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炜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与环境科学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人体相对生物...
  • 3篇生物利用度
  • 3篇相对生物利用...
  • 3篇发酵
  • 3篇产生菌
  • 2篇选育
  • 2篇异亮
  • 2篇异亮氨酸
  • 2篇散片
  • 2篇亮氨酸
  • 2篇罗红霉素
  • 2篇菌种
  • 2篇菌种选育
  • 2篇红霉素
  • 2篇分散片
  • 2篇氨酸
  • 2篇L-异亮氨酸
  • 1篇代谢动力学
  • 1篇定向育种
  • 1篇药物

机构

  • 7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东北电业中心...
  • 1篇沈阳市中心血...

作者

  • 7篇陈炜
  • 6篇来彩霞
  • 6篇刘党生
  • 1篇段明华
  • 1篇刘桂清
  • 1篇白秀峰
  • 1篇刘慧芝
  • 1篇张伟

传媒

  • 6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辽宁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罗红霉素分散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单次空腹口服国产罗红霉素分散片和国产片剂300mg后,用不同时间血中罗红霉素的浓度绘制了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结果表明:两种制剂中罗红霉素的药物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Cmax(702±173)μg/mL和(647±12)μg/mL,Tmax为(105±034)h和(150±041)h,t1/2(ke)为(1585±212)h和(1407±207)h,AUC0→∞为(687±143)μg/mL·h和(656±148)μg/mL·h.比较两种制剂动力学参数,两种制剂间罗红霉素的Cmax和AUC0→∞均无显著差异,P>005.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率为(1057±1203)%,根据双单侧检验可以认为两种制剂在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来彩霞陈炜王爱民刘慧芝刘慧芝张成海
关键词:罗红霉素分散片相对生物利用度
一株L-脯氨酸产生菌的选育被引量:3
1996年
以天津短杆菌(Brevibacteriumtianjincese)T_(6~1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连续诱变处理,获得一株抗磺胺胍和利福平的L-异亮氨酸营养缺陷型SF28菌株,该菌株摇瓶发酵产L-脯氨酸28.5g/L,经过培养基成分考查,该菌株在32℃培养72h可产L-脯氨酸37.8g/L。
刘党生来彩霞陈炜贺新芬
关键词:L-脯氨酸菌种选育发酵
罗红霉素口嚼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究罗红霉素口嚼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方法  采用微生物法测定 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 ,分别单剂量口服罗红霉素口嚼片或罗红霉素片 30 0mg后 ,不同时间血中罗红霉素的浓度 ,绘制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应用 3P 87实用药代动力学软件 ,确定两种制剂的药代动力学模型 ,求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  两种制剂中罗红霉素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两种制剂间罗红霉素的Cmax、Tmax和AUC0→∞ 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罗红霉素口嚼片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96 99± 9 5 7) %。
张伟陈炜刘党生段明华
关键词:罗红霉素口嚼片生物利用度药物代谢动力学微生物法
利用离子交换法提取L-异亮氨酸的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利用离子交换法从L异亮氨酸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异亮氨酸.考察了发酵液酸化pH值,不同浓度洗脱剂以及单柱与双柱串连吸附对L异亮氨酸分离提取的影响.确定了发酵液酸化pH低于25,双柱串连吸咐,用02mol·L-1NH4Cl01mol·L-1NH4OH复合洗脱剂洗脱的分离效果较好.提取总收率可达45%以上.
来彩霞陈炜白秀峰吕安国刘党生
关键词:异亮氨酸L-异亮氨酸离子交换法发酵液
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定向育种被引量:8
1998年
以L-异亮氨酸产生菌Ⅳ 69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处理,从以缬氨酸为唯一碳源,唯一氮源和唯一碳、氮源的培养基上挑取生长迅速的菌落,筛选缬氨酸分解代谢性较高的菌株,以达到保持主产物产量,降低杂酸含量的目的.由以缬氨酸为唯一碳、氮源培养基上筛选到的突变菌株 CN59 缬氨酸产量由 7.3 g·L-1下降到14 g·L-1,而异亮氨酸产量无变化.
来彩霞陈炜刘党生王宏
关键词:异亮氨酸菌种选育发酵定向育种
L-缬氨酸产生菌菌种选育和发酵条件考察被引量:16
1997年
以天津短杆菌(BrevibacteriumTianjinese)T6-13为出发菌株,采用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筛选α-氨基丁酸和2-噻唑丙氨酸抗性突变株,从中获得一株L-缬氨酸产生菌4-287,可以产L-缬氨酸12.8g/L,经过培养基配方的优化实验,该菌株摇瓶发酵产L-缬氨酸28.6g/L.
来彩霞刘党生陈炜
关键词:L-缬氨酸菌种选育发酵
阿奇霉素分散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被引量:12
2000年
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 ,分别单次空腹口服两种国产阿奇霉素分散片 5 0 0mg后 ,测定不同时间血中阿奇霉素的浓度 ,绘制了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 .结果表明 :两种制剂中阿奇霉素的药物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 ,阿奇霉素分散片 (被试制剂 )的Cmax=(0 6 5± 0 18) μg/mL ;tmax=(1 80±0 79)h ;t1/ 2 (ke) =(0 5 6± 0 39)h ;AUC0~∞ =(9 6 9± 1 6 6 ) μg/mL·h .阿奇霉素分散片 (参比制剂 )的Cmax=(0 6 4± 0 2 1) μg/mL ;tmax=(1 80± 0 6 3)h ;t1/ 2 (ke) =(0 48± 0 2 9)h ;AUC0~∞ =(9 5 2± 2 0 8)μg/mL·h .比较两种制剂动力学参数 ,两种制剂间阿奇霉素的Cmax、tmax和AUC0→∞ 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阿奇霉素分散片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3 38± 12 94) % 。
陈炜来彩霞刘党生谢玉香刘桂清李祝华
关键词:阿奇霉素分散片相对生物利用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