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颉

作品数:35 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介入
  • 12篇动脉
  • 12篇栓塞
  • 10篇介入治疗
  • 9篇血管
  • 5篇造影
  • 5篇术后
  • 5篇栓塞治疗
  • 5篇放射学
  • 5篇肝癌
  • 4篇动脉海绵窦瘘
  • 4篇静脉
  • 4篇海绵窦
  • 4篇海绵窦瘘
  • 3篇血管内介入
  • 3篇血管内介入治...
  • 3篇血管造影
  • 3篇置入
  • 3篇置入术
  • 3篇栓塞术

机构

  • 27篇山东省立医院
  • 7篇山东省医学影...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省荣军总...
  • 1篇山东省交通医...
  • 1篇武警山东省总...

作者

  • 34篇陈颉
  • 23篇唐军
  • 19篇尚建强
  • 19篇孙增涛
  • 18篇李继军
  • 17篇刘作勤
  • 14篇张垒
  • 5篇巩若箴
  • 4篇晁宝婷
  • 2篇武乐斌
  • 2篇柳澄
  • 2篇王刚
  • 2篇王锡明
  • 2篇张磊
  • 1篇庞琦
  • 1篇程召平
  • 1篇司志超
  • 1篇周存升
  • 1篇刘艾艳
  • 1篇窦卫涛

