚集分布 .
- 张春阳马辉丁尧金雷陈瓞延苗琦聂书明
- 关键词:天花粉蛋白酶活性半导体量子点中药研究
- 梯度场中荧光关联谱测量的Monte Carlo模拟被引量:5
- 2001年
- 荧光关联谱 (FCS)利用少量分子的荧光涨落获得分子运动和反应信息 ,是一种探测活细胞内生物过程的有力工具。本文利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激光梯度场下瑞利粒子的布朗运动 ,分析梯度场对FCS测量得到的扩散时间、粒子数等参数的影响 ,模拟与初步实验结果定性吻合。
- 陈波孟凡波马辉丁尧金雷陈瓞延
- 关键词:MONTECARLO模拟布郎运动
- 激光共振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及在微区微量分析中的应用
- 金雷
- 关键词:消融溅射铜
- 溅射原子化激光共振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被引量:5
- 1997年
- 自行设计和研制了国内唯一的一套溅射原子化激光共振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并增设了微米级液态金属镓离子源、框架式压电陶瓷亚微米级微动样品台、二次电子成象和离子束自动定点打靶以及真彩色大屏幕图像显示等系统。利用该谱仪探测了地矿样品中的金和钢标样中的铜,其检出限分别达40ng/g和μg/g量级。同时,还对其他相关领域进行了初步研究。
- 李春明戴松涛董国轩金雷王世亮马万云薛猛田嘉禾文克玲陈瓞延
- 关键词:飞行时间质谱仪微区分析激光共振电离
- 生物活体复合成象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活体复合成象装置,包括激发光源、样品激励与荧光收集以及荧光信号探测与处理部分,可见波段激发光经衰减和反射,同时红外飞秒激光束经衰减再透过高通双色分束片后与反射的可见激发光合束,两束光通过带通分束片后,经...
- 马辉丁尧孙非刘广金雷陈瓞延
- 文献传递
- 双单臂压电驱动微调样品台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单臂压电驱动微调样品台。该样品台由外框架和二根单臂组成。单臂与外框架通过固定支点相联,二根单臂之间通过柔性铰链分别与样品台相联。每根单臂为一成直角形的弹性金属框架,直角顶点处置有柔性铰链。弹性金属框架...
- 田嘉禾王世亮戴松涛金雷
- 文献传递
- 低能量下共振激光消融动力学过程
- 1998年
- 低能量下共振激光消融方法由于其实验设备简单、实用性强,而在固体表面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实验主要采用10^2mJ/cm^2的低激光能量密度,并采用463.5nm铜原子共振激光波长(3d^10 4s^2S1/2-3d^105s^2S1/2),对固态铜表面激光消融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分别分析了固体表面的消融、碰撞、激发和电离过程,并认为激光消融过程对应于光强的高阶指数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热过程。
- 金雷戴松涛
- 关键词:动力学过程激光消融电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