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少光

作品数:22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腰椎
  • 4篇卡压症
  • 3篇血管
  • 3篇腰椎滑脱
  • 3篇入路
  • 3篇滑脱
  • 3篇臂丛
  • 2篇性病
  • 2篇占位
  • 2篇占位性
  • 2篇占位性病变
  • 2篇神经卡压
  • 2篇手术
  • 2篇手术入路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弓根螺钉
  • 2篇腓总神经
  • 2篇骶管
  • 2篇骶管内

机构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承德医学院
  • 3篇承德医学院附...
  • 2篇解放军第二六...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哈励逊国际和...

作者

  • 22篇顾少光
  • 16篇刘志强
  • 11篇杜心如
  • 11篇孙广志
  • 8篇张伟
  • 8篇崔志超
  • 7篇贺小平
  • 4篇崔智超
  • 2篇蒋青
  • 2篇张春梅
  • 2篇修玉才
  • 1篇周开颜
  • 1篇刘建丰
  • 1篇孔祥玉
  • 1篇王爱辉
  • 1篇焦树平
  • 1篇李文龙
  • 1篇张一模
  • 1篇张宝琳
  • 1篇邓春芳

传媒

  • 11篇解剖与临床
  • 3篇承德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骨伤发展...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3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骶管内占位性病变误诊原因及对策
2008年
目的:分析骶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骶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误诊原因并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被误诊为多种疾病并治疗,个别的被多次误施手术治疗,最后经骶管MRI检查确诊。结论:骶管内占位性病变少见,常易误诊,仔细询问病史、详细查体,将应用解剖学知识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并应用骶管冠状位MRI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顾少光刘志强崔智超孙广志
关键词:骶管占位性病变误诊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总结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1999—2007年收治7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59例,女11例;年龄20—65岁。单一节段骨折66例,其中L1骨折28例,L2骨折13例,L3骨折10例,L4骨折4例,L5骨折2例,T11骨折2例,T12骨折7例;双节段骨折3例,其中T12~L1、L1-L2和L2-L3骨折各1例;三节段骨折1例,为T12~L2。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26例,C级14例,D级7例,E级17例。术前椎体前缘高平均32%,后凸角平均25°,术前、术后均行X线检查。内固定方式:钛板系统(DRFS)65例,钛棒系统5例(PRSS1例,USS1例,CD3例)。结果术后随访0.5~5年,平均2.3年,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恢复至95%,后凸角矫正至前凸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6例,B级18例,C级19例,D级5例,E级22例。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螺钉内固定可以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及伤椎前缘高度,使骨折块复位,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DRFS钢板操作简单、固定效果确切,适合伤椎内固定物的选择。
杜心如刘春生刘忠金王长富顾少光海涌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椎弓根
收肌管内隐神经纤维瘤致隐神经卡压症1例
2011年
