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帮国

作品数:55 被引量:357H指数:11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2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4篇干热
  • 32篇干热河谷
  • 21篇土壤
  • 17篇植物
  • 8篇金沙江干热河...
  • 7篇元谋干热河谷
  • 6篇生物量
  • 6篇群落
  • 6篇物量
  • 6篇车桑子
  • 5篇植被
  • 5篇水土
  • 5篇土壤酶
  • 5篇土壤酶活
  • 5篇土壤酶活性
  • 5篇酶活性
  • 4篇植被恢复
  • 4篇植物叶
  • 4篇植物叶片
  • 4篇生源要素

机构

  • 48篇云南省农业科...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四川农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广西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阿坝州川西林...
  • 1篇四川省林业调...
  • 1篇百绿国际草业...

作者

  • 55篇闫帮国
  • 32篇史亮涛
  • 26篇何光熊
  • 26篇潘志贤
  • 21篇纪中华
  • 21篇岳学文
  • 20篇方海东
  • 18篇李纪潮
  • 12篇王春雪
  • 9篇刘刚才
  • 8篇张梦寅
  • 7篇樊博
  • 6篇张健
  • 6篇黄旭
  • 5篇钱坤建
  • 5篇杨万勤
  • 5篇刘洋
  • 4篇金杰
  • 4篇彭辉
  • 4篇范建成

