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海波

作品数:28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慢性
  • 7篇阻塞性
  • 7篇慢性阻塞性
  • 6篇阻塞性肺疾病
  • 6篇慢性阻塞性肺...
  • 6篇耐药
  • 6篇肺疾病
  • 6篇杆菌
  • 6篇不动杆菌
  • 5篇瘦素
  • 5篇疾病
  • 5篇鲍曼不动杆菌
  • 3篇毒剂
  • 3篇支气管
  • 3篇气管
  • 3篇前体
  • 3篇消毒
  • 3篇消毒剂
  • 3篇利钠
  • 3篇利钠肽

机构

  • 20篇广州市红十字...
  • 9篇暨南大学第四...
  • 6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钟海波
  • 22篇汪得喜
  • 15篇曾瑜
  • 15篇潘海燕
  • 8篇袁建章
  • 8篇林健濂
  • 7篇伍惠红
  • 6篇邓思健
  • 6篇邓哲彤
  • 5篇邹石海
  • 4篇卢小卓
  • 4篇伍晓锋
  • 3篇赖艳榕
  • 3篇郑则广
  • 3篇范秀
  • 2篇彭湘明
  • 2篇袁桂影
  • 2篇张辛
  • 2篇崔冬清
  • 2篇梁忆华

传媒

  • 3篇广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广东药学院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015年
目的:总结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感染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2年12月176例PDRAB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110例和死亡组6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 logistic逐步回归法对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6例 PDRAB医院感染患者死亡66例,病死率为37.5%;多发生于中心ICU占60.8%,其次为烧伤病区占22.7%;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占80.7%,其次为创面分泌物占10.9%,血液、静脉导管、泌尿道感染分别占4.5%、2.8%、1.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恶性肿瘤、总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和APACHEⅡ评分等7个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A‐PACHEⅡ评分(P=0.000,OR值1.414,95% CI 1.262-1.585)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PDRAB医院感染患者病死率较高,高龄、基础疾病多、IC U 住院时间长等多种危险因素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A‐PACHE Ⅱ评分是PDRAB感染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重要评估指标。
钟海波梁忆华林健濂潘海燕汪得喜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预后
C反应蛋白与瘦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比较不同病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炎症因子水平、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测定结果,分析血清瘦素、C反应蛋白与血炎症因子水平、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①选择2002-05/2003-05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科住院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56例,男40例,女16例。对实验目的及观察项目均知情同意。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常规测定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采用速率散射浊度法测定C3补体,C4补体;采用型血气分析仪分析动脉血气(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采用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呼吸总阻抗,气道总阻力,中心气道阻力,呼吸阻抗中弹性阻力和惯性阻力之和,中心阻力,周边阻力,共振频率)。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数据间相关性采有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瘦素、C反应蛋白、C3补体、C4补体、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稳定期(t=3.136~5.660,P<0.01)。血清白蛋白、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稳定期(t=3.200~5.114,P<0.01)。②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瘦素与血pH值、血清白蛋白、第1秒用力呼气量呈显著负相关(r=-0.366,-0.527,-0.656,P<0.05~0.01)。与C反应蛋白、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C3补体、C4补体、呼吸总阻抗、气道总阻力、中心气道阻力、中心阻力呈显著正相关(r=0.348~0.738P<0.05~0.01)。③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r=-0.421~-0.507,P<0.05)。与瘦素、C3补体、C4补体、动脉血二氧化
潘海燕卢小卓汪得喜袁建章邓哲彤钟海波崔冬清
关键词:瘦素呼吸功能试验
2011—2013年医院临床分离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2011—2013年医院临床分离致病菌的耐药特点。方法对2011—2013年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临床科室送检标本,采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和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标准判定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分离7 326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3.1%,革兰阴性菌占66.9%。2011—2013年排名前列细菌均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占总分离菌株的76.0%。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0%,但在2012年出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多黏菌素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尤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水平均>80.0%,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有下降趋势,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耐药率维持在30.0%以下。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茵(MRSA)和MRSCNS检出率分别为56.1%和77.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哇胺的耐药茵株。检出的MRSA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率>75.0%。屎肠球菌株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4.9%。结论医院主要临床分离菌耐药现象不一且不断变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除鲍曼不动杆菌外的主要革兰阴性菌尚有较好的敏感性,糖肽类抗菌药物则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好的活性。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药物,避免引发耐药。
钟海波汪得喜李勤彭湘明林健濂潘海燕
