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作品数:19 被引量:138 H指数:7 供职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金华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肠道菌群改善胰岛素抵抗新靶点角度探讨PCOS治疗进展 被引量:2 2021年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生率较高,兼具有生殖机能异常与代谢障碍表现[1-2]。在此病诊断上,现今国际通常以“鹿特丹”标准为参考:①雄激素水平过高;②无排卵或慢性排卵;③B超诊断显示多囊样改变。这些诊断的基础均是大多数代谢性疾病的两个常见诱发因素[3]:胰岛素抵抗(IR)和慢性炎症。虽然未在官方诊断标准范围内,然而不断有新的研究证实,IR和与之有关的高胰岛素血症为PCOS女性代谢困难的两大缺陷[4-7],肠道菌群紊乱则会导致IR,判定PCOS同肠道菌群存在紧密联系。 吴雨谦 王凯 陈超 周璐 黄平关键词:雄激素水平 育龄期女性 生殖机能 肠道菌群紊乱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心室率控制对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60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高心室率组和低心室率组,两组患者均经美托洛尔缓释片单药或联合胺碘酮控制心室率,治疗目标:高心室率组为80次/分≤心室率〈100次/分,低心室率组为60次/分≤心室率〈80次/分。根据心室率达目标值后开始进入观察期2年。观察2年内患者临床心力衰竭症状变化、心绞痛发作情况、血清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高心室率组临床心功能不全情况优于低心室率组,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无明显差别。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在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高心室率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慢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控制在80~100次/分相对优于60~80次/分。 岑明秋 陆明 胡鹏飞 吴迦勒 马旭辉 陈超 黄抒伟关键词:冠心病 心室率 慢性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白术水煎液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及血清IL-6、IL-17的影响 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观察白术水煎液对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的表达,评价白术水煎液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中所起的作用,探索其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开发新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2,4一二硝基氯苯丙酮液滴背2,4一二硝基氯苯乙醇联合联合醋酸灌肠法诱导产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含量,制作大鼠病变结肠病理切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白术水煎液可下调IL-6、IL-17的表达,白术组与模型组相比均(P<0.05)。结论白术可通过下调IL-6、IL-17水平的表达来实现抑制炎症细胞的分化增殖、炎症介质的释放与聚集,从来而实现抑制炎症的浸润与结构组织的破坏。 叶涵婷 陈超 朱曙东关键词:白术 溃疡性结肠炎 IL-17 绞股蓝总皂苷对高糖环境下小鼠肾脏足细胞自噬及mTOR/4EBP1/P70S6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索绞股蓝总皂苷(Gps)对高糖环境下肾脏足细胞自噬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分化成熟的小鼠肾脏足细胞MPC-5随机分为低糖组、高糖组、绞股蓝组、雷帕霉素组,干预48h后,免疫荧光法检测足细胞LC3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Synaptopodin、Beclin-1、LC3、SQSTM1/P62、mTOR、4EBP1及P70S6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高糖组比较,绞股蓝组LC3、Beclin-1、Synaptopodin蛋白表达显著增高,SQSTM1/P6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雷帕霉素组LC3、Beclin-1、Synaptopodin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两组mTOR、4EBP1、P70S6K蛋白表达均减显著下降(P<0.01)。结论:Gps可促进自噬从而保护高糖环境下的MPC-5,而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了mTOR/4EBP1/P70S6K信号通路有关。 傅丹青 陈超 侯晓丽 嵇丽娜 张晓熙 夏涛涛 黄平关键词:绞股蓝总皂苷 足细胞 自噬 低功率氦-氖激光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和机理探讨 陈超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用药规律 2025年 目的: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文献,提取中药处方数据,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的数据挖掘模块进行药物频次的统计、属性(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①共检索到194首中药处方,涉及中药191味,累计频次1745次。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有20味,排名前5的中药依次为丹参、黄芪、川芎、赤芍、当归。②中药属性分析结果。四气:以温为主,其次为微寒、平、寒、微温。五味:以甘为主,其次为辛、苦、微苦、酸。归经:以肝为主,其次为心、肺、脾、胃。药物功效:以活血祛瘀为主,其次为生津养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③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按照支持度从高到低排列,排名前5的药对依次是黄芪-丹参、川芎-丹参、赤芍-丹参、当归-川芎、赤芍-川芎。④聚类分析结果。共得到3个聚类。第1类:丹参、黄芪、川芎;第2类:麦冬、三七、人参、瓜蒌、炙甘草、桂枝;第3类:当归、红花、桃仁、赤芍、党参、甘草。⑤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得出核心处方药物组成为黄芪、丹参、川芎、赤芍、当归、党参、红花、麦冬、三七、甘草。核心处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减。结论: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以活血化瘀、补气健脾为主,辅以行气、凉血、养阴、生津,用药以味甘、性温、归肝经为主,临证应气血同调,标本兼顾,五脏一体,识机辨证,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全程运用中医药干预,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和减少并发症,提升中医药干预危重症的水平和力度。 