传媒

  • 6篇植物生态学报
  • 5篇生态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草业科学
  • 2篇草业学报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花生学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生态学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物叶片元素含量在地表凋落物周转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13年
叶片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在植物响应环境变化,决定植物的生后效应中具有重要的偶联作用。为了阐明植物叶片生源要素含量对凋落物周转的影响,分析了金沙江干热河谷萨瓦纳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学特征与凋落物周转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凋落物周转受到多重生源要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其中K与凋落物周转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S、Mn、Mg元素具有负关系,表明K可能抑制凋落物的分解,而S、Mn、Mg元素可能会促进凋落物分解。在物种水平上K、S、Mn分别与凋落物周转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K、S组合解释了16.93%的凋落物周转时间变异;样方水平上,K、S、Mn、Mg分别与凋落物周转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虽然N对凋落物的周转时间影响不显著,但当N与K及其交互作用对凋落物周转时间解释了37.42%的变异。其它元素组合也可在不同程度上解释了凋落物周转时间的变异。多元要素的互作效应表明元素间可能存在拮抗和协同效应,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可能受到多重分解者的共同作用,而不同分解者会受到不同的元素限制。未来的研究应当注重N、P以外的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闫帮国纪中华何光熊史亮涛潘志贤李纪潮岳学文王春雪彭辉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生源要素干热河谷凋落物
一种地表径流收集小区的建设改进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表径流收集小区的建设改进方法,属水土保持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在需要进行地表径流水文研究的山坡上用石棉瓦为围栏材料、废旧铁油桶为径流收集桶材料,并同时设分流桶,以保证暴雨情况下收集的径流量依然准确。径流收集桶...
王春雪纪中华方海东潘志贤闫帮国岳学文李纪潮
文献传递
一种植物地下特征研究设备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特征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地下特征研究设备,包括底架、管座、种植管、透明管和扫描仪,所述底架上管座,所述种植管下端固定设置在管座内,所述种植管内设置有透明管,透明管内设置有扫描仪。本实用新型能规律化...
闫帮国方海东何光熊孙毅史亮涛张梦寅范建成樊博
滇西并流河谷区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学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1
2021年
横断山河谷区具有极高的景观异质性,气候与植被类型多样化程度较高。为探讨土壤C、N、P、S四种生物元素在滇西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元江并流河谷区的区域循环特征,在各河谷的森林、草地、农田中分别取浅层(0~10 cm)土样,测定了土壤中C、N、P、S的循环酶,即β-葡萄糖苷酶(B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P)、硫酸脂酶(SU)活性,分析了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流域和不同土地类型下AP、NAG活性均有显著差异;4种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BG、NAG、SU活性由东南向西北随采样点的海拔升高而逐渐升高;在各流域土壤中,酶活性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均为AP∶SU>BG∶SU>NAG∶SU>BG∶NAG>BG∶AP>NAG∶AP;与各流域内的林地和草地相比,农田土壤BG∶NAG较高,而NAG∶AP较低(元江流域除外);农田土壤中AP∶SU、BG∶SU、NAG∶SU在元江流域小于草地和林地,在澜沧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则大于林地而小于草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受到土壤理化性质、气候及区位的综合影响,其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最大。农业活动对C∶N∶P相关酶化学计量学特征具有显著影响,降低了土壤中N分解酶与其他酶活性的计量比,表现为增加了BG∶NAG,降低了NAG∶AP,农业活动对其他酶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较小。
孙毅和润莲何光熊张梦寅张梦寅方海东闫帮国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酸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云南元谋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对车桑子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17年
了解不同气候下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有利于理解未来温度变化下植物与土壤的相互关系。该文以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为研究对象,从云南省元谋县两个海拔区采集车桑子根际土壤样品,并设定相应的两个温度处理,通过微生物灭菌和接种处理,测定了车桑子叶片养分及其所在的土壤特性,研究了温度、微生物及温度与微生物的交互作用对车桑子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其N、P养分特征与土壤特性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灭菌处理,两个海拔区的土壤微生物对车桑子养分吸收都有促进作用,对P的促进作用极为显著。温度对车桑子C、N、P化学计量特征无显著影响,但温度与微生物的交互作用对车桑子的C、N、P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影响。这种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在接种高海拔区土壤微生物的处理中,温度没有显著影响车桑子的C、N、P化学计量特征,而在接种低海拔区土壤微生物的处理中,相比于高温条件,低温显著抑制了车桑子对N、P的养分吸收。土壤微生物对养分吸收的促进作用可能源于其中有益微生物(如丛枝菌根真菌)的直接促进作用,而并非是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养分循环过程。由于接种微生物处理使车桑子从土壤中吸收了更多的N、P,从而使该处理的土壤有效N、P显著低于灭菌处理。在元谋干热河谷未来气温变凉的情况下,由于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反馈作用,该区车桑子的生长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王雪梅闫帮国赵广史亮涛刘刚才方海东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气候变化车桑子
干热河谷车桑子光合生理特性对氮磷添加的响应被引量:14
2019年
