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鸿涛 作品数:14 被引量:106 H指数:5 供职机构: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男性泌尿与性功能障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男性泌尿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行腹腔镜TME(LTME)和65例行开腹TME术(OTME)的男性病人术后泌尿与性功能情况进行随访,术后随访6 ̄24个月,两组随访率分别为95.0%(57/60)和93.8%(61/65)。结果LTME组60例,其中53例行前切除术,7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OTME组65例,其中51例行前切除术,14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TME组和OTME组的近期泌尿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功能障碍分别为3.5%(2/57)和14.8%(9/61)、15.8%(9/57)和34.4%(21/61)、19.3%(11/57)和44.3%(27/6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TME组无远期排尿功能障碍,OTME组发生率为4.9%(3/6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OTME相比,LTME可减少术后泌尿与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患者具有较好的生活质量。 闫鸿涛 李国新 余江 雷尚通 薛琪 甄莉关键词: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Supreme喉罩在CO_2气腹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Supreme喉罩和传统气管插管两种麻醉方法在CO2气腹腹腔镜手术中对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峰压(Pmax)、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每组40例。两组均为同样静脉快速诱导后吸入1%~2%七氟烷,静脉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Ⅰ组,喉罩通气道组;Ⅱ组,传统气管插管通气组。记录观察两组在置入喉罩或插管、拔除喉罩或拔管以及CO2气腹前后HR、MAP、Pmax、PETCO2的变化以及术中、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例数。结果Ⅰ组置入喉罩前后HR、MAP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插管后HR、MAP显著高于插管前(P<0.01)。气腹后5min两组的Pmax、PETCO2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Ⅰ组、Ⅱ组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并发症的发生显著高于Ⅰ组。结论腹腔镜手术中使用Supreme喉罩加静-吸复合麻醉具有循环稳定、安全性好、术后并发症少等的优点,操作安全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闫鸿涛 李凯 庄晓晨关键词:SUPREME喉罩 气管插管 腹腔镜 麻醉 喉罩七氟醚吸入在小儿斜视矫正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喉罩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行小儿斜视矫正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斜视矫正术患儿20例,年龄3-5岁,体质量12-23kg,ASAI-Ⅱ级,均无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疾病。麻醉诱导,面罩半紧闭吸入七氟醚,氧流量2-3L/min,吸入浓度前30s内5%,后降至3%,待下颌关节较松弛后插入喉罩(普通喉罩,插前气囊表面涂上石蜡油,以润滑气道和减轻咽喉区刺激),术中维持氧流量1.5L/min,七氟醚吸入浓度2%,半紧闭下保留自主呼吸。严密观察并记录患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 20例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麻醉期间各时间点HR、SpO2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喉罩七氟醚吸入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 庄晓晨 来源 闫鸿涛关键词:喉罩 七氟醚 麻醉 斜视 0.5%左旋布比卡因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8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随机分为2组( n=40),L组用0.5%左旋布比卡因1.8-2.0ml,R组用0.5%罗哌卡因3-3.5ml。采用针刺法评估感觉阻滞效果,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运动阻滞效果。观察2组患者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出现时间、感觉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结果:2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出现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HR、NIB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闫鸿涛 李凯 庄晓晨关键词:左旋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骨科下肢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围手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25例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胃癌围手术期(术中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毒副作用、并发症。[方法]对2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术;术中行腹腔热灌注化疗(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1次,术后前4天,每日腹腔热灌注化疗(5-氟尿嘧啶)1次。[结果]术中及术后早期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成功率为100%,热灌注化疗期间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治疗后亦无明显毒副作用和并发症,无治疗相关性死亡。随访8~26个月,2例发生腹腔转移(8%);1例发生肝转移,2例分别于术后8、15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结论]胃癌围手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安全可行,毒副作用小,并发症少。 魏志刚 李国新 甄莉 闫鸿涛 余江 黄祥成关键词:手术期间 胃肿瘤 灌注 药物疗法 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妇科腹腔镜患者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和阿托品在妇科腹腔镜术前用药对患者循环以及腺体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0-45岁ASA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注长托宁0.02 mg/kg,B组静注阿托品0.01 mg/kg,记录给药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T2)气腹前(T3)气腹时(T4)气腹后10 min(T5)的SBP、DBP、HR及SPO2值并且计算RPP指数;同时记录拔管时气道分泌物情况。结果在T3、T4、T5各时间点,B组的RPP值比A组明显增高(5763.3±1056.9 VS 7681.2±1235.3,7762.2±1076.5 VS 9162.6±1463.7,8289.7±1367.62 VS 10420.7±2719.4,P〈0.01);组内比较B组T2时间点RPP指数与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15849.0±1894.6*VS 8641.3±2516.7,P〈0.01)。手术结束拔管时长托宁组的口腔分泌物明显少于阿托品组。结论腹腔镜患者术前使用长托宁较阿托品相比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心血管无明显兴奋作用,不增加心肌耗氧量的优点。 闫鸿涛 李凯 庄晓晨 宋艳敏关键词:阿托品 CO2气腹 不同剂量及注药方向罗哌卡因对肛肠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及注药方向罗哌卡因对肛肠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肛肠手术治疗的患者148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四组,每组各37例,即罗哌卡因8 mg向头注药组、罗哌卡因8mg向尾注药组、罗哌卡因10 mg向头注药组以及罗哌卡因10 mg向尾注药组。比较四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尿潴留、腰部不适、头痛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10 mg向头注药与向尾注药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g向头注药组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10 mg向尾注药组(P<0.05),以10 mg向头注药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最短(P<0.05),8 mg向尾注药比10 mg向尾注药阻滞起效明显减慢(P<0.05),运动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10 mg向头注药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8 mg向头注药组(P<0.05),运动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四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等术后不良反应,罗哌卡因8 mg向尾注药组的尿潴留以及腰部不适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向尾端迅速注射罗帕卡因8 mg进行蛛网膜下隙阻滞对肛肠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最好,且安全性最高。 闫鸿涛 李凯 迟林 来源 李璐关键词:罗哌卡因 肛肠手术 麻醉效果 腹腔镜在大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2006年 闫鸿涛 李国新关键词:大肠癌 微创外科 术后疼痛 炎症性疾病 直肠癌手术 手术安全性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45 2006年 目的评估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手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的外科医师如何尽快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方法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6由同一组无腹腔镜胆囊切除经验医师完成的105例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3组(A、B、C),每组3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标本长度、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三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理分期和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显著差别(P>0.05)。A组手术时间(196.1±30.3min),显著长于B组(164.8±22.7min)和C组(158.7±20.9min)(P均< 0.001);A组出血量(72.4±21.5ml)明显多于B组(48.2±16.3 ml)和C组(46.6±15.4 ml)(P<0.001);B、C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中转开腹率由A组的11.4%降至B组和C组的2.9%,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由A组的17.1%降至B组和C两组的5.7%,但差异没有显著意义;三组住院时间逐渐缩短,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各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标本长度、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手术35例在17个月内完成,平均每月2.1例,B组和C组各用时7个月,平均每月5例。结论无腹腔镜胆囊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35例,手术频度为平均每月2.1例。 李国新 闫鸿涛 余江 雷尚通 薛琪 程侠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直肠肿瘤 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在结直肠肿瘤中的应用和意义 被引量:2 2006年 闫鸿涛 李国新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 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