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春胜

作品数:17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组构
  • 6篇古土壤
  • 6篇磁组构
  • 4篇黄土
  • 3篇岩石
  • 3篇岩石磁学
  • 3篇造山带
  • 3篇容重
  • 3篇山带
  • 3篇秦岭造山带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组构特征
  • 3篇黄土古土壤
  • 3篇季风
  • 3篇古气候
  • 3篇古土壤序列
  • 3篇磁组构特征
  • 2篇地磁
  • 2篇第四纪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8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作者

  • 17篇靳春胜
  • 7篇梁文天
  • 6篇刘东生
  • 4篇韩家懋
  • 4篇张崧
  • 4篇刘平
  • 3篇张国伟
  • 2篇秦小光
  • 2篇袁四化
  • 2篇张立原
  • 2篇杨会会
  • 1篇王建其
  • 1篇孙继敏
  • 1篇袁洪林
  • 1篇翟云峰
  • 1篇董云鹏
  • 1篇刘卫国
  • 1篇裴先治
  • 1篇鲁如魁
  • 1篇李建国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秦祁接合带造山缝合带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2
2009年
结合构造及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详细解剖了秦祁接合带唐藏—关子镇—武山和新阳—元龙造山缝合带的应变及岩组特征.41个采点168个构造岩样品的平均磁化率全部较低,磁化率椭球形态分析表明其以平面和压扁应变为主,磁化率各向异性度普遍较高,属强变形岩石组构类型,结合野外观察认为其与变形强度明显正相关.此外,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T、P′可能受岩石类型一定程度的影响.磁化率椭球主轴方位与变形密切相关,提供了丰富的岩组信息.两构造带具有类似的岩组特征,磁面理大致分为呈共轭形态的两组,暗示高应变剪切带在平面上可能以网格状形态出露;高倾伏角磁面理与占优势的低倾伏角、近水平磁线理表明了构造带明显的走滑特征,部分高角度磁线理可能与构造带的挤压和(或)转换挤压相关;磁组方法不能简单用于判别复杂强变形带的运动指向,糜棱面理的复杂变化及Kmin与构造带夹角过高使其判别结果意义不明,而野外及显微构造观察都表明了构造带的右行走滑特征.上述结果表明,沿缝合带大规模的右行转换挤压形成了秦祁接合带反“S”型的平面构造形态,暗示在南北板块拼合过程中,西秦岭诸中、小块体一定程度的向西挤逸.
梁文天张国伟鲁如魁裴先治靳春胜王建其
关键词:缝合带剪切带
2006年4月17日北京降尘的粒度分布与磁学特征被引量:18
2008年
对2006年4月17日北京降尘的粒度和磁学性质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降尘磁化率相对黄土样品较高是现代降尘磁化率的特点,源区表土磁化率普遍较高是本次降尘磁化率值高的主要原因,污染产生的磁性物质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比几次降尘的粒度特征和传输方式提出粒度可以有效地指示源区的变化。结合降尘的粒度、磁化率分析与沙尘暴的监测信息和卫星云图,认为此次降尘粒度为0.8~20.0μm的组分可能是来自内蒙古西部的物质;20~70μm与〉70μm的组分可能是来自距离北京较近的河北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发生强烈沙尘暴的地区。
张崧F.Heller靳春胜刘平秦小光刘东生
关键词:降尘粒度磁化率磁学特征
MB倒转在中国黄土中的记录及海陆对比
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具有粒度细、沉积速率高、连续性好等特征,是蕴含古地磁场和古气候信息最为丰富的晚新生代陆相沉积物,其记录可以与深海沉积物相媲美。中国黄土不仅记录了长尺度的古气候变化信息,更以连续的沉积序列记录了高分辨的古...
