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强
- 作品数:9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髋臼周围肿瘤的切除与重建
- 2013年
-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肿瘤切除保肢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并对自制人工骨盆假体的设计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至2010年我们参与工作的11例骨盆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并使用自制人工骨盆假体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6—65岁,平均43.1岁。软骨肉瘤4例,骨肉瘤2例,骨巨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转移瘤3例。本组病例中对化疗敏感的原发恶性肿瘤均经术前、术后的系统化疗。对于转移性肿瘤术后进行了放疗和化疗。根据肿瘤的性质、破坏部位、肿瘤大小,有3种不同的外科术式。结果11例患者均按术前方案切除肿瘤并安装自制人工骨盆假体重建髋关节。除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失访外,其余10例均获随访,最长随访时间118个月,最短13个月,中位时间58.5个月。1例肝癌骨转移患者术后存活13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42个月出现肺转移死亡,2例转移性肿瘤患者目前带瘤生存,其余6例术后未发现复发、转移,能独立行走,均有不同程度的跛行,可站、坐、蹲。人工骨盆假体无松动,部分患者假体骨性愈合明显,髋关节稳定,活动度较好。结论彻底切除肿瘤是治疗骨盆原发肿瘤,防止复发,达到长期治愈的关键。对于髋臼周围破坏广泛的转移性肿瘤刮除病灶后使用人工骨盆假体和填充骨水泥进行重建,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 朱伟王保仓庞晓东徐绍年陈国强张林俞猛徐万鹏
- 关键词:骨肿瘤骨盆肿瘤假体和植入物
- 应用膝关节单髁表面置换术治疗骨性膝关节炎初步报告被引量:8
- 1996年
- 自1992~1995年,作者对患有骨性膝关节炎的16例病人,共20个膝关节,施行了单室成形术(UKA),其中18个内侧室和2个外侧室。随访3~28个月,平均12.8个月,所有病人术后疼痛均得到了缓解,膝关节活动度也有所增加,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作者认为:患有单室骨性膝关节炎的老年病人,单室成形术是一个可选择的有吸引力的术式。
- 李之芳张岑山陈国强鲁世宝骆辉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骨性关节炎膝关节
- 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为完善老年性脊柱骨折患者预防措施及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168例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骨折原因、损伤节段及骨质疏松等级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62~69岁,占64.3%(108/168);摔伤是导致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占51.8%(87/168),且女性比例较高(P〈0.05),而男性高处坠落伤及重物砸伤比例较高(P〈0.05)。285个损伤节段中,胸椎及腰椎占81.1%(231/285),其中胸腰段占54.7%(156/285)。男性患者颈椎骨折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女性患者胸椎及胸腰段骨折比例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小梁的级数逐渐降低(P〈0.05)。同年龄患者中,老年女性骨小梁的级数明显低于老年男性(P〈0.05)。结论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的致伤原因及骨折损伤节段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应根据老年人性别差异与其自身特点对其外伤性脊柱骨折进行预防。
- 陈国强方秀统俞猛
- 关键词:老年人脊柱骨折性别差异骨质疏松
- 单节段和双节段椎体斜形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单节段和双节段椎体斜形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单节段组和双节段组。单节段组行颈椎单节段椎体斜行切除减压术治疗,双节段组行颈椎双节段椎体斜行减压术治疗。利用三维运动检测系统比较术前与术后运动中性区(NZ)及运动范围(ROM)的变化,比较两类术式术后颈椎生物力学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类手术术后与术前相比C3/4、C4/5、C5/6三个节段的屈曲、侧弯及旋转ROM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颈4椎体斜形切除术后,三个节段屈伸、侧弯及旋转ROM整体增加3.1%、11.1%和11.6%,NZ增加了7%、10%和9%,与术前相比,整体ROM及N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4及颈5椎体斜形切除术后,三个节段屈伸、侧弯及旋转ROM整体增加29.3%、33.5%及35.9%,NZ增加了7.9%、11.1%及10.9%,与术前相比整体ROM及N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节段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节段和双节段椎体斜形切除术均能增加颈椎各个方向的活动度,而且单节段椎体斜形切除术后椎体稳定性优于双节段椎体斜形切除术。
- 陈国强
- 关键词:颈椎不稳
- 膝关节单室成形术的病例选择、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
