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 作品数:101 被引量:66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基于邻域信息和高斯加权卡方距离的脊椎MR图像分割被引量:6
- 2011年
- 提出一种基于邻域信息和高斯加权卡方距离的脊椎MR图像椎体的自动分割方法。由于成像过程中存在噪声和各向异性的影响,单个像素的灰度值对噪声敏感,为此采用5像素×5像素窗口,提取每个像素点邻域内的空间-灰度特征,该特征对噪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利用高斯加权的卡方距离度量两个像素的相似性,构造一种全新的相似度矩阵;而单一的尺度参数存在一定局限性,所以引入一种自适应的局部收缩因子,完成脊椎MR图像椎体的自动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常见的过分割和欠分割现象,覆盖率均在96%以上;分割的正常和退行性改变椎体光滑且清晰,具有分割结果准确、鲁棒性强的优点。作为一种一般性的分割方法,该算法可以拓展到其他器官的分割中。
- 郑倩卢振泰陈超冯前进陈武凡
- 关键词:高斯核函数相似度矩阵
- 早期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兔损伤区拉曼光谱特征及旋转手法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背景:研究普遍认可颈椎旋转手法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脱落的风险,然而该手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稳定型斑块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探索颈椎旋转手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兔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兔经普通饲料喂养15 d后,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继续以普通饲料喂养至18周。剩余20只改用含2%胆固醇、10%猪油和88%普通颗粒饲料的高脂饲料喂养至18周,建立早期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物模型。高脂饲料喂养14周时,将高脂饲料喂养实验兔随机分为颈椎旋转手法组和模型组,各10只。颈椎旋转手法组兔施行颈椎旋转手法,左右各旋转1次(手法以兔子颈椎旋转至极限即止),1次/3 d,共5次。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兔拉曼光谱图上未见明显的1 450 cm-1及1 660 cm-1脂质特征峰,颈椎旋转手法组和模型组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有明显的1 450 cm-1及1 660 cm-1脂质特征峰,但颈椎旋转手法组和模型组特征峰的相对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短期内施用颈椎旋转手法并不会增加模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含量。
- 谌祖江黄学成向孝兵陈超李义凯
- 关键词:颈椎旋转手法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稳定斑块脂质含量
- 针刀治疗足跟痛症患者足底压力异常区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针刀特异性治疗对足跟痛症患者足底应力学变化的影响,为针刀的特异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30例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就诊的单侧跟痛症患者,检测每位患者其患侧足底压力的异常区域,并对患侧足底压力分布异常的区域进行针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Footscan USB2)测定患侧足底10个区域[第1趾骨底(T_1)、第2~5趾骨底(T_2~T_5)、第1跖骨底(M_1)、第2跖骨底(M_2)、第3跖骨底(M_3)、第4跖骨底(M_4)、第5跖骨底(M_5)、足中部底(MID)、足跟外侧底(HL)及足跟内侧底(HM)]的峰值压力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健侧与患侧的M_1、HL与HM区域峰值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患者患侧足底的M1、HL与HM三区的足底压力均有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区域足底压力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痛症患者患侧足底压力异常的区域进行针刀治疗,能够改善足底的压力异常区,使其足底压力恢复正常。临床上或许可以尝试对跟痛症患者足底的压力异常区域进行治疗,通过恢复足底压力异常区域达到治疗跟痛症的目的。
- 徐洪璋陈超黄波党桂宁
- 关键词:针刀跟痛症足底压力
- 针刺对中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Cobb角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DES)针刺临床疗效及其与侧凸程度Cobb角的关系。方法纳人符合条件的DLS患者60例,以Cobb角大小分为A、B两组,Cobb角10°-20-为A组30例,Cobb角〉20为。B组30例。采用相同针刺治疗,收集治疗前后影像片等资料。IBMSPSS20.0比较性别、年龄、腰痛时间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等差异,分析Cobb角与VAS、ODI等的相关性。结果A、B组间性别、年龄、治疗前VAS、OD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t=0.28,0.53,0.80,0.36,P=0.59,0.60,0.43,0.72),而腰痛时间B组大于A组(t=2.42,P=0.02)。治疗后VAS、ODI均较治疗前减小(t=23.18,17.72,P均〈0.01),Cobb角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1.77,P=0.17)。Cobb角与治疗前VAS、ODI及治疗后的变化无相关性(r=0.26,0.02,0.19,0.05,P=0.06,0.86,0.14,0.73)。结论针刺对缓解DLS的疼痛、功能障碍效果良好,但不能改善侧凸程度,且侧凸程度与疼痛、功能障碍及疗效无关。