传媒

  • 10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2007年介...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华介入放射...
  • 2篇山东省第六届...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第十届中国介...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右肝管横位支架在恶性高位复杂胆管梗阻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经右肝内胆管后下支置入左右肝管间横位支架在恶性高位复杂胆管梗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9月,对17例恶性高位复杂胆管梗阻患者经右肝内胆管后下支途径置入左右肝管横位支架。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62~83岁,平均(71±10.2)岁。结果 17例患者共计置入36枚金属支架和2条内外引流管。置入的17枚左右肝管横位支架中,释放后11例呈直管状(类"="形状),6例支架呈中段凹向头侧的弯管状(类"︾"形状)。患者均于支架置入术后7~15 d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明显改善,以及大、小便颜色恢复正常,之后出院或又实施经皮经肝粒子置入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术后3、6、12个月复诊或电话随访,生存患者分别为17、16、9例。结论左右肝管横位支架联合其他支架或引流管治疗恶性高位复杂胆管梗阻,使胆汁引流更充分,临床治疗效果好。
孙增涛薛福珍张垒陈颉
关键词:恶性胆管梗阻管腔内支架左肝管右肝管
颈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后瘘口再通原因与治疗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术后瘘口再通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CF术后瘘口再通的原因、类型及相对应的治疗方法,随访时间为6个月~2 a。结果12例瘘口再通均在术后1周内发生,3例为球囊早泄,5例为球囊破裂,4例为球囊移位。10例再次用球囊栓塞治愈,2例行3次球囊栓塞成功。其中闭塞颈内动脉5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CCF的复发与有无颅底骨折片、球囊大小的选择、球囊的充盈状态、放置位置及瘘口大小等有关。
尚建强李继军唐军陈颉孙增涛张垒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
头颈部富血管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
<正>目的:探讨头颈部富血管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头颈部富血管性56例,其中脑膜瘤25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20例;颈静脉球瘤8例;颈动脉体瘤3例。56例患者均于手术切除前3-5天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的供...
唐军孙增涛刘作勤尚建强陈颉张磊
关键词:头颈部介入栓塞
文献传递
胰腺囊腺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胰腺囊腺瘤属于少见的胰腺良性囊性肿瘤,文章中探讨胰腺囊腺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瘤患者的CT表现,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胰腺囊腺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20例患者均呈单囊或多囊状改变,囊大小不等,无明显特异性。单囊14例,多囊6例,4例囊内有分隔,见壁结节4例,2例见有点状、泥沙状钙化,1例伴有胆结石,1例肾囊肿,1例肝囊肿,1例伴有脾脏炎性假瘤。结论:胰腺囊腺瘤在CT检查中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典型者可做出明确诊断。
胥继承陈颉刘东
关键词:胰腺囊腺瘤
食管术后良性狭窄的介入治疗
2008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食管术后良性狭窄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食管术后良性狭窄的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其中球囊成形术26例59次,每例扩张1—4次不等;支架植入术6例8次,共置入可回收覆膜金属支架8枚。结杲26例行球囊扩张患者,经1次扩张治愈者4例,2次13例,3次7例,4次2例,术后所有患者梗阻症状均明显改善。6例支架植入术患者中4例出现支架上口处明显狭窄。结论球囊扩张结合可回收覆膜金属支架具有可重复治疗,对于食管术后良性狭窄的治疗安全有效。
荆雪虹孙增涛陈颉高力
关键词:食管缩窄病理性放射学介入性
支气管动脉畸形的CTA诊断及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畸形的CT血管造影(CTA)诊断价值、DSA表现及经导管超选择栓塞治疗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总结2003年2月~2007年8月介入治疗的5例有完整CTA、DSA及临床随访结果的支气管动脉...
孙增涛陈颉唐军刘作勤尚建强张垒李继军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畸形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介入放射学血管栓塞术
文献传递
原发性肝癌肝外动脉供血及其临床治疗意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类型的分类、一般供血规律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的DSA检查结果,对肝外动脉供血类型进行分类。结果:185例患者中存...
唐军班永光尚建强刘作勤孙增涛陈颉
关键词:肝外动脉供血侧支循环肝动脉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
文献传递
口腔颌面部高血流量型血管畸形的经导管栓塞治疗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超选择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高血流量型血管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患者中8例行外科术前经导管介入栓塞术,患者均在介入栓塞后72h内行外科切除术;另10例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根治术,均在全面头颈部血管造影后将微导管超选至供血动脉,注入PVA等栓塞剂栓塞畸形血管团。结果18例患者均超选择插管栓塞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均未发生皮肤黏膜坏死、颅内动脉误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前介入栓塞治疗的8例患者在外科切除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肿块切除变易,手术时间缩短。实施介入栓塞根治术的10例患者,其中1次栓塞治愈者5例,经2次栓塞治愈者4例,3次治愈者1例。经术后1~24个月随访肿块均明显缩小,器官功能改善。结论经导管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高血流量型血管畸形效果显著,安全、方便。
孙增涛刘作勤李继军唐军尚建强陈颉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
肝动脉和门静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研究肝动脉(TACE)、门静脉(PVCE)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PRFA)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48例肝癌患者行TACE+PVCE+PRFA综合治疗并与同期单纯行TACE治疗的56例肝癌患者作对照,对比术后1周肝功能损害程度,术后1个月AFP转阴率、肿瘤病灶治疗有效率、门脉癌栓治疗有效率及1~3年生存率。结果:术后1周肝功能损害综合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FP转阴率综合组87.5%(28/32),对照组59.0%(23/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2,P=0.031;肿瘤病灶治疗有效率综合组91.7%(44/48),对照组76.8%(43/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6,P=0.041;门静脉癌栓治疗有效率综合组66.7%(10/15),对照组31.6%(6/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2,P=0.042;综合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2.9%(35/48)、41.7%(20/48)和22.9%(11/48),对照组分别为58.9%(33/56)、21.4%(12/56)和12.5%(7/56)。结论:TA-CE+PVCE+PRFA综合治疗能显著提高AFP转阴率、肿瘤病灶治疗有效率、门脉癌栓治疗有效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刚尚建强李继军陈颉丛林窦卫涛柳明
关键词:门静脉造影门静脉化疗栓塞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
脑静脉系统流出端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颅内压增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对比观察颅内压增高与正常压力状态下脑静脉系统流出端的影像学特征,描述该段血管汇人静脉窦前的狭窄形成,结合前期实验结果探讨脑静脉系统参与颅内压调节机制中该血管狭窄节段可能的生物学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非血管性疾病1致颅内压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1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技术扫描成像,获得脑桥静脉及脑内静脉窦原始影像,以最大强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记录脑桥静脉汇人静脉窦前即两者交界处的影像学特征,并测量不同压力状态下脑桥静脉的直径。结果颅内高压患者的脑桥静脉直径大于对照组,并且大部分颅内压增高患者(32/40)可出现影像学上脑静脉流出端磁共振信号的减弱甚至消失,形成影像学上的明显狭窄,而正常志愿者中仅有l例出现类似的信号减弱。结论脑桥静脉作为脑静脉系统的最后通路,在颅内压增高时形成的狭窄结构提示其可能参与脑静脉系统自身体积变化的被动调节,进而对颅内压的调节发挥重要的作用。压力增高时脑桥静脉直径增加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该狭窄结构限制了静脉血液向颅外的顺畅引流,导致静脉血液的淤积并进一步增加了颅内压力。
陈颉司志超赵光宇王光彬栾立明丁峰武乐斌庞琦
关键词:颅内压增高脑静脉系统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