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恩强

作品数:44 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肝炎
  • 18篇乙型
  • 18篇乙型肝炎
  • 15篇慢性
  • 14篇病毒
  • 10篇慢性乙型
  • 10篇慢性乙型肝炎
  • 8篇肝炎病毒
  • 6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细胞
  • 4篇药物
  • 4篇乙肝
  • 4篇核苷
  • 3篇乙肝患者
  • 3篇乙型肝炎患者
  • 3篇细胞癌
  • 3篇慢性乙肝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抗病毒
  • 3篇抗病毒治疗

机构

  • 4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简阳市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成都市传染病...
  • 1篇阿坝州人民医...
  • 1篇阿坝藏族羌族...
  • 1篇武警四川总队...

作者

  • 42篇陈恩强
  • 28篇唐红
  • 7篇白浪
  • 4篇周静
  • 3篇陈学兵
  • 3篇冯萍
  • 3篇刘聪
  • 3篇王丽春
  • 3篇吴东波
  • 3篇朱霞
  • 3篇王娟
  • 3篇陈兰兰
  • 2篇孙辉
  • 2篇严丽波
  • 2篇雷秉钧
  • 2篇李红
  • 2篇雷学忠
  • 2篇杨文斌
  • 2篇廖娟
  • 2篇何伶俐

传媒

  • 8篇中华肝脏病杂...
  • 7篇华西医学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四川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肝博士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第三届全国病...
  • 1篇第6届全国疑...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疗进展
2024年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13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TP7B基因突变致使铜转运P型ATP酶功能障碍,进而造成体内铜大量蓄积,导致全身多脏器受损,以肝脏和神经系统受累最为多见。早期诊断并及时启动驱铜治疗,患者可获得不亚于健康人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然而本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体征及诊断指标,故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关于Wilson病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将结合新近国内外指南和研究报道,对Wilson病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周静陈恩强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持续感染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密切相关。由HBV X基因编码的X蛋白(HBx)是一个多功能蛋白,可通过反式激活和蛋白相互作用持续调控病毒的生活周期和宿主细胞的代谢,最终导致肝细胞癌变。因此,近年来对于HBx在病毒复制和致HCC中的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热点。
龚道银陈恩强朱柯霓张冬雪俞尤嘉黄飞骏
关键词:X蛋白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
内科医生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多学科诊疗模式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乙型或丙型病毒慢性肝炎是导致其发生和疾病进展的重要原因。目前HCC诊疗已经进入了临床多学科综合诊断与治疗(MDT)时代,内科医生不仅是MDT诊疗新模式的重要参与者,更是其规范化开展的组织者和协调者。鉴于中国尚未真正建立肝病学科和肝病专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体系,临床医生应该从循证医学的视角客观探讨内科医生在HCC多学科诊疗模式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发挥内科医生在HCC防治中的作用,并与其他学科协同提高HCC诊疗水平。
陈恩强唐红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脓毒性休克伴肝硬化老年患者谵妄一例
2022年
患者,男,77岁,因“腹胀伴发热1个月、呼吸困难7天”于2022年3月10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纳差、发热,先后就诊于当地多家医院,但症状未见明显好转。7天前患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氧合差、血压降低,遂转入当地医院ICU治疗,但仍反复发热,于2022年3月10日转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ICU(EICU)。
刘茂竹何义菊刘婷杨丽清陈恩强
关键词:谵妄肝性脑病脓毒症丙泊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隔离病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治被引量:3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强,传播方式以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为主。目前该疾病的防控形势严峻,诊治难度大。为了更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阻止其在医院内传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感染性疾病中心传染科设置了隔离病房,制定了隔离病房的工作规范。该文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隔离病房的具体设置、诊疗规范、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分享了隔离病房的工作经验,旨在为其他医院有效阻止疫情在医院机构内的传播、遏制疾病的蔓延扩散提供借鉴。
吴东波陈恩强王丽春邓蓉白浪王铭王颖赵倩严丽波王娟杜凌遥宗志勇冯萍唐红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
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看感染病学科的发展被引量:1
2015年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世界最热门的词汇莫过于“埃博拉( Ebola)”!从2014年2月埃博拉出血热这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在西非重现;到年中疫情“走出非洲”,在欧美、印度等地零星现身;直至岁末,尽管经过疫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疫情仍在持续。与“有史以来最严重”埃博拉疫情的搏斗,几乎贯穿了整个2014年度。甚至西方国家也呈现出“如临大敌”般的恐慌,世界卫生组织拉响了“埃博拉”全球警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12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已导致20206人疑似或确诊感染,其中7905人死亡;从埃博拉疫情爆发至今,一共有142名医疗工作者被感染,其中109人死亡,后者包括2014年12月18日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的塞拉利昂“埃博拉”首席感染科医生。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不仅向非洲疫情暴发国家提供了物质援助,还派出了多批主要由感染科医生和卫生防疫人员组成的专业医疗队支持和指导当地救治埃博拉病人并控制疫情。同时,国内也全面启动了重大疫情防控体系,以防止疫情扩散到我国。在这场抗击埃博拉的“战役”中,感染科医师再一次显示了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唐红白浪陈恩强
关键词: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EBOV)引起的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死亡率为50%-90%。 EBHF于1976年首次出现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很快以其高度传染性的暴发流行和高度致死性引起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1-2]。迄今为止,尚无任何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的人类商用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据世界卫生组织12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埃博拉疫情已导致20206人疑似或确诊感染,其中7905人死亡。本文将主要从病原学、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方面对EBHF的诊治新进展做简单综述。
陈恩强唐红
关键词:埃博拉出血热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被引量:7
2011年
在过去的十年中,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随着抗HBV药物的不断增多,抗病毒治疗适应证不断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原发无应答、应答不佳、长期治疗中的耐药等问题)也日渐显现。对于较多患者而言,抗病毒的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在现有单药治疗基础上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如联合治疗)显得十分必要。
唐红陈恩强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抗病毒联合疗法
脂多糖联合D-氨基半乳糖诱导急性重症肝炎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建立存活时间较长的急性重症肝炎小鼠模型。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平均分成5组,其中A、B、C、D 4组为实验组,E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给予D-氨基半乳糖(D-GalN)和脂多糖(LPS),剂量分别为800 mg/kg和10μg/kg、500 mg/kg和10μg/kg、500 mg/kg和5μg/kg3、00 mg/kg和5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行腹腔注射;对照组E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以12 h死亡率、24 h死亡率及肝组织学改变为观察指标。结果:A、B、C、D及E组小鼠12 h死亡率分别为80%%、30%、10%、0和0;24 h死亡率分别为90%、60%、30%、0和0;A和B组小鼠肝组织学均呈急性重症肝炎表现,C组中有5只小鼠肝组织学符合重症肝炎的表现,而该组其余小鼠及D组所有肝组织学虽有炎症改变,但达不到重症肝炎的程度,E组肝组织学表现正常。结论:LPS 10μg/kg联合D-Gal N500 mg/kg可成功建立12 h存活率较高的急性重症肝炎小鼠模型。
陈恩强王丽春唐红孙辉刘聪
关键词:重症肝炎脂多糖BAI
恩替卡韦是肾脏及骨骼安全性更高的一线药物
2018年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的广泛应用使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越来越多的慢性乙肝患者接受了以口服核甘(酸)类药物为主的抗病毒治疗,很多患者因此而受益,如目前临床因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癌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数量较以往明显减少.
陈恩强
关键词:一线药物恩替卡韦核苷(酸)类似物安全性失代偿性肝硬化骨骼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