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永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沭阳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输尿管
  • 4篇尿道
  • 4篇尿管
  • 4篇结石
  • 3篇电切
  • 3篇电切术
  • 3篇肾镜
  • 3篇手术
  • 3篇取石
  • 3篇疗效
  • 3篇经皮肾镜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上尿路
  • 2篇肾镜取石术
  • 2篇输尿管结石
  • 2篇碎石
  • 2篇碎石术
  • 2篇尿道前列腺
  • 2篇前列腺

机构

  • 13篇沭阳县人民医...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江苏省沭阳县...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6篇陈志永
  • 12篇郁全胜
  • 11篇范建华
  • 11篇陈猛
  • 5篇崔勇
  • 3篇张炜
  • 3篇王宗南
  • 2篇汤井双
  • 2篇李鹏飞
  • 2篇马小波
  • 1篇韩从辉
  • 1篇周业庭
  • 1篇费正东
  • 1篇陈孝东
  • 1篇周东霞
  • 1篇王增军
  • 1篇周巧林
  • 1篇李鹏超
  • 1篇叶松
  • 1篇孙继才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微创泌尿外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68例体会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经皮肾穿刺建立F16-20通道、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6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糖尿病患者中1例因穿刺后出血留置肾造瘘管,夹闭后观察均无明显出血,1周后碎石取石成功;2例患者术中穿刺后流出浑浊尿液,肾造瘘引流2周后碎石取石成功;1例术后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痊愈;其他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顺利碎石取石。3例手术当天发热超过38.5℃,无胸膜损伤、气胸、腹腔脏器损伤、术中大出血、术后迟发性大出血、造瘘管滑脱以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郁全胜陈志永崔勇陈猛范建华王宗南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微创经皮肾镜
可转换的腔镜手术多功能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转换的腔镜手术多功能钳,解决传统的夹钳在使用时,其功能单一,不能实现多种功能的组合,不利于手术负担减轻的问题,包括钳头、杆身和控制手柄,钳头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夹取件,夹取件的一端为功能端,用于剪取或夹...
袁庆婷马小波李鹏飞周巧林汤井双陈孝东费正东陈志永
文献传递
顺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中下段9例报告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肾微通道顺行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复杂性中下段输尿管结石行经皮肾微通道顺行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50 min。术后1例患者出现高热,经抗生素及物理降温治疗后好转。术后2周复查肾-输尿管-膀胱摄影(KUB)及彩超提示结石完全取净,1个月后拔除双J管。结论经皮肾微通道顺行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处理复杂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是安全、有效、疗效确切的腔内泌尿外科碎石方法。
陈猛郁全胜陈志永范建华张炜
关键词:微通道输尿管软镜输尿管结石
肾绞痛首次发作后不同时间段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肾绞痛首次发作后14d内和14d后行碎石手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5月~2016年5月收治行输尿管镜碎石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共90例,其中于肾绞痛首次发作后14d内行手术治疗者共48例,设为A组,于肾绞痛首次发作后14d后行手术治疗者共42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术前感染发生率,输尿管息肉发生率及术后2周双J管拔除率等。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前尿常规检测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尿培养检测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输尿管息肉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2周双J管拔除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肾绞痛首次发作后14d内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前感染和输尿管息肉发生风险,且有助于减少术后留置双J管时间。
陈志永陈猛范建华黄欣坤郁全胜张炜
关键词:输尿管镜碎石术输尿管结石肾绞痛
右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伴输尿管囊肿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2014年
目的:探讨重复肾、输尿管畸形伴输尿管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TUR治疗输尿管口囊肿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例手术1次成功,手术时间40分钟,随访1年,患者术中、术后未见大出血,未见输尿管开口狭窄及反流,未见囊肿复发等并发症。结论:经尿道输尿管囊肿壁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
陈志永陈猛郁全胜崔勇范建华王宗南
关键词:输尿管囊肿重复肾电切术
miR-34c的表达及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肾癌的关系
2013年
目的探讨miR-34c的表达及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肾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41例肾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34c的表达,同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miR-34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 miR-34c在肾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1.21±0.06vs.1.42±0.08)(P<0.05);miR-34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9%vs.51.2%)(P>0.05)。在31例Ⅰ期肾癌组织中,23例(74.2%)检测到miR-34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明显多于癌旁组织的15例(48.4%)(P<0.05)。结论 miR-34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早期肾癌中miR-34c基因发生失活的原因之一,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郁全胜王增军陈志永崔勇陈猛范建华
关键词:肾癌DNA甲基化
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断裂的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尿道会师术治疗骨盆骨折至后尿道断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尿道会师术治疗31例骨盆骨折至后尿道断裂的患者,并随访4-24月。结果 31例患者术后18例患者排尿顺畅;13例患者排尿不畅,其中11例行尿道扩张治疗4-6个月后,排尿通畅,2例行尿道狭窄内切开后留置尿管4周,恢复排尿正常。结论尿道会师术可作为目前治疗后尿道断裂的较好方法之一。
郁全胜陈猛陈志永范建华孙继才
关键词:尿道会师术后尿道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泌尿外科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年
研究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泌尿科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5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治疗的泌尿科病人当做研究对象,对比手术前后病人临床各类指标值及前列腺的症状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尿总量。结果:50例病人的均值手术时间为(60±30)min,术中出血(124.5±22.5)ml,均值留置导尿管時间为(4.0±1.5)d。手术过程中沒有出现紧急情况,病人在手术中的心电监护均表现正常,在相关仪器设备的监控下,病人术中表现正常,均未产生并发症。术后,病人前列腺的症状得分(13.9±5.5)分小于手术治疗前的(23.8±5.2)分,生活品质得分(5.9±1.3)分、较大尿流量(7.2±3.5)ml/s高过手术治疗前的(4.5±1.3)分、(5.4±3.2)ml/s,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泌尿科治疗中有着显著效果,应将这类手术治疗推广于泌尿科疾病的治疗。
陈志永
关键词:经尿道电切术泌尿科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6年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价值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肾下盏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住院总耗时、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90.00%)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6.00%、住院总耗时(8.21±1.56)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患者住院总耗时,提高治疗后总有效率。
范建华郁全胜陈志永陈猛
关键词:肾下盏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腹股沟切口在后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股沟切口在后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本院收治的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的部位将其分为腹股沟切口组(n=33)和腰部切口组(n=17)。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治疗、切口愈合情况及切口美容满意度(不满意、较满意、满意)。【结果】腰部切口组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腰腹部不对称发生率以及术后镇痛治疗率明显高于腹沟切口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股沟切口组住院天数短于腰部切口组,切口美容满意度方面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68个月,腹股沟切口组肾盂及输尿管上段复发率为9.09%(3/33)低于腰部切口组的11.76%(2/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9,P=0.793);腹股沟切口组输尿管中下段,复发率为6.06%(2/33)低于腰部切口组的29.41%(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64,P=0.027〈0.05)。【结论】后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选择腹股沟切口安全有效,且具有创伤小、切口相对美观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选择。
范建华李鹏超郁全胜陈志永陈猛冯勇
关键词:腹股沟腹膜后间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