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英
- 作品数:18 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海红十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青海地区乳腺癌组织中VEGF-D、D2-40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研究
- 张宇逯金海周为李富秀辛玉珍宋吉宁净卫娟高灵贺莉杨秀丽陈维英
- 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该课题通过测定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D、D2-40的表达水平,探讨乳腺癌淋巴管分布、密度及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可能机制。在国内对...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
- 洛铂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应用洛铂联合恩度胸腔灌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洛铂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洛铂胸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67%,对照组为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应用洛铂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维英
- 关键词:洛铂恩度胸腔灌注非小细胞肺癌
- 青海地区冷循环射频消融术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 张宇何建军张晓敏刘刚陈维英周文蓉净卫娟李富秀黄丽付清华郭生梅高灵崔瑛
-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根治性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局部消融治疗;TACE已成为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手段,但疗效不令人满意。冷循环射频消融术(RFA)是近几年兴起来的微创技术,...
- 关键词: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
- Tollip体外转染HepG2215细胞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Tollip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215细胞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含HA标签的重组表达质粒pCMV-HA-Tollip经EcoRⅠ和KpnⅠ双酶切鉴定后,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HepG2215细胞,共设4个转染组:脂质体转染对照组(15μl脂质体)、空质粒转染对照组(6μg空质粒、15μl脂质体)、空质粒重组质粒共转染组(3μg空质粒、3μg pCMV-HA-Tollip、15μl脂质体)及重组质粒转染组(6μgpCMV-HA-Tollip、15μl脂质体),转染48 h后,收集细胞,经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NF-κB以及HA标签蛋白的表达;收集上清,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的水平。结果重组质粒pCMV-HA-Tollip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空质粒重组质粒共转染组和重组质粒转染组均有HA标签蛋白的表达,而脂质体转染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对照组无HA标签蛋白表达;与空质粒转染对照组比较,空质粒重组质粒共转染组和重组质粒转染组中NF-κB和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AKT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空质粒重组质粒共转染组和重组质粒转染组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明显低于空质粒转染对照组(P<0.01),对HBsAg的抑制率分别为24%和41%,对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13%和31%。结论 pCMV-HA-Tollip重组质粒在HepG2215细胞中能有效抑制HBsAg和HBeAg的分泌,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的磷酸化和下调NF-κB的表达有关。
- 陈维英施又丹唐俐李龙江王亚平余瑜汤为学
- 关键词:转染
-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卡铂、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4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卡铂、白蛋白紫杉醇方案治疗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Ⅳ期NSCLC患者78例,男53例、女25例,年龄62~83(73.27±4.89)岁;临床分型为腺癌43例、鳞癌19例、大细胞癌9例、肉瘤样癌7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49例,1分29例;吸烟31例,不吸烟47例;PD-L1表达阳性20例,表达阴性58例。患者均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卡铂、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和不良情况发生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特点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78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8例、疾病稳定23例、疾病进展15例,客观缓解率为51.28%,疾病控制率为80.77%。不同性别、不同ECOG评分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PD-L1阴性表达与阳性表达,吸烟与不吸烟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毒性、肝脏毒性和胃肠道反应等,经对症处理后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影响联合治疗方案正常实施。结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卡铂、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NSCLC患者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可控;PD-L1阴性表达或不吸烟NSCLC患者疗效更佳。
- 陈维英净卫娟辛玉珍杨秀丽刘世珍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卡铂
- 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癌性疲乏及护理体会
- 2024年
- 调查原发性肝癌术后癌性疲乏患者实施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护理的作用。方法 以原发性肝癌患者为样本,总计88例,均伴随术后癌性疲乏,双盲机制分为一般组、调查组,样本均有44例,各组均行肝动脉栓塞术,其中一般组辅以常规护理,调查组辅以对应性护理,检测肿瘤标志物并观察各组的肝功能标志物,分析癌性疲乏情况并评估各组的生存质量,比较有效率。结果 针对AFP、CEA、VEGF等实施分析,结果 在调查组低于一般组,P<0.05。针对ALT、AST以及各患者的TBIL实施分析,差异大,调查组低于一般组,P<0.05。在RPFS评分分析中,调查组在2组中更低,在QLQ-C30分析中,调查组在2组中更高,和一般组均有差异,P<0.05。满意率差异大,调查组、一般组的结果分别为86.36%、65.91%,调查组在2组中更高,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术后癌性疲乏患者而言,将肝动脉灌注栓塞作为基础并辅以对应性护理的作用好,可降低患者AFP、CEA、VEGF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力,增加患者抗肿瘤能力,恢复患者肝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癌性疲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升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临床疗效。
- 杨秀丽陈维英陈鸿里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栓塞术癌性疲乏
- 放化疗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放化疗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实施放疗、化疗,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比较两种方案对患者生存率、远处转移率、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远处转移率更低,无进展生存期更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疗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生存周期。
- 陈维英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化疗靶向治疗
- 原花青素对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初步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原花青素处理Daoy细胞24、48和72 h,CCK-8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kt、p-Akt和NF-κB的表达。结果原花青素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25 mmol/L。0.2 mmol/L原花青素处理细胞24、48和72 h后,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明显的核固缩;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16%±2.49%、36.02%±0.71%、63.79%±1.47%。细胞总Akt水平无明显变化,但p-Akt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原花青素可能通过降低p-Akt和NF-κB的表达,在体外抑制Daoy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马磊陈维英施又丹陈欢陈倩竹张力唐俐李龙江
-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原花青素细胞凋亡
- GFR-TKI同步治疗不可手术的EGFR突变型Ⅲ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 2022年
- 目的:探讨对不可手术治疗的EGFR突变型Ⅲ期非小细胞肺腺癌(NSCLAC)患者采取EGFR-TKI同步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EGFR突变型Ⅲ期NSCLAC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观察组给予EGFR-TKI同步放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78.1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癌胚抗原(CEA)(77.52±5.68)μg/L,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3.67±0.62)μg/L,癌抗原(CA125)(151.42±8.23) U/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CEA (83.24±10.15)μg/L,CYFRA21-1 (4.12±0.87)μg/L,CA125 (169.52±8.56)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作用中胃肠反应10例(31.25%),中性粒细胞减少10例(31.25%),血小板减少8例(25.00%),皮疹17例(5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9个月29例(90.63%),12个月24例(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生存率[9个月22例(68.75%),12个月14例(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GFR突变型Ⅲ期NSCLAC患者采取EGFR-TKI同步放疗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可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治疗优势。
- 曹淑琴朱朝勇陈维英祁永花张晓媛
- 骨包虫肺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本文分析1例罕见骨包虫肺转移典型病例的发病背景、诊疗过程、疗效评价情况,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骨包虫病初诊时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发病特点,以期为骨包虫病的筛查、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提高骨包虫病治疗效果,降低其致残率,延长骨包虫病患者总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 陈维英杨秀丽陈瑞乔玉霞张有莉
- 关键词:包虫病骨盆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