- 袁仕国陈超邹宇聪张佩张志伟李义凯
- 关键词:退变腰椎侧凸COBB角
- 淫羊藿含药血清对骨质疏松大鼠BMSCs的Sirt1及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索淫羊藿含药血清对骨质疏松(OP)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雌性SD大鼠采用卵巢切除术制备OP模型,其中5只OP模型大鼠用于分离培养BMSCs,细胞分为5组,即空白组,慢病毒转染组,淫羊藿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其余OP模型大鼠灌胃给予淫羊藿水提液(按生药量计算为12、6、3 g·kg-1)及等量蒸馏水,制备淫羊藿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采用pLentiH1-Sirt1 shRNA慢病毒载体感染BMSCs后,以淫羊藿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分别干预培养24、72 h。采用MTT法检测BMSCs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irt1、PPARγ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慢病毒转染组24、72 h的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P> 0.05),BMSCs的Sirt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 <0.01,72 h),PPARγ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1,24、72 h)。与慢病毒转染组比较,淫羊藿含药血清中剂量组24、72 h的细胞活力均有明显升高(P <0.05),淫羊藿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干预24、72 h后BMSCs的Sirt1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PPARγ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淫羊藿含药血清能促进OP大鼠BMSCs的Sirt1 mRNA表达,抑制PPARγmRNA表达,从而发挥抑制BMSCs成脂分化倾向,达到预防和治疗OP的目的。
- 汪盛玉陈超张文财刘海全
- 关键词:淫羊藿骨质疏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性预测进展被引量:5
- 2008年
- 陈超李前龙邱乐刘庆思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风险
- 交感神经及其神经递质调控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总结近年来交感神经及其递质影响、调控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研究,为造血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应用等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交感神经系统与造血干细胞关系的研究文献,总结交感神经系统调控造血干细胞的方式、机制等。结果:交感神经及其神经递质对造血干细胞存在的微环境/壁龛、动员、增殖、衰老、损伤保护、昼夜节律等存在多位点的影响和调控。结论:交感神经及其递质对造血干细胞的调控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壁龛和动员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机制、方式、阶段,为贫血、血液肿瘤等相关疾病治疗、造血干细胞临床应用等提供可靠的支持。
- 郑凯陈超袁仕国
- 关键词:自主神经系统造血干细胞去甲肾上腺素
-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行健脾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的疗效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DM)肾病(DN)行健脾补肾活血化痰的疗效。方法资料选自2014年8月~2015年8月诊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46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两组,研究组73例予以常规糖尿病肾病基础上予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痰治疗,对照组73例予以常规糖尿病肾病基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1.78%(67/7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1%(56/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脾补肾活血化痰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该配方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故具临床推广价值。
- 侯凯健陈超王叙煌
- 关键词:疗效
- 兔耳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兔耳固定装置,包括兔笼本体及与所述兔笼本体转动连接的兔耳固定板,所述兔笼本体一侧设有兔头固定孔,所述兔耳固定板设于所述兔头固定孔上端,所述兔耳固定板设有用于兔耳穿过的条形孔。通过设置可转动的兔耳固定板...
- 张少群陈超李义凯祁冀张磊景亚军
- 文献传递
- 富含GABA天然食品与亚健康
- 文章主要讲述了社会压力与亚健康的关系。详细分析了Y-氨基丁酸降血压、促睡眠、抗衰老、抗焦虑等功能。提出了Y-氨基丁酸化学、生物合成方法。对天然食品中的Y-氨基丁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YGABA功能食品开发前景。
- 代利利谢章莹刘莉坪陈志炳齐保玉陈超
- 关键词:亚健康Y-氨基丁酸药理作用疾病预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