黄飞 范文权 陈超 祝丹 陈启兰 张杰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药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输尿管结石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血清LPS、Caspase9、ESM-1表达及其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究输尿管结石(UC)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血清脂多糖(LPS)、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 9)、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表达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宁波市中医院2021年4月-2023年6月收治的UC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患者72例为感染组,另用简单随机化法选取同期收治的UC术后未并发泌尿系统感染患者75例为非感染组。统计UC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比较两组血清LPS、Caspase 9、ESM-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PS、Caspase 9、ESM-1对UC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检出的81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耐药严重,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呋喃妥因较敏感;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严重,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较敏感。感染组血清LPS、Caspase 9、ESM-1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LPS、Caspase 9、ESM-1联合检测诊断UC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UC患者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根据耐药性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LPS、Caspase 9、ESM-1可用来诊断UC患者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 陈超 孙涛 杨礼宾 王强辉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慢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室率控制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时将静息心室率控制在何种范围对患者心功能相对较好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选择慢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地高辛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室率,通过对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次数、血清N末端心房利钠肽原(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观察,初步探讨不同心室率控制程度对心功能的影响。 岑明秋 陆明 胡鹏飞 吴迦勒 马旭辉 陈超 黄抒伟关键词:慢性心房颤动 心室率控制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美托洛尔缓释片 心房颤动患者 控制心室率 白术水煎液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细胞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探讨白术水煎液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Th细胞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硝基氯苯致敏联合醋酸灌肠法对SD大鼠进行溃疡性结肠炎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干预组、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予白术水煎液或生理盐水灌胃治疗,分别在第1、15、29天取样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变化、肠组织形态变化、病理改变,检测血清IL-2、IL-4、IL-6、IL-10、IL-17、IL-23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模型组IL-2和IL-17第1天、第15天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中药组第15天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造模组IL-6第1天与正常组及其他各组有显著差异,中药组第29天与模型组第1天、第15天、第29天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模型组IL-10第1天、第15天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中药组第15天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白术水煎液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Th细胞相关因子IL-6、IL-17及IL-2有调节作用,但对IL-10调节作用不明显。 朱杭溢 裘生梁 陈武 宋利斌 陈超 叶涵婷 朱曙东二硝基氯苯致敏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细胞因子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联合醋酸灌肠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硝基氯苯致敏联合醋酸灌肠法及醋酸灌肠法对SD大鼠进行溃疡性结肠炎造模,并做对比研究。SD大鼠随机分为复合造模组、醋酸造模组、空白对照组。空白组作为各项指标对照,各组均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分别在第1、15和29d取样观测大鼠的一般情况变化、结肠组织黏膜损伤评分(CMDI)、病理组织学评分(TDI),检测血清IL-2、IL-4、IL-6、IL-10、IL-17、IL-23等细胞因子水平,并对各组细胞因子与黏膜评分及病理评分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IL-2:与对照组比较,复合组(第1 d、第15 d)和醋酸组(第1 d)显著降低;而复合组第15 d与醋酸组第15 d比较显著降低。IL-6:与对照组及醋酸组(第1 d)比较,复合组(第1 d)显著升高。IL-10:与对照组比较,复合组(第1 d、第15 d)和醋酸组(第1d、第15 d、第29 d)显著降低;IL-17:与对照组比较,复合组(第1 d、第15 d)和醋酸组(第1 d)显著降低;而醋酸组(第15d)与复合组(第15 d)比较显著升高。CMDI: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均有显著升高。TDI:与对照组比较,醋酸(第1 d)、复合(第1 d)有显著升高。相关性:IL-2、IL-10、IL-17与CMDI明显相关;IL-2与TDI明显相关。结论:二硝基氯苯致敏联合醋酸灌肠法及醋酸灌肠法均能造成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与醋酸灌肠法比较,二硝基氯苯致敏联合醋酸灌肠法有可能通过下调IL-2,上调IL-6、IL-17,从而加重和延长大鼠免疫紊乱的状态。 朱慧敏 朱杭溢 裘生梁 陈武 宋利斌 陈超 叶涵婷 朱曙东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IL-2 IL-6 IL-10 IL-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