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勤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图书
  • 2篇文学
  • 1篇代文
  • 1篇新闻
  • 1篇新闻教育
  • 1篇新闻教育事业
  • 1篇信息资源
  • 1篇宣传广告
  • 1篇学史
  • 1篇研究会
  • 1篇中国版画
  • 1篇中国图书
  • 1篇中国图书馆事...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生涯
  • 1篇图书馆
  • 1篇图书馆事业
  • 1篇图书馆事业发...
  • 1篇图书情报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作者

  • 4篇陈勤
  • 2篇倪波

传媒

  • 2篇编辑学刊
  • 1篇图书情报工作
  • 1篇晋图学刊

年份

  • 4篇199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惑之年”的回顾——贺《图书情报工作》创刊40周年被引量:1
1996年
为《图书情报工作》40周年而作。从学术水平和学术质量、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后盾、编辑队伍和编辑风格等角度论述了该刊的特色。
倪波陈勤
关键词:图书情报工作
谢六逸的编辑生涯和编辑思想浅说被引量:1
1996年
谢六逸是我国现代知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新闻学者。他一生酷爱编辑工作。纵观他短促的一生,编辑工作自始至终贯穿其中。 自1921年4月,谢六逸接编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周报》以来,他先后陆续主编过《言林》、《国民》、《儿童文学》、《趣味》、《文讯》等多种期刊。此外,还为黎明书局、光华书局、文通书局编过一些书籍。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推选为上海编辑人协会主席。他虽不同于分分秒秒维系于编辑事业的赵家璧等人,将一生中很大部分的精力贡献于我国早期的新闻学研究及新闻教育事业的创建工作。但他以其独特的新闻学者的眼光,审视着编辑工作,执着于编辑工作。 1921年1月中旬至2月间,仍在日本求学的谢六逸,积极地参加了当时在文坛上颇有影响力的文学机构——文学研究会,为第24号会员,与沈雁冰、郑振铎、许地山、孙伏园、王统照等同为该会读书会小说组成员。并且与热衷于编辑工作的沈雁冰、郑振铎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相互的交往中,谢六逸开始投身于编辑工作,并乐此不疲。他东渡回国,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担任编辑职务。1922年12月1日,“依了上海文学研究会会员的决议,特请谢六逸先生为主任编辑。”(郑振铎语)
陈勤
关键词:谢六逸编辑生涯文学研究会国民政府新闻教育事业
中国图书馆事业跨世纪发展战略构想被引量:15
1996年
中国图书馆事业跨世纪发展战略构想倪波,陈勤(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历史的时针正渐渐指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的中国,将进入以市场经济作为发展基点,以信息时代为重要发展契机,以雄厚经济实力为后盾而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时代。在新的世纪中,图书馆作为收藏、传播经济...
倪波陈勤
关键词:中国图书馆事业跨世纪发展战略文献保障体系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事业发展
郑振铎图书宣传思想探微被引量:2
1996年
综观中国现代文学史,融贯中西、博学广达的诸多文人作家都曾与出版业结下过不解之缘。鉴于当时出版体制编印发一体、出版社与书店不分的重要特点,这些文人作家们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图书宣传推广的任务。因为身为编辑,他们了解作者、熟悉作品,撰写的内容提要和书评文字言简意赅、切中肯綮;又因为是出版圈中人,他们更擅长利用各种渠道或媒介进行卓有成效的宣传;同时因为熟悉出版工作流程又使他们有能力在图书宣传的方式或手段方面不断创新完善。譬如鲁迅、叶圣陶、朱自清、茅盾等都曾为自己或他人著译的作品做过大量的推广工作。“一生中几经坎坷,几易其职,但始终未脱离过编辑出版工作”的郑振铎何尝不是其中杰出的一员呢?笔者不揣浅陋,浅探郑振铎的图书宣传思想,以抛砖引玉,望能展现出郑振铎文学贡献中为世人所忽略的一隅。 一。
陈勤
关键词:图书宣传《大公报》中国版画中国现代文学史宣传广告参考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