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接触网
  • 4篇触网
  • 2篇道岔
  • 2篇有限元
  • 2篇腕臂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有限元法
  • 1篇日式
  • 1篇铁路
  • 1篇接触网腕臂
  • 1篇结构系统
  • 1篇客运
  • 1篇客运专线
  • 1篇固有频率
  • 1篇防松
  • 1篇高速铁路
  • 1篇布置方式

机构

  • 4篇中国铁路设计...
  • 1篇天津市赛英工...

作者

  • 4篇韩凌青
  • 2篇林德福
  • 1篇王国梁
  • 1篇罗健
  • 1篇古晓东
  • 1篇张慧洁
  • 1篇李少鹏

传媒

  • 3篇铁道工程学报
  • 1篇电气化铁道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客运专线18^#道岔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方式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研究目的:为配合新建铁路石太客运专线工程实施,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接触网道岔布置技术的基础上,对客运专线18#道岔接触网布置方式进行研究,为石太客运专线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论:简单无交叉布置方式正线接触网与侧线接触网无交叉,易于布置及安装;带导向悬挂的无交叉布置方式导向接触网位于正线和侧线接触网之间,在道岔岔心附近区域导向接触网始终与受电弓接触,使得受电弓平稳地从侧线过渡到正线或从正线过渡到侧线,从而减小对正线接触网的冲击,导向接触线亦不会出现非正常磨损,该布置方式对速度适应性更好,弓网受流性能更佳。国内首次在石太客运专线中采用。建议在客运专线建设中推广应用。
罗健韩凌青林德福
关键词:接触网道岔
高速铁路18~#道岔接触网布置方式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研究目的:目前高速铁路18#道岔布置方式较多。本文旨在满足高速铁路弓网配合需要的前提下,对国内高速接触网道岔布置技术进行对比研究,为高速铁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论:(1)交叉布置方式由于动车组从正线高速通过时会接触到站线接触线,接触网线岔为硬点,影响正线弓网受流质量;(2)简单无交叉布置方式正线接触网与侧线接触网无交叉,易于布置及安装,动车组由正线高速通过时,受电弓不接触侧线接触线,但动车组从侧线进入正线时,受电弓弓角部分挤入正线接触线,同时侧线和正线接触线在受电弓中心的不同侧;(3)带导向悬挂的无交叉布置方式导向接触网位于正线和侧线接触网之间,在道岔岔心附近区域导向接触网始终与受电弓接触,使得受电弓平稳地从侧线过渡到正线或从正线过渡到侧线,减小受电弓与接触网的冲击,导向接触线亦不会出现非正常的磨损,该布置方式对速度适应性好,弓网受流性能佳,接触线始终在滑板范围内接触,且无线岔的硬点。
王国梁韩凌青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道岔
日式钢腕臂结构性能研究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研究目的:我国高速铁路常用的接触网铝合金腕臂系统优点是质量轻、施工方便,现场切割后不需要防腐处理,但缺点也很明显,结构强度小、沿海地区耐氯离子腐蚀能力差。为了适应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多样的特点,必须寻找适应多种气候特点的接触网腕臂系统。日式钢腕臂结构迥异于目前常见的腕臂类型,具有其特殊的优点。对它在国内接触网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将对改进我国沿海及强风地区的接触网系统可靠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文章采用有限元方法并结合ANSYS软件编制了对日式钢腕臂结构的分析程序,结合标准规范和工程实际,对静力和模态分析的结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日式钢腕臂系统具备受力后挠度小、整体稳定性强、不易产生共振等优势,其静态强度校核也足以满足强度设计要求,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林德福古晓东韩凌青
关键词:接触网有限元
接触网腕臂结构系统防松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根据实际工况建立了腕臂结构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该模型进行受力分析,校核其静强度、静刚度。建立了腕臂结构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出模型的前十阶固有频率及振型,并通过谐响应分析计算在外载荷的影响下结构的共振频率。通过对腕臂结构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得出在外载荷作用下,整体结构系统不会发生共振现象,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符。同时分析出腕臂结构的连接件中振动影响最大的部件,为螺栓防松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为工程实际提供了理论支持。
韩凌青李少鹏张慧洁
关键词:有限元法固有频率防松动力学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