- 陈国强
- 国人膝关节单髁表面置换假体的设计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 1997年
- 作者对40张CT片、20张X线片和在20具尸体上测量了膝关节的一些关键项目,发现胫骨平台宽度可作为决定假体尺寸的首要指标。这项研究吸收了国内外假体设计的经验,设计出适合国人的单髁型假体,已进行50例次单髁表面置换术,临床结果显示这种假体可以成功运用。
- 李之芳张岑山刘清和鲁世宝陈国强骆辉刘宝先
- 关键词:膝关节假体设计关节炎
- 人参皂苷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GSS)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OB)增殖、分化和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源于大鼠颅盖骨的原代OB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含药血清进行干预。M1rr法观察人参皂苷含药血清对OB增殖的影响,用硝基苯磷酸盐(PNPP)偶氮法观察人参皂苷含药血清对OB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茜素红(ARS)进行矿化结节染色并计算面积以观察人参皂苷含药血清对OB矿化能力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含药血清可使体外培养OB的增殖率明显提高[(2.1990±0.2778)比(1.2165±0.1417),P〈0.01)],并可明显促进0B的矿化能力[(23.7±5.1)mm^2/孔比(9.0±5.1)mm^2/孔,P〈0.05],其对OB的ALP活性影响作用也同样明显[(21.24±3.2)U/mg比(10.2±2.9)U/mg,P〈0.01]。结论人参皂苷含药血清可促进0B的增殖能力和矿化能力。
- 方秀统李洋于方陈国强俞猛徐华丽
- 关键词:骨质疏松人参皂苷类成骨细胞含药血清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5
- 2013年
-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1月对76例(87个骨折椎体)随访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2.1年),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60~69岁(A组),70~79岁(B组),80~91岁(C组),分析术前患者骨密度(BMD,双能量X线吸收测定法)、术前X线骨折椎体和MRI是否一致、术中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折椎体高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住院费用分析。结果患者骨密度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中9个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不能在X线片上诊断,在MRI影像诊断明确;术中每个椎体后凸成型术平均时间为28min;本组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VAS疼痛评分(8.0±1.2)分比(2.6±1.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82.3±5.6)比(33.9±4.7)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A组、B组和C组骨折椎体高度、椎体节段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较术前明显改善(17.1±5.1)比(-3.8±0.7),P〈0.05;术后结果与2年后最后随访[2.2分,(26.1±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透视下监测有5例出现无症状骨水泥渗漏,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透到椎间盘,2例渗透到椎体旁外,2例渗透到椎旁静脉;术后1例患者17个月后出现相邻椎体的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术;患者从住院到出院平均费用为33778元。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是简单、安全、有效的,能迅速完全或部分缓解患者的疼痛及
- 方秀统于方付胜良陈国强袁晓明李洪川张林俞猛姚琦艾笛沈煜吴斌
- 关键词:脊柱后凸骨质疏松骨折
- 白细胞介素-6在老年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87例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入院患者,年龄61~92岁,67例门诊骨密度(BMD)正常的健康人,年龄50~60岁,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10 ml,取血清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s IL-6)、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KP)、钙(Ca)、磷(P)等指标,同时测定腰椎及股骨颈BMD。结果研究对象BMD随年龄增加逐年下降。IL-6在BMD正常人群中变化差异不明显,但均有随年龄增加和BMD值降低而上升的趋势,和BMD呈明显负相关。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BGP和AKP含量明显高于BMD正常的健康人,血钙、血磷水平各组变化不大。结论随着年龄增加,BMD逐年下降,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L-6R明显升高,并促进骨吸收增加,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
- 方秀统李洋于方陈国强俞猛王立强
-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