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俊勇
- 作品数:12 被引量:71H指数:6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与放射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晚期宫颈癌分为 ,介入插管化疗栓塞组和放射治疗组 ,每组 48例。结果 介入插管化疗栓塞组症状缓解、肿块消退、Ⅱ期手术、 3年和 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放射治疗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 ,血白细胞减少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介入插管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 ,是一种提高疗效及生存质量 ,副反应小的有效方法。
- 李高文刘素云陈志仁钟俊勇朱雪连丘全胜
- 关键词:疗效介入治疗晚期宫颈癌
- 经导管子宫动脉注药两种方法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4年
- 刘素云李高文朱雪连钟俊勇陈小龙邓雪连胡卫忠
- 关键词:宫颈肿瘤晚期
- 经导管子宫动脉注药治疗子宫瘢痕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子宫瘢痕异位妊娠最佳治疗方法。方法12例子宫瘢痕异位妊娠首先行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注入MTX和明胶海绵条栓塞术后,在B超监视下再行清除胚胎(清宫)术。结果12例子宫瘢痕异位妊娠均一次性彻底清除妊娠胚胎组织,出血极少...
- 李高文刘素云朱雪连胡卫忠钟俊勇陈小龙吴小平翁伟明
- 关键词:子宫瘢痕异位妊娠子宫动脉栓塞
- 文献传递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后临床受孕的观察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后的临床受孕率。方法 3 3例子宫壁间肌瘤患者需行生育要求 ,采用Seldinger技术 ,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 ,追踪 3~ 16个月的临床受孕率。 结果 栓塞术后月经恢复多在 1~ 2个月 ,治疗后临床受孕率 48.48%。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壁间肌瘤对需行生育要求的患者 ,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微创方法 ,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 刘素云李高文朱雪莲钟俊勇钟永善肖雨雄
- 关键词: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子宫肌瘤
-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维持治疗以延长转移性结肠、直肠癌一线化疗后的无疾病进展时间(T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转移性结肠、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后达到稳定,按患者意愿分成2组,治疗组(n=30)给予单药卡培他滨口服,2次/d,餐后服用,2 500 mg/(m2.d),连续服用14 d后停药7 d,治疗周期为21 d,至少治疗2个周期,直至病情进展或毒性不能耐受;对照组(n=20)采用持续化疗,定期监测,直至病情进展。结果治疗组中位TTP(mTTP)为9.2个月,中位疾病控制时间(mDDC)13.7个月;对照组mTTP为6.1个月,mDDC为9个月,2组mTTP、mD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多数为Ⅰ~Ⅱ级。结论转移性结肠、直肠癌患者在一线化疗达到稳定后给予单药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TTP,且耐受性良好。
- 吴志海吴大英郭予武钟俊勇杨楚钦
- 关键词:直肠癌卡培他滨维持化疗结肠癌
- 经导管子宫动脉注药治疗子宫疤痕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子宫疤痕异位妊娠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12例子宫疤痕异位妊娠首先行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注入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MTX)和明胶海绵条栓塞术后,在超声监视下再行清除胚胎(清宫)术。结果 12例子宫疤痕异位妊娠均一次性彻底清除妊娠胚胎组织,出血极少,无1例发生子宫穿孔或术中、术后大出血,术后月经恢复正常。结论子宫疤痕异位妊娠首先行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注药加栓塞术后再行清官术,是避免清官术中发生大出血而切除子宫的有效方法,更是一种安全可靠方法。
- 刘素云李高文朱雪连胡卫忠钟俊勇陈小龙吴小平翁伟明
- 关键词:子宫疤痕异位妊娠子宫动脉栓塞
- 食管癌患者ERCC1和BRCA1的表达水平与5-氟尿嘧啶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
- 2019年
- 为了揭示食管癌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1, ERCC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I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I, BRCA1)的表达水平与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效果、病理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性。本研究检测了接受5-氟尿嘧啶为基础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患者的ERCC1和BRCA1表达。研究显示,5-氟尿嘧啶为基础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的有效率为36.0%,病理反应率为42.0%。免疫染色评分显示,在病例分级为0/1级的患者中,ERCC1主要为高表达,与2/3级差异显著(p=0.023)。此外,大多数病例分级为0/1级的患者中BRCA1为低表达,而在2/3级的患者中高表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p=0.035)、ERCC1低表达(p=0.009)和BRCA1高表达(p=0.018)与病理反应显著正相关。ERCC1低表达和BRCA1高表达的2和3级肿瘤病理反应发生率为87.5%,而ERCC1高表达和BRCA1低表达的2级和3级病理反应发生率仅为18.8%。ERCC1低表达的患者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1.8%(9/11),而ERCC1高表达为38.5%(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2;p=0.011)。本研究结论表明ERCC1和BRCA是晚期ESCC患者5-氟尿嘧啶为基础化疗疗效、病理反应和生存相关的敏感生物标志物。
- 钟俊勇杨楚钦廖志平吴志海郭予武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反应ERCC1BRCA15-氟尿嘧啶
- 足叶乙甙联合醛氢叶酸、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50例
- 2006年
- 目的:观察足叶乙甙联合醛氢叶酸、氟尿嘧啶(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酎受性。方法:50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ELF方案治疗:足叶乙甙(VP-16)120mg/m^2静脉点滴,第1~3天;醛氢叶酸(cF)300mg/m^2静脉点滴,第1~3天;氟尿嘧啶(5-Fu)500mg/m^2静脉点滴,第1~3天;3~4周为1疗程。结果:总缓解率为38%(19/50),完全缓解率(CR)为4%(2/50),部分缓解率(PR)为34%(17/5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脱发。白细胞减少Ⅰ-Ⅱ度发生率为64%,Ⅲ-Ⅳ度发生率为12%;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0%和26%;脱发发生率为100%。其他毒副反应少见。结论: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肯定,毒性可酎受。
- 郭予武郭有生钟俊勇吴大英潘小美吴天机
- 关键词:胃癌醛氢叶酸氟尿嘧啶足叶乙甙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