靳春胜
关键词:深海氧同位素古土壤序列古地磁场古气候变化
四川盆地西南缘PETM事件的环境磁学记录被引量:6
2018年
四川盆地西南缘的前陆盆地中保存了巨厚的新生代沉积,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气候和构造演化的重要地质记录.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西南缘新生代沉积物进行年代学、环境磁学和碳同位素的综合研究,发现了在陆相沉积中报道甚少的古新世-始新世极热(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PETM)事件.多项高分辨率的环境磁学参数曲线可同已报道的海陆相碳同位素曲线进行良好对应,揭示了PETM事件详细的演化过程,表明环境磁学参数可以作为反映古近纪温暖气候事件的替代性指标.在机制上,PETM时期大气中CO_2含量剧增导致全球增温,局部中低纬度地区降水量增加.首先,降水量增加导致源区化学风化增强,加速了硅酸盐中Fe^(2+)的析出并转化成亚铁磁性矿物,使得PETM时期地层中亚铁磁性矿物富集.其次,降水量增加导致河流水动力增强,缩短了碎屑物质中亚铁磁性矿物的氧化时间,使其未完全风化至赤铁矿便被沉积,导致该时期地层中亚铁磁性矿物含量的增加以及多项环境磁学指标异常.通过环境磁学手段揭示的PETM事件,进一步丰富了该事件的全球陆相地质记录,为研究其演化过程和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杨会会申琪冉亚洲李传志梁文天梁文天袁四化
关键词:环境磁学四川盆地碳同位素
秦岭沙沟街韧性剪切带的岩石磁学、磁组构和运动学涡度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秦岭商丹构造带内发育的晚三叠世沙沟街韧性剪切带蕴含大量地质信息,很好地记录了秦岭印支期碰撞造山过程。为了探究该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在野外观测、显微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发育的糜棱岩进行了磁组构和运动学涡度研究。岩石磁学和磁组构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平均磁化率Km值总体较高,载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等铁磁性矿物;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值较大,表明构造变形较为强烈;形态参数T值多大于0,反映磁化率椭球体以扁球体为主;磁线、面理优势产状与野外观测到的矿物线、面理较为一致。结合磁组构、边界断层以及C面理产状,认为沙沟街韧性剪切带具有左行走滑挤压的运动学特征。运动学涡度Wk值及其分布特征表明,沙沟街剪切带中纯剪切作用所占的比重总体大于简单剪切作用,并且剪切带的核部应位于北界断层附近。综合分析认为,沙沟街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反映了总体斜向汇聚背景下的局部走滑挤压,与商丹带西段发育的同期韧性剪切带具有完全反向的运动学指向。
李阳梁文天靳春胜董云鹏袁洪林张国伟
关键词:磁组构运动学涡度显微构造岩石磁学秦岭造山带
甘肃龙担早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磁组构特征与古风场恢复
磁组构作为恢复古季风风向的一种手段,近来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国黄土沉积中.通过测量青藏高原东北缘临夏盆地龙担剖面早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磁组构的各项参数,初步得出龙担剖面磁组构特征为正常沉积,磁化率各向异性主要由磁面理控制,...
刘平靳春胜张崧韩家懋刘东生
关键词:磁组构青藏高原古风向
文献传递
东秦岭晚白垩世恐龙多样性降低的气候因素
2023年
气候与环境变化是影响生物群演化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所处的古气候与古环境背景对于探讨生物盛衰甚至灭绝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盛产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但迄今对于古气候-环境演化与恐龙种群数量和多样性演化联系的研究相对匮乏.东秦岭地区发育多个晚中生代-早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蕴含大量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和蛋、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是开展古气候与恐龙动物群多样性演化关系,探究恐龙灭绝原因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对东秦岭灵宝盆地好阳河剖面开展环境磁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重建了该区晚白垩世-早始新世期间的化学风化强度和古水文循环过程,以揭示生物-环境协同演化的关系.化学风化强度和磁化率记录表明晚白垩世-早始新世期间灵宝盆地古气候-水文环境发生了三次大的阶段性变化:在约74.4~68.0 Ma,研究区处于水动力较稳定的深湖相沉积环境和逐渐变冷的气候状态;随后68.0~65.8 Ma时期研究区逐渐干旱化,水文波动变强;在65.8~54.7 Ma,区域气候变化强烈,呈现明显增强的干湿水文循环.本研究揭示了古气候-水文环境变化与恐龙种群演化的关系,提出东秦岭地区在晚白垩世末期(约68~66 Ma)的气候干旱化及变强的水文波动可能是驱动该区恐龙动物群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为深入理解生物-环境协同演化提供了新数据支撑.
