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胜前

作品数:61 被引量:26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5篇考古
  • 29篇考古学
  • 29篇古学
  • 13篇遗址
  • 12篇石器
  • 10篇考古学理论
  • 9篇中国考古
  • 9篇中国考古学
  • 9篇石器时代
  • 8篇文化
  • 8篇旧石器
  • 7篇考古学研究
  • 6篇旧石器时代
  • 5篇考古材料
  • 4篇学科
  • 4篇细石
  • 3篇新石器
  • 3篇新石器时代
  • 3篇中华文明
  • 3篇山前

机构

  • 35篇吉林大学
  • 24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安徽省文物考...
  • 2篇新墨西哥大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剑桥大学
  • 1篇沈阳市文物考...
  • 1篇湖北省文物考...

作者

  • 61篇陈胜前
  • 6篇杨宽
  • 4篇陈继玲
  • 3篇王立新
  • 3篇董哲
  • 2篇陈慧
  • 1篇科林·伦福儒
  • 1篇路易斯·宾福...
  • 1篇魏屹
  • 1篇朱永刚
  • 1篇罗虎
  • 1篇张萌
  • 1篇高星
  • 1篇王艳梅

传媒

  • 10篇南方文物
  • 9篇边疆考古研究
  • 8篇人类学学报
  • 7篇考古
  • 6篇东南文化
  • 4篇大众考古
  • 3篇江汉考古
  • 2篇人民论坛
  • 1篇新华文摘
  • 1篇考古学报
  • 1篇历史研究
  • 1篇中原文物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农业考古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东方考古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寻找中国的古典考古
2015年
阅读西方有关精致生活的著作,如彼得·梅尔的普罗旺斯系列、梅斯的托斯卡纳系列,其中都会细致地描述地中海地区灿烂的阳光、慢节凑的生活:坐在树荫下的餐桌边,喝着醇香的葡萄酒,就着各式各样的奶酪,把初榨出来的橄榄油涂抹在新鲜出炉的面包上……好生让人羡慕。
陈胜前
关键词:考古古典地中海地区葡萄酒橄榄油
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被引量:23
2011年
燕山-长城南北地区是考古学研究上有特殊意义的地区。其地处蒙古高原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河流域北部、滦河下游为其南区域,滦河上游、大小凌河、辽河上游地区为其北区域。我国400毫米降水分界线即位于此,也是北方干旱区与半干旱-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就地貌来说,这个区域主要由黄土丘陵、黄土阶地和坡地组成,
陈胜前
关键词:史前文化黄土丘陵考古学研究华北平原
安徽东至县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8
2012年
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动物骨骼化石、加工使用痕迹清晰的骨器和百余件石制品。其石制品组合具有旧石器时代晚期工业的特征。动物骨骼化石上同时发现了动物啃咬与人工切割的痕迹,推断该遗址的动物骨骼被人类利用,但人类可能是利用动物残余的食腐者,而非这些动物的狩猎者。
陈胜前罗虎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骨器
构建旧石器时代的社会考古学——评《欧洲旧石器时代社会》
2018年
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旧石器时代考古都是最早的一段。与更为侧重区域性文化传统和适应方式的后段不同的是,它一直是全球性的研究,不论研究石器,还是研究人类化石、动植物遗存,研究问题始终放在了人类进化的总体框架内。不管是欧美、东亚还是其他地区,大多数研究者在尝试根据史前技术来重建人类文化的发展与演化。除了一些学者专注于石器分类之外,占主流的是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范式.
张萌陈胜前
关键词:尼安德特人考古材料
上山文化居址流动性分析:早期农业形态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上山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其居民的流动性与生业形态还不稳定。本文基于文化生态学原理,比较了狩猎采集者与农业群体在居址流动性上的差异,从遗址结构、动植物遗存、石器、陶器等四类要素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侧重从废弃过程角度分析上山文化储藏坑的行为意义。研究表明,上山文化居址形态呈现出周期性迁居、非稳定性定居的特征,说明上山文化居民虽然已有农业生产,但仍保留着较高的流动性,农业形态比较原始。
徐紫瑾陈胜前
关键词:流动性
文化考古刍议被引量:5
2014年
