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曙红
- 作品数:58 被引量:308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牛白藤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牛白藤,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牛白藤Hedyotis hedyotidea的干燥全草,又名牛奶藤、毛鸡屎藤、土加藤、甜茶、脓见消、接骨丹、排骨连等,全草入药,味微甘,性凉,治中暑高热、肺炎、感冒咳嗽、乳腺炎、湿热泄泻、痔疮出血、痈疮肿毒、皮肤湿疹、带状疱疹等。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等地区,为两广地区习用药材,广东全省各地均产,
- 陶曙红张少逵袁旭江
- 关键词:牛白藤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
- 番石榴叶调节小鼠血糖血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番石榴叶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和高脂血症小鼠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番石榴叶对小鼠空腹血糖和糖耐量的影响;采用脂肪乳剂灌胃建立高血脂小鼠模型,观察番石榴叶对小鼠血脂水平及肝脏指数的影响。结果:番石榴叶高、低剂量(10g/kg、5g/kg)均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改善其糖耐量,也能明显调节高脂血症小鼠的血脂水平,高剂量还能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肝脏指数。结论:番石榴叶有明显的降糖和调脂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 张玉英陈艳芬杨超燕李书渊唐春萍陶曙红曾昭智
- 关键词:番石榴叶血糖血脂小鼠
- 多枝雾水葛化学成分研究(Ⅲ)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多枝雾水葛拔脓消肿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中压制备、HPLC制备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多枝雾水葛大孔树脂60%乙醇洗脱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7-二甲基-1-(2,3,4,5-四羟基戊烷基)-1,4-二氢喹喔啉-2,3-二酮(1)、芹菜素-6-C-β-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2)、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1→6)]-β-D-葡萄糖苷(3)、刺槐苷(4)、山奈酚-3,7-O-α-L-二鼠李糖苷(5)。结论化合物1~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包括1个生物碱和4个黄酮苷类。
- 李志慧陈先枚陶曙红钟楚倩郭丽冰
- 关键词:化学成分
- 牛白藤抗炎镇痛作用有效部位的筛选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比较研究牛白藤的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为牛白藤的临床应用以及筛选分离活性成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模型评价药物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热刺激致痛和醋酸扭体模型评价镇痛作用,比较牛白藤水提物、醇提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牛白藤水提物、醇提物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同剂量之间比较以醇提物活性较强;牛白藤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明显减轻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程度,抑制热刺激和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结论牛白藤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活性,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可能是其主要有效部位。
- 陈艳芬陶曙红余结贞杨超燕杨小蓉陈水卿
- 关键词:牛白藤抗炎镇痛
- 罗汉松叶中总黄酮的提取与纯化富集工艺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优选提取罗汉松叶总黄酮的乙醇体积分数及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罗汉松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酪氨酸酶抑制率为指标确定提取罗汉松叶总黄酮的乙醇体积分数;以罗汉松叶总黄酮质量分数为指标,研究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罗汉松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包括上样流速、洗脱速率、上样浓度和乙醇洗脱体积。结果体积分数70%乙醇的罗汉松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率最高;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罗汉松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4.00 mg/m L,上样流速2.0m L/min,4 BV体积分数80%乙醇以2.0 m L/min速率洗脱,回收率为60.80%。结论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可富集罗汉松叶中的总黄酮,是纯化前的2.85倍,该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可为进一步开发罗汉松叶总黄酮提供依据。
- 郑玉蓉吴慧仪潘素静陶曙红龙晓英
- 关键词:总黄酮提取纯化
-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被引量:11
- 2010年
-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中药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进行了改革,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较好的培养和锻炼。
- 陶曙红李光喜邹忠杰尹永芹郭丽冰沈志滨
- 关键词: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 瓶花木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瓶花木石油醚洗脱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分析,共分离并鉴定了23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酯类化合物,其中含量较大的成分为棕榈酸甲酯(21.433%)、油酸甲酯(12.519%)、谷甾烯(11.326%)、邻苯二甲酸二辛酯(11.008%)和亚油酸甲酯(7.767%)。
- 陶曙红陈艳芬沈志滨漆淑华张偲李庆欣
- 关键词:化学成分
- 光叶娃儿藤解热抗炎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观察光叶娃儿藤的解热和抗炎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司匹林组(0.1 g.kg-1),光叶娃儿藤低、中、高剂量组(6,12,24 g.kg-1)。分别采用酵母混悬液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观察光叶娃儿藤的解热和抗炎作用,同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角叉菜胶致炎足渗出物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光叶娃儿藤中、高剂量组(12,24 g.kg-1)能显著降低酵母菌致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P<0.05),并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的足肿胀度(P<0.05)和足组织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P<0.05)。结论:光叶娃儿藤具有明显的解热和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E2等炎症介质合成有关。
- 杨超燕陈艳芬陶曙红唐春萍崔红花
- 关键词:解热抗炎角叉菜胶前列腺素E2
- 基于中药药性理论的清热药现代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7年
- 中药药性理论主要研究中药的性质、性能及其运用规律,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药药性理论相关项目各方面不同层次的探索,在实验性研究方面尤其是围绕某一药性属性的关键要素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清热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凉血及清虚热等功效,主要适用于外邪传里化热,或热邪直中于里,或阴虚火旺,出现以发热、舌红、脉数为主要表现的里热证,如气分实热证、湿热泻痢和黄疸、痈肿疮疡、温毒发斑、痈肿疮毒以及热病伤阴、阴虚潮热等,临床应用价值高,现代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因其性偏寒,又常作为中药药性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代表性药物。本文对近年来清热药在中药药性理论的相关研究(四气、五味、归经、毒性)作一综述,以期较全面地展示清热药的功能属性和作用机制研究现状,系统归纳总结研究方法和结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清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也促进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新的飞跃。
- 邹国发熊成成陈艳芬郭丽冰陶曙红刘家杰
- 关键词:清热药中药药性理论四气归经毒性
- 4种温里药对兔回肠平滑肌张力及Ca^(2+)-ATP酶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良姜、肉桂、吴茱萸、干姜4种温里药对家兔体外回肠平滑肌张力及细胞膜上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BL-420E+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高良姜、肉桂、吴茱萸、干姜水煎液对正常肠肌和氯化乙酰胆碱(ACh)、氯化钡(BaCl_2)、磷酸组胺(His)所致体外肠肌收缩及对ACh诱导兔回肠平滑肌内钙释放和外钙收缩的影响,测量给药前1 min内和给药后3 min内的平均张力,并根据平均张力值计算抑制率。用定磷法测定高良姜、肉桂、吴茱萸、干姜含药血清对肠平滑肌细胞膜上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高良姜、肉桂、吴茱萸、干姜高浓度组均能显著抑制正常情况下体外肠收缩(P<0.05或P<0.01);各味药低、中、高浓度组对ACh、His及BaCl_2所引起的体外肠收缩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均P<0.01),抑制率与药物终浓度呈一定量效关系;对ACh诱导的依内钙性收缩和依外钙性收缩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或P<0.01);正常对照组和高良姜、肉桂、吴茱萸、干姜高浓度组肠平滑肌Ca2+-ATPase活性分别为(0.384±0.070),(0.302±0.016),(0.307±0.016),(0.296±0.016),(0.313±0.003)U·mg-1(均P<0.01)。结论温里药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内钙释放,减少细胞外钙经由受体操纵性钙通道内流,同时抑制平滑肌Ca2+-ATPase活性,从而降低细胞内[Ca2+],舒张肠平滑肌。
- 黄庆芳陈艳芬杨全杨超燕唐春萍明露黎洁玲陶曙红
- 关键词:高良姜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