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新 作品数:28 被引量:66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州市海珠区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2013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MicroScan4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型。结果 30株鲍曼不动杆菌除对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23.3%和30.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达80.0%以上。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26株(86.7%),OXA-23样阳性20株(66.7%),OXA-51样阳性18株(60.0%),AMPC酶阳性18株(60.0%),TEM阳性5株(16.6%),SHV阳性4株(13.3%),PER阳性3株(10%),14株(46.6%)同时携带2种以上基因,未检出IMP、VIM、CTX-M-9,DHA、OXA-24、OXA-58。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而且同时携带3种以上β-内酰胺酶基因比率高。 欧阳英娥 汤凤珍 陈广新 胡英华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耐药基因 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BUB3和BubR1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BUB3及Bub1相关蛋白(BubR1)在复发性流产(RM)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RM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稽留流产孕妇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50例正常人工流产妇女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孕次、产次、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一般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胚胎绒毛组织(VT)、蜕膜组织(DT)中BUB3及BubR1 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M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的年龄、BMI、产次、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VT、DT中BUB3及Bub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孕次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次(β=0.461,OR=1.586,95%CI=1.253~2.007)、BUB3 mRNA(β=0.710,OR=2.035,95%CI=1.602~2.585)、BubR1 mRNA(β=1.304,OR=3.685,95%CI=2.884~4.708)为发生R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UB3及BubR1 mRNA和蛋白水平在RM患者VT、DT中均降低,BUB3及BubR1 mRNA是R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作为RM潜在的诊断指标。 赵娟 李辉 陈广新 杜利军 张晓丽 曹天生关键词:绒毛 蜕膜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确诊并治疗的肝硬化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在我院抽取血液样本进行相关项目的生化检验。观察比较两组相关生化检验项目:白蛋白(ALB)、白蛋白与球蛋白蛋白比值(A/G)、碱性磷酸酶(ALP)、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S T)、胆碱酯酶(CHE)、直接胆红素(DBL)、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L)、总蛋白(TP)及γ-谷氨酸转肽酶(γ-GT)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ALB、A/G、CHE及T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ALP、AST、DBL、TBA、TBL及γ-GT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过生化检验项目能够对患者的肝功能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映,在对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值得应用。 邓英钊 陈广新 殷朋林 朱秋玲 欧阳英娥关键词:肝硬化 生化检验 C-反应蛋白与肌钙蛋白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4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因心脏病猝死的患者,症状发作后6~8 h血清CRP和cTnI的含量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同时分析血清CRP和cTnI含量的高低与心脏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UAP组、SAP组、AMI组血清CRP和cTnI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含量越高,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越高。其含量高低顺序为AMI组>UAP组>SAP组。AMI组和UAP组患者的血清CRP和cTnI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CRP和cTnI的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与cTnI联合检测对于AC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更高的临床意义。 陈广新 李素梅 吴小梅 苏学飞关键词: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I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检测临床微生物和细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临床各科的检测标本,使用KirbyBauer方法对药敏进行试验,同时根据美国临床试验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对其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400株致病菌株被分离出来,其中包括190株革兰阴性杆菌和210株革兰阳性球菌。结论对临床微生物进行检验,检测细菌的耐药性,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陈广新 汤凤珍 欧阳英娥 张成芳 沈菲关键词:微生物 细菌 耐药性 化学发光检验线性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2 2009年 探讨EP6-A、CAP-IRC和改良的Doumas等三种线性评价方法的区别和适用性及在化学发光检验中的应用。采用CAP-IRC、EP6-A、改良的Doumas等三种方法对8个化学发光检验项目进行线性评价,比较评价结果的异同。结果显示:在8个化学发光检验项目中,EP6-A方法和CAP-IRC方法均有5个可直接判断为线性,2个为临床可接受线性,1个为非线性;改良的Doumas方法有3个为线性,5个为非线性。结论:改良的Doumas方法不适用于临床化学发光检验线性评价。 熊传银 吴新中 陈广新关键词:化学发光法 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方法:选择86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为观察组,86例健康男性为对照组,根据患者主诉记录临床特征,采用醋酸白试验和UU培养基检测判定复发情况。结果:86例CA患者中,共41例患者检出解脲支原体感染,占47.7%。86例对照组中,共9例检出解脲支原体感染,占10.5%;二者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CA组患者复发7例,复发率为15.6%;CA合并UU组患者复发16例,复发率为39.0%,二者复发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合并UU感染更易复发;41例UU阳性患者中,21例患者出现尿道口黏膜明显充血发红,占51.2%;24例患者镜检出现多形核白细胞,占58.5%;5例患者主诉提及尿急、尿频、尿道不适,尿道分泌物等尿道炎症状,占12.2%。结论:尖锐湿疣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尖锐湿疣复发的重要因素,需尽早进行常规检查和化验,并进行规范化治疗。 苏学飞 黄建国 陈广新 朱秋玲关键词:尖锐湿疣 解脲支原体感染 性病感染 肿瘤患者抗凝物质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的活性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TA 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53例恶性肿瘤组和39例良性肿瘤组的AT-Ⅲ、PC、PS活性,并与5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的AT-Ⅲ、PC、PS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恶性肿瘤组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组(P均<0.01),但在恶性肿瘤中消化系统与妇科抗凝物质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抗凝物质AT-Ⅲ、PC、PS活性检测可以作为肿瘤患者诊断、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 苏学飞 黄秋莲 陈广新 郑金秀关键词:肿瘤 抗凝血酶类 应用FISH技术对孕早期胚胎停育及自然流产的遗传学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即FISH技术分析孕早期胚胎停育及自然流产的遗传学因素的效果及意义。方法经数字表法选取2015-06—2016-06间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就诊患者100例,全部采用FISH技术对患者孕早期胚胎停育及自然流产绒毛组织加以检测和分析。结果异常染色体异常患者50例,异常染色体检出率50.00%,其中16-三体的异常占比率最高为32.00%,XXX、21-三体最低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染色体数目异常为导致早产或停育的主要因素。结论患者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其早期胚胎停育或发生自然流产的主要因素,而16号染色体三倍体的改变则是最常见的异常情况。FISH技术分析方法能够对孕早期停育的胚胎和流产组织进行有效的检测,为该病遗传学因素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沈菲 张成芳 赵娟 覃亦伟 李辉 陈广新关键词:自然流产 遗传学因素 胚胎停育 FISH技术 放射免疫分析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G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分析放射免疫分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G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检验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异位妊娠50例、葡萄胎30例、绒癌20例三组,另取正常35例为对照组,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四组患者的血清HCG。结果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异位妊娠检测值最低,为80.1mlU/ml,电化学发光法的绒癌检测值最高,为978.9mlU/ml。患病三组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的特异性为100%,高于放射免疫分析法(P〈0.05)。结论电化学发光法特异性高于放射免疫分析法,效果更显著。 陈广新关键词:放射免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法 血清H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