虽然考古学研究古老的材料,却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我们熟悉的近代考古学体系直到19世纪末期才形成。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考古学研究发展出了若干范式,每一种范式似乎都希望建立一个完整的考古学体系,贯穿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在考古学的不同领域都能够普遍适用。而且,还希望考古学的研究能够为其他学科、乃至于社会大众所理解与利用,改变考古学作为一门冷僻学科的形象。于其中,文化是一个应用最广泛的概念,从近代考古学形成至今,“文化”是不同范式都会用到的概念。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考古学家有最大共识的概念,虽然歧义也最多。笔者曾经就考古学的文化观做过分析,提出要发展多维的考古学文化观①,这里希望进一步拓展这个问题的讨论,尝试运用“文化”的概念来建构一个考古学理论体系,弥合当前考古学研究不同范式之间,以及考古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之间的断裂。由于这个问题牵涉众多,相关研究匮乏,所以只能说是一个初步的理论探索,期望能够促进更多更精彩的考古学理论思考。
陈胜前
关键词:考古学研究近代考古学考古学理论社会科学研究社会大众
细石叶工艺产品废弃的文化过程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细石叶工艺产品是如何废弃的、受哪些因素影响、又如何在考古遗存中得到表现,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课题。本文从考古遗存废弃一般过程的理论研究着手,确定影响细石叶工艺产品的因素包括史前狩猎采集者的生计策略、废弃过程中人们的行为选择两个方面;与此同时结合细石叶工艺性质预测细石叶工艺产品可能的废弃方式;然后回到对经验材料点(籍箕滩遗址)与面(华北地区主要细石叶工艺遗址)相结合的分析。整体而言,华北含细石叶工艺产品诸遗址的废弃呈现出多样的形态,有迅速而预期返回的废弃方式(籍箕滩遗址),有计划且不准备返回的废弃方式(如泗涧遗址),有人类经常光顾但不留宿的遗址(如孟家泉遗址),还有废弃迅速的临时营地(如柿子滩遗址)和狩猎动物的望点(如大岗遗址)。
陈胜前
关键词:文化过程生计策略
理解后过程考古学:考古学的人文转向被引量:12
2013年
后过程考古学作为西方考古学的新兴流派受到颇多争议。理解后过程考古学对于我们学习与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运用分析考古学观念的方法论框架,从内、外关联,从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等三个层面上来分析,同时与过程考古学比较,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分析与比较显示:后过程考古学立足于后现代社会状况、后现代主义思潮,同时具有后现代科学基础;它秉承唯心主义的本体论,强调人在认识与改造世界中的主体地位,从人文科学的视角重新认识考古学的价值,弥补了高度强调科学的过程考古学的重大不足。它的主要观念可以为当下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实践所借鉴,有助于中国考古学平衡与可持续的发展。
陈胜前
关键词:后现代
湖北郧县余嘴2号地点砍砸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2009年在湖北郧县余嘴2号旧石器地点的发掘过程中,我们利用文化层中出土的砾石原料与从该地点附近地表采集的砾石原料进行复制与使用实验。各复制样本50件,并根据原料类型、大小与刃角选取样本进行了使用实验,最后与出土标本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燧石最适合用作砍砸器的原料,砂岩最不适合;遗址出土砍砸器原料却以相对丰富的角页岩、石英岩为主,这表明古人选取原料的策略是以方便与适度为原则。实验还显示,碰砧法制作砍砸器非常有效,但是出土标本却表现为以锤击法为主,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古人的上肢有更强大的打击力和图方便的目的。另外,实验还表明,砍砸器的使用有最佳的力轴与握姿以及最佳的边刃长度,考古标本的观察也印证了这一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砍砸器的性质、传统以及作为一种文化适应所代表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陈慧陈胜前
哈民忙哈遗址之石器工具被引量:8
2016年
哈民忙哈遗址以发现大量凌乱堆弃的人骨而闻名,了解当时生产方式、文化生态关系对于了解史前灾难的原因很有意义。通过石器工具组合的功能分析,可以较清晰地了解到,其石器组合缺乏真正的农耕工具,当时人们依赖的是一种以狩猎采集兼营农业的生产方式,强调植物根茎与坚果的利用。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与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则进一步了解到,哈民忙哈先民利用了一个从前很少利用的农业边缘环境,他们选择了一种与其经济基础不相宜的集中居住模式,这为史前灾难埋下了祸根。
陈胜前杨宽李彬森朱永刚吉平
关键词:文化生态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