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慧
- 作品数:15 被引量:191H指数:6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菌潜生体与盆腔脓肿发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潜生体(CGC)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盆腔脓肿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构建盆腔炎性疾病(PID)模型:以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开腹在肠系膜处接种大肠埃希菌,观察生殖系统的病理变化,确定PID的急性加重期。构建PID急性加重期模型:分4组,对照组1组,抗生素组3组。注射1/2浓度抗生素,模拟临床非规范化应用。切片观察病灶处病理改变,镜下观察CGC的产生。结果 SD大鼠PID模型病灶处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与时间呈正相关。模型中炎症的病理转归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急性加重期界定为建模后7~17 d,但均无化脓现象。构建PID急性加重期内动物模型,使用1/2浓度头孢菌素的模型组病灶出现化脓反应,组织损伤严重。脓液中检测出革兰阴性、直径3~15μm的纤细大肠埃希菌CGC。结论不规范的抗生素治疗PID可诱导CGC形成,有诱发盆腔脓肿的可能。
- 孙海珠刘晶晶路莉王德莹陈秀慧赵吉子邱晓红
- 关键词:盆腔脓肿大肠埃希菌
- PI3K/Akt/mTOR和MAPK信号通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5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却具有侵袭、转移等特性。PI3K/Akt/m TOR和MAPK信号通路是两条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在多种细胞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在EMs中存在PI3K/Akt/m TOR和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并通过调节细胞黏附分子(CAM)、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凋亡因子等的表达,影响异位内膜的黏附、侵袭,血管生成及凋亡,并受激素水平的调控,促进了子宫内膜细胞的异位侵袭和转移,与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马金赫王德莹陈秀慧路莉邱晓红
- 关键词:信号通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
- 盆腔炎性疾病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7
- 2014年
- 盆腔炎性疾病(PID)是指病原菌感染女性上生殖道后引起的盆腔器官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表达于生殖道的先天性免疫防御系统Toll样受体(TLRs),能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并能激活抗感染的基因表达,促使炎症因子释放。TLRs是将感染、炎症和损伤联系起来的关键。研究发现,PID常见病原菌感染机体后可激活不同类型TLRs,通过特定信号转导通路激活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促进炎性因子的释放。本文对病原菌感染机体后TLRs的激活及炎性因子的释放方面做一综述。
- 刘晶晶路莉陈秀慧王德莹邱晓红
-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TOLL样受体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 一种细胞冻存架及冻存盒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胞冻存架及冻存盒,冻存盒包括冻存盒本体和顶盖,顶盖能够匹配安装在冻存盒本体的顶部,冻存盒本体的四侧均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侧端对应贯穿冻存盒本体的侧部,安装槽的顶端对应贯穿冻存盒本体的顶部,四安装槽内均...
- 陈秀慧 钟文
- 月经血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2021年
- 月经血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enSC-Ex)具有细胞来源无创、应用无伦理学问题和免疫原性低等优势,因而极富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近年研究发现,MenSC-Ex可通过控制炎症反应,抑制自身免疫从而促进组织再生;亦可以通过旁分泌等其他途径调控血管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等多种细胞因子,促进组织修复;MenSC-Ex也可通过调节活性氧等途径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癌细胞内的合成,从而实现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控制,调控肿瘤进程;在生殖医学等方面,MenSC-Ex显示出对胚胎发育的促进作用,从而改善体外受精的妊娠结局,同时还可以促进卵泡发育,恢复卵巢功能。除此之外,其纳米脂质双分子层结构亦使其有可能成为高效的纳米颗粒递送系统,承载药物及生物分子通过人体生物屏障,靶向发挥治疗作用。阐述月经血干细胞及MenSC-Ex的生物学特征和工作机制,系统性回顾其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尝试提出创新策略。
- 刘勃彤刘东哲陈秀慧
- 关键词:子宫内膜干细胞外泌体
- 外泌体在卵巢癌血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在卵巢癌的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往往会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减弱或消失。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维持治疗手段,通过不同的机制与其他治疗方法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减慢疾病进展速度。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携带着多种遗传物质,在肿瘤微环境中起着细胞通信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及其他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通过释放非编码RNA、蛋白质等遗传物质影响血管生成及其他肿瘤相关过程。利用外泌体靶向特定蛋白或作为包裹治疗剂的外源性载体,已经成为卵巢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策略。综述外泌体对卵巢癌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以及其作为抗血管生成剂的作用潜力,以期为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张静怡刘东哲陈秀慧
- 关键词:外泌体卵巢肿瘤新生血管化肿瘤微环境
- 37例妇女宫腔积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妇女宫腔积脓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7例宫腔积脓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情况。结果:宫腔积脓以绝经后老年女性多见,未绝经患者多合并严重的阴道炎症、子宫内膜炎等。37例患者中,手术患者13例,其中合并穿孔感染性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1例,1例患者术后诊断为宫颈癌,术前诊断明确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7例,引流失败行全子宫切除3例,子宫脱垂患者1例。宫腔镜及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成功10例,宫腔镜下冲洗14例。37例患者均进行对症抗感染治疗,除恶性肿瘤患者,其余均已治愈。结论:宫腔积脓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针对病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刘慧王德莹孙海珠路莉陈秀慧皮亚男邱晓红
- 关键词:宫腔积脓老年女性
- 凋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6% ~ 10%,20% ~ 50%不孕患者患有EMs[1].EM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凋亡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EMs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减少伴随着凋亡抑制因子增加和凋亡促进因子减少.提示内膜细胞对凋亡的易感性降低.提高其在异常部位的生长能力,最终导致EMs的发生[2].现综述凋亡与EMs发病及治疗的研究现状.
- 于春明邱晓红路莉王德莹陈秀慧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凋亡抑制因子妇科良性疾病不孕患者EMS育龄妇女
- 盆腔脓肿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2
- 2014年
- 盆腔脓肿(pelvic absces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病,主要包括输卵管积脓、卵巢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以及急性腹膜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所致的脓肿。盆腔脓肿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或隐匿,易引起异位妊娠、继发性不孕、慢性盆腔疼痛等远期并发症,严重影响女性健康。治疗不当可导致多器官衰竭和脓毒败血症而死亡,病死率可高达20%。本文就盆腔脓肿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细菌潜生体(CGC)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与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促进对其研究的深入,为盆腔脓肿治疗上寻找新的突破。
- 孙海珠路莉陈秀慧王德莹邱晓红
- 关键词:盆腔脓肿大肠埃希菌
- 维生素D结合蛋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和不孕,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EMT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免疫调节机制异常成为EMT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综述分析近年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与EMT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发现DBP在EMT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BP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引起免疫调节异常,激活巨噬细胞进而引起一系列反应,促使随经血逆流至腹腔的子宫内膜组织黏附、种植,形成EMT病灶。但DBP在EMT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赵水苗路莉王德莹陈秀慧邱晓红
- 关键词:维生素D结合蛋白巨噬细胞免疫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