王学婷蒋凯梁耀苏柏李建刚郑博洋梁文天姜兆霞王强靳春胜
关键词:晚白垩世水文环境干旱化
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新生代地层年代、古环境与古高度研究综述
2024年
新生代以来,地球上最为显著的地貌变化就是印度与亚洲板块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隆升.长期以来,关于碰撞的起始时间、碰撞方式与过程以及古高度等均有较大的争议.本文主要针对近年在古高度重建方面最受关注的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总结年代学、古环境演变以及古高度重建方面的进展和分歧.首先,伦坡拉盆地的新生代地层年代近年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在伦坡拉盆地的牛堡组和丁青组地层陆续发现了10层左右的凝灰岩,为限定地层时代提供了很好的绝对年龄约束,牛堡组的时代已经从此前的古新世-始新世调整为始新世-早渐新世,丁青组则为晚渐新世至晚中新世.其次,伦坡拉盆地牛堡组的植物化石揭示了早始新世晚期(47 Ma)为热带亚热带湿润的森林环境,始新世晚期(39 Ma)则为亚热带开阔森林环境.丁青组的植被类型以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为主.丁青组中、下部地层记录了40万年准周期的干湿旋回,表明地球轨道的长周期偏心率波动驱动了该时期伦坡拉盆地的古降水变化;而丁青组上部的稳定同位素记录揭示了14 Ma以来高原中部发生的降温与干旱增强事件,而且该事件是对14 Ma以来东南极冰盖扩张、全球持续变冷事件的响应.此外,伦坡拉盆地牛堡组中段及丁青组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近年,越来越多的生物学证据(包括植物大化石与孢粉)表明,伦坡拉盆地在晚始新世的古高度基本在2000~2700 m左右,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初期(26~20 Ma)的古高度为3000~3200 m.即便到晚中新世早期的12 Ma,水生浮叶植物的证据表明,伦坡拉盆地古湖面的最大高度为3400 m,由此表明伦坡拉盆地的海拔高度很可能在晚中新世以后仍有1200 m左右的上升.
孙继敏李建国李建国刘卫国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伦坡拉盆地古环境
六盘山东西两侧黄土古土壤容重的特征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被引量:7
2008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黄土古土壤容重的特征及其与东亚季风演化的关系,建立了洛川剖面250ka以来、白草塬剖面140ka以来黄土古土壤容重序列,并与磁化率、粒度及深海氧同位素对比分析,发现六盘山东西两侧不同气候区黄土古土壤容重具不同的特征和受控因素,指示了不同的古气候意义。六盘山以东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容重值受成壤作用影响,容重指标主要由夏季风控制,可作为夏季风演化的替代性指标。而六盘山以西半干旱气候区,容重值受沉积物粒度影响,主要由冬季风控制,可作为冬季风演化的替代性指标。与灵台和三门峡地区黄土古土壤容重值对比,发现空间上由西北向东南容重值呈变大趋势,进一步表明了不同气候区的冬夏季风对容重指标的不同影响。
靳春胜黄孝刚张立原袁四化梁文天刘东生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容重季风演化
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糜署岭岩体的岩石磁学及磁组构可靠性约束被引量:7
2015年
近年来,针对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花岗岩体侵位机制的巨大争议,一些研究采用磁组构方法分析了岩体的内部组构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新认识.然而,目前这些研究均缺乏对岩体磁组构本质意义的分析,利用该方法约束岩体内部组构的可靠性并不十分清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秦岭造山带内具典型代表性意义的晚三叠世糜署岭花岗岩体为例,开展了该岩体的磁组构、岩石磁学、矿物形态组构和显微构造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糜署岭岩体的磁化率总体较低,属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绝大部分样品的磁化率受控于顺磁性的黑云母等铁镁硅酸盐矿物,部分高磁化率样品包含了少量多畴磁铁矿等铁磁性组分的贡献,且随磁化率增大,铁磁性组分的贡献更为明显.样品的磁组构也主要是黑云母组构或由黑云母与磁铁矿的亚组构复合而成.由于样品中磁铁矿含量较低且与黑云母密切共生,磁组构与黑云母形态组构基本一致,因此,黑云母与磁铁矿的亚组构基本共轴.糜署岭岩体的磁组构本质上等同于黑云母组构,反映了黑云母等页硅酸盐矿物在岩体中的分布,可以有效的指示岩体的内部构造特征.宏观和显微构造观察还显示,糜署岭岩体的内部组构形成于岩浆侵位的晚期阶段,叠加了同岩浆期区域构造的关键信息,是从岩体构造角度开展区域构造演化的良好载体.
梁文天靳春胜Prayath Nantasin张国伟
关键词:磁滞回线秦岭造山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