关键词:耐药性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慢性肺心病患者脑利钠肽前体检测意义探讨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CCP)患者血清脑钠肽前体(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pro-BNP水平,并与肺动脉压(PASP),右室内径(RD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pro-BNP水平与肺动脉压,右室内径成正相关,与LVEF水平及PaO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pro-BNP水平升高,可能与缺氧、肺动脉高压(PAH)及LVEF等因素有关;对肺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鉴别可提供依据。
钟海波曾瑜汪得喜
关键词:脑利钠肽前体肺心病肺动脉高压
吸气和呼气肌肉活动指标联合评价呼吸中枢驱动变化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更加准确客观评价呼吸中枢驱动水平变化的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10名体检健康志愿者。通过CO2重复呼吸法使呼气末CO2分压(PCO2-ET)增高,动态监测膈肌肌电图(EMGdi)、腹肌肌电图(EMGab)和跨膈肌压(Pdi)的变化,观察上述指标与PCO2-ET的关系。结果重复呼吸后,PCO2-ET从(40.0±1.3)mmHg上升到(81.2±6.6)mmHg。随着PCO2-ET水平的增高,均方根EMGdi(RMSdi)和均方根EM-Gab(RMSab)逐渐增高,而后者增加的比例高于前者。随着PCO2-ET的增高,RMSdi和RMSab与Pdi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RMSdi与Pdi的相关性程度变化不明显,而RMSab与Pdi的相关性程度逐渐增高。RMSdi和RMSab共同预测Pdi的相关系数高于单独RMSdi或RMSab预测Pdi的相关系数。结论呼吸中枢的驱动水平不但与吸气肌肉活动有关,而且与呼气肌肉活动也有关,联合使用吸气和呼气肌肉活动的指标,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呼吸中枢的驱动水平的变化。
林健濂郑则广钟海波曾瑜汪得喜
关键词:膈肌肌电图呼吸中枢驱动
NT-proBNP在老年心源性胸腔积液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及胸腔积液氨基末端B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老年心源性胸腔积液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住院老年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NT-proBNP水平及其他生化结果。结果: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NT-proBNP水平无显著差异(2885±4697pg/ml&2725±4600 pg/ml,P>0.05);心源性胸腔积液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心源性胸腔积液(P<0.001);在诊断心源性胸腔积液方面,血清、胸腔积液NT-proBNP cutoff值分别为1563.0 pg/ml、1500.5 pg/ml;以NT-proBNP浓度>1 500 pg/ml为判断心源性胸腔积液的截点,其敏感性、特异性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5.7%、92.3%和83.1%。结论:检测胸腔积液NT-proBNP有助于鉴别老年患者心源性因素所致的胸腔积液。
钟海波粱忆华汪得喜
关键词:胸腔积液
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老年重症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治疗的老年重症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2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的PCT、CRP水平及WBC计数,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比较三项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PCT、CRP、WBC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PCT、CRP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P诊断灵敏性(95.0%)高于PCT(85.8%)及WBC计数(83.3%);PCT的诊断特异度(96.7%)高于CRP(85.8%)及WBC计数(84.2%)。结论:本研究表明,血清PCT、CRP、WBC的联合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曾瑜汪得喜潘海燕钟海波
关键词: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
鲍曼不动杆菌携带消毒剂耐受相关基因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所携带的Ⅰ型整合子与耐消毒剂基因。方法琼脂扩散法检测菌株对7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Int-1、qacA/B、qacEΔ1-sul1、qacG、smr、Isabal和tnp513共7种与消毒剂耐受相关基因。结果 24株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四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敏感率分别为12.5%、4.2%、4.2%、0、12.5%、8.3%和8.3%;PCR结果显示,在24株菌中,qacEΔ1-sul1、Isabal和Int-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9.2%、83.3%和33.3%。qacA/B、qacG、tnp513和smr4种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本组鲍曼不动杆菌对广谱抗生素耐药严重,并携带了Ⅰ型整合子和消毒剂耐药基因。应规范此类抗生素的使用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防止多重耐药菌株在院内传播。
林健濂伍晓锋邓思健潘海燕钟海波曾瑜邹石海赖艳榕范秀汪得喜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消毒剂耐药基因
低浓度乙醇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及相关毒力因子影响的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低浓度乙醇对铜绿假单胞菌磷脂酶C基因(PLCH)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乙醇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曲线影响,荧光定量实时PCR检测不同乙醇浓度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PA01的PLCH表达量变化。、结果:工程株PA01在0.1%、0.5%、1%乙醇浓度下,其生长曲线与对照基本一致,在孵育18h都达到最高生长密度;在2%~5%的乙醇浓度下,细菌生长极其缓慢,6%以上的乙醇浓度下几乎不生长..与对照相比,在0.1%、0.5%和1%乙醇诱导下.PLCH的表达量的分别比对照组上升了44倍、30倍和8倍.在2%乙醇浓度下,PLCH表达量略为下降。结论:低浓度乙醇有助于铜绿假单胞菌相关毒力因子表达上调,增加生存力.在感控消毒中,保持足够的酒精浓度对清除铜绿假单胞菌至关重要。
林健濂伍晓锋邓思健潘海燕钟海波曾瑜邹石海汪得喜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乙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1
2003年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的患者机体生理生化的改变 ,探讨其变化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对所有入住ICU机械通气 4 8小时以上的 10 6例患者 ,以有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标志分为两组。观察机械通气时间、潮气量、气道峰压、体温、脉搏、呼吸、检验血气分析、血常规、血电解质、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空腹血糖及心电图、胸片检查的变化。并收集痰标本进行细菌定量培养 ,记录并发症。结果 VAP组 4 7例 (44 % )机械通气时间、体温、脉搏、潮气量、气道峰压、外周血白细胞、血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均高于无VAP组 (P <0 .0 1)。K+ 、Mg2 + 、血清白蛋白、IgG、IgA、凝血酶原时间均低于无VAP组 (P <0 .0 1)。其它各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且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VAP最常见致病菌。结论 防止气压伤 ,采取个体保护性机械通气 ,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凝血损伤炎症网络的启动 ,将造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紊乱 ,增加VAP的发生率。Mg+ 、中性白细胞。
潘海燕张辛曾瑜钟海波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