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典霖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禽(番鸭)呼肠孤病毒YB株S3与S4 ORF2基因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研究
- 本研究用已构建的表达禽(番鸭)呼肠孤病毒s3和S4 ORF2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S3、pET-30a/S4 ORF2转化大肠杆菌BL21,挑取阳性克隆培养,IPTG诱导后裂解菌体作SDS-PAGE,分别出现...
- 韩典霖
- 关键词:番鸭呼肠孤病毒乳胶凝集试验抗原决定簇
- 文献传递
- 番鸭呼肠孤病毒YB株σB蛋白的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原核表达被引量:2
- 2013年
-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DRV)是造成雏番鸭高死亡率的重要病原体,深入其检测与免疫研究对于防控DRV感染意义重大。利用RT-PCR和测序技术,对3株福建DRV分离株的S3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DRV-YH、YJL株与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遗传距离较近,同源性高达94.6%~98.9%,而DRV-YB株与ARV同源性仅为60.6%~61.7%。构建和鉴定DRV YB株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S3,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SDS-PAGE表明,表达的目的蛋白分子量约为42ku,IPTG最适诱导浓度为0.1mM,最适诱导时间为5h,最适诱导温度为37℃,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薄层扫描显示重组DRVσB蛋白占菌体总量的67.7%。以Ni 2+柱亲和层析纯化蛋白,纯化后的目的蛋白纯度为93%,质量浓度为0.86g/L。Western blot分析该融合蛋白能与抗D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重组DRVσB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 吴晓平张红星吴异健韩典霖王劭吴宝成黄一帆
- 关键词:番鸭呼肠孤病毒原核表达
- 原核表达番鸭呼肠孤病毒σC与σB蛋白对雏番鸭的免疫保护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原核表达的番鸭呼肠孤病毒(DRV)外壳蛋白σC与σB对于雏番鸭的免疫保护作用,为研制有效的DRV亚单位疫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pET-30a-S3/BL21重组菌与pET-30a-S4 ORF2/BL21重组菌进行稳定性检验,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和复性后,进行油乳剂制备,50只1日龄雏番鸭随机平均分为5组,即DRVσB蛋白免疫组、DRVσC蛋白免疫组、DRVσB+σC蛋白免疫组及PBS对照组和攻毒对照组,免疫组皮下接种剂量为500μg/只,7日龄时进行二次免疫,14日龄时进行攻毒试验,ELISA和琼扩(AGP)检测抗体水平并计算保护指数。【结果】重组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各免疫组的雏番鸭均在第2次免疫后7 d产生了一定效价的抗体,其中DRVσB+σC蛋白免疫组和DRVσC蛋白免疫组的雏番鸭血清抗体ELISA效价均为1﹕200,高于DRVσB蛋白免疫组的1﹕100。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联合免疫的保护指数最高,可达70,重组DRVσC保护指数次之,为60,重组DRVσB蛋白保护指数最低,仅为40。【结论】使用原核表达的DRV外壳蛋白σC与σB制备油乳剂,联合免疫可诱导雏番鸭快速产生一定效价的抗体,并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力。
- 吴晓平吴异健韩典霖吴宝成黄一帆
- 关键词:番鸭呼肠孤病毒免疫保护
- 番鸭呼肠孤病毒YB株σC蛋白同源性分析及B细胞表位预测被引量:2
- 2013年
- 为预测番鸭呼肠孤病毒(DRV)YB株σC蛋白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对DRV YB株的σC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参考DRV相应序列以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树分析;采用SOPMA法、Gamier-Robson法、Chou-Fasman法和Karplus-Schultz法方法预测其二级结构;用Hopp-Woods法、Emini法、Jameson-Wolf法和吴玉章等建立的方法分别预测蛋白的亲水性、表面可能性和抗原指数,然后综合分析其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显示,DRVYB与国内DRV相应序列同源性在93.7%~99.6%,代表性较强;B细胞表位可能在15~27、36~49、40~49及90~98区段或其附近,这4个被预测的表位均含有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本研究为进一步确定σC蛋白的B细胞表位和反向疫苗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 吴晓平张红星吴异健韩典霖吴宝成黄一帆
- 关键词:番鸭呼肠孤病毒同源性B细胞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