氮磷养分是限制干热河谷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不同土壤上植物受到的养分限制类型不同。光合作用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土壤上氮磷养分添加对干热河谷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还没有报道。因此,以干热河谷优势植物——车桑子为研究对象,在元谋县不同海拔处采集土壤,设置加氮(+N)、加磷(+P)、氮磷同时添加(+NP)和不添加(CK)四个处理,研究车桑子光合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对氮、磷添加的响应规律,并探讨光合响应特征与车桑子生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海拔土壤上,车桑子光合生理特性对氮磷添加具有不同的响应。在低海拔燥红土上,氮添加处理(+N和+NP)提高了车桑子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PSII活性;中海拔紫色土上,+NP促进了车桑子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提高;高海拔黄棕壤上,+N处理降低了车桑子净光合速率和PSII活性,而磷添加处理(+P和+NP)提高了车桑子净光合速率。2)车桑子光合特性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取决于土壤的养分限制类型,限制性养分添加可以提高车桑子的净光合速率。3)燥红土上+P以及黄棕壤上+N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降低更大程度上归于可变荧光Fv的减少而不是最小荧光F0的增加,可减少养分限制对光系统II造成的伤害。4)三种土壤类型上车桑子的叶绿素含量和组成差异极显著,相比于燥红土和紫色土,黄棕壤上车桑子的叶绿素含量显著更高,而叶绿素a/b显著更低。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车桑子光合能力受到氮和磷的共同调节,不同土壤上光合生理特性的响应可增强植物对限制性养分的适应性,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王雪梅王雪梅刘泉闫帮国刘刚才
关键词:干热河谷车桑子氮磷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
封育对干热河谷Savanna植物群落种间关联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为探讨封育措施对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Savanna)群落种间关系的影响,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实施水土保持封育20年的区域及其周边区域设置封育区和干扰区样地开展植被调查,应用方差比率(VR)法、χ2检验结合Jaccard指数法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25个优势物种的种间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封育导致稀树灌草丛群落组成及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有助于橘草等多年生乡土禾草的生长,促进假杜鹃(Bc)、清香木(Pw)和地檀香(Gf)等一些木质化程度较高的物种留存,同时抑制一年生物种、杂草类物种和外来物种的出现,在群落中形成多个建群物种;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群落总体种间联结以正联结为主,封育促进群落形成更加复杂的种间联结关系;相较于封育区,干扰区群落物种间存在较高的资源竞争或生态关系的相互排斥,促进一年生物种、杂草类物种和外来物种间形成较强的正联结关系,形成以黄茅为代表的单优势建群种群落,而封育区群落总体种间关系呈现显著正联结状态,促进豆科物种、木质化物种、乡土物种间形成正联结关系,优势物种间正负相关关系同时加强。以上结论表明,封育措施对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优势植物种间关系有重要影响,通过影响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功能群结构等强化优势种间的相互作用是其重要影响途径。
何光熊何光熊史正涛闫帮国孙毅王艳丹余建琳和润莲史亮涛方海东
关键词:种间联结种间关系生态种组封育
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被引量:31
2012年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研究了米亚罗鹧鸪山原始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疏灌丛和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季节动态对MBC、MBN和微生物数量都有显著影响。不同时期的微生物在各植被类型间分布有差异,植物生长季初期和生长季中期,树线以上群落的MBC高于树线下的群落,而到生长季末期恰恰相反,暗针叶林、林线和树线的MBC显著升高,各植被之间MBC的差异减小;微生物数量基本上也是以树线为界,树线以下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低于树线以上群落,其中密灌丛的细菌数量最高;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为生长季末期>生长季初期>生长季中期。生长季末期真菌数量显著增加,且MBC/MBN最高。统计分析表明,MBN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MBC仅与真菌数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植物生长季末期大量的凋落物输入和雪被覆盖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外在因素,而土壤微生物和高山植物对有效氮的竞争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内在因素。植物生长季初期对氮的吸收和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季末期对氮的固定加强了高山生态系统对氮的利用。气候变暖可能会延长高山植物的生长季,增加高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进而改变高山土壤碳的固存速率。
刘洋张健闫帮国黄旭徐振锋吴福忠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数量
水分和养分添加对扭黄茅刈割后补偿作用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常见的乡土草本植物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养分添加及刈割后植株的补偿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植株凋落物量在进行刈割后减少,而在高频次降水或添加养分条件下有所增加。2)在添加养分条件下,经高频次降水处理的植株冠部干物质重量较高。3)扭黄茅单株及其根、茎、叶干物质重量在高频次降水、添加养分、未刈割时达到最高。4)植株的根冠比在未添加养分、刈割条件下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无论降水频次高、低;未添加养分、刈割处理植株在高、低频次降水下的生殖分配率(依次为1.2%、0)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小于其他处理。5)刈割后扭黄茅植株总生物量及其根、茎、叶、花果各器官生物量的补偿生长指数均在低频次降水并进行养分添加条件下最高,但均为欠补偿生长。因此,刈割不利于扭黄茅草地凋落物的形成和生物量的积累,而适量增加降水频次和添加养分有助于缓解该不利作用,但不改变刈割后扭黄茅欠补偿生长的格局。
孙毅闫帮国何光熊何光熊和润莲张梦寅
关键词:干热河谷刈割
一种干热区剑麻旱坡地逐步梯地化方法
一种干热区剑麻旱坡地逐步梯地化方法,涉及区域水土保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旱坡地逐步梯地化改造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有效减少土壤侵蚀的同时形成长效保护带,对干热区旱坡地实现逐步梯地化改造,并对改良区域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所采用的...
何光熊金杰史亮涛闫帮国纪中华易克贤岳学文潘志贤王春雪李纪潮方海东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