患并,男性,45岁。右小腿内侧及足内缘疼痛、麻木14a。症状在静息时明显加重,伴右小腿与足发凉。按腰椎病保守治疗多年,接受腰部手术治疗1次,无效。专科查体:腰部见丁术瘢痕,无压痛等阳性体征;小腿肌力正常;隐神经支配区痛觉减退;右大腿下部内侧(收肌管投影处)神经叩击征阳性,沿隐神经放射,静息症状加重时;右足背动脉搏动较左侧减弱至消失。腰椎MRI显示多节段退变,尤明显椎管狭窄。钉大腿下部内侧超声提示小的实质性肿物,压迫股动脉,影响血流。入院诊断:隐神经卡压症或肿瘤。
顾少光杜心如崔志超刘志强孙广志贺小平张伟
关键词:隐神经神经纤维瘤神经卡压
桡神经浅支变异伴有卡压症1例
2011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2岁.左前臂远端桡背侧至虎口区麻木、酸痛5 a余.握拳及腕背伸时加重,抗阻力腕背伸症状最明显,腕部及手指放松休息时好转.专科查体:左虎口区痛觉减退,前臂远端四分之一的桡背侧神经叩击征阳性,握拳及伸腕时神经叩击征明显阳性,肘部未见阳性体征.颈椎MRI无异常.入院诊断:桡神经浅支卡压症.
顾少光杜心如崔志超刘志强孙广志贺小平张伟
关键词:桡神经
结节性红斑与硬结性红斑皮损原位抗原研究被引量:7
1998年
采用PAP法对结节性红斑、慢性游走性给节性红斑、硬红斑及结节性血管炎4种疾病共35例的原位抗原进行检测。结果在血管的检出例数分别为11/12,8/8,8/8,6/7;在胶原纤维表面的检出例数分别为11/12,7/8,8/8,6/7;所有病例表皮角朊细胞内均能检出;在血管腔内与血管腔外的红细胞表面的检出例数除慢性游走性结节性红斑为5/8外,其余病种均能检出。提示结节性红斑等4种疾病均为存在免疫复合物疾病,具有共同的免疫病理基础,而且还提示免疫复合物在机体内处于动态清除过程之中。除红细胞转运降解以外还通过表皮以经皮排异形式从皮肤排出体外。
张春梅顾少光于立勤蒋青闫伯龄
关键词:结节性红斑PAP法
骼腰韧带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6
1995年
在3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了髂腰韧带的形态、起止点等,髂腰韧带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韧带薄弱,宽12.0±2.0mm,厚2.0±0.5mm,其于髂嵴处止点距髂后上敕前67.0±7.0mm;后部韧带呈扇形,厚3.0±2.0tmm,止于髂后上棘内侧骨面。髂腰韧带有防止腰椎滑脱的作用。第5腰椎滑脱行后外侧融合术及髂后上敕处取骨时易损伤该韧带,应予以重视。前路脊柱融合术及峡部修整植骨术则不破坏髂腰韧带,是较好的手术方法。
杜心如张一模孔祥玉顾少光刘建丰孙贺
关键词:髂腰韧带腰椎滑脱脊柱融合术腰腿痛形态学
经盆腔、会阴及臀部会师入路切除EnnekingⅡⅢ型骨盆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09年
目的:报道盆腔、会阴及臀部会师入路在EnnekingⅡⅢ型骨盆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与临床体会。方法:复习相关文献,成功采用盆腔、会阴及臀部会师入路切除EnnekingⅡⅢ型骨盆肿瘤,钛板、骨水泥重建髋臼1例。结果: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死腔、漏与疝,无任何神经血管及脏器副损伤,无大小便障碍及会阴部感觉障碍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5a,X线片内固定无松动,行走、下蹲、盘腿正常,髋关节存在不适,无疼痛。结论:会师入路避免了髂腹股沟入路辅助会阴入路在操作至臀区、会阴区及坐骨直肠窝后部的盲目性,对避免重要结构的副损伤及完整切除肿瘤更有意义。
顾少光刘志强王树海周开颜孙广志崔智超
关键词:骨盆肿瘤手术入路
222例腰骶移行椎影像学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腰骶移行椎的影像学形态特点,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的腰骶移行椎222例,根据横突形态特点,按Castellvi法进行分类,并对病变节段进行分析。结果:Ⅰ型79例,占35.6%,其中L4~5突出8例,L5~S1突出15例,L4峡部裂、滑脱3例;Ⅱ型51例,占23%,其中L4~5,突出20例,L3~4突出4例,L4峡部裂、滑脱12例;Ⅲ型80例,占36%,其中L4~5,突出38例,L4峡部裂12例,L3~4突出3例;Ⅳ型9例,占4.1%,其中L4~5突出4例;特殊类型3例,占1.3%,均为L4~5突出。结论:Ⅰ型移行椎L4-5,L5~S1均可能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正常腰椎无明显区别,Ⅱ、Ⅲ、Ⅳ型只发生L4~5和L3~4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而不发生L5~S1椎间盘突出,即移行椎以上的节段可发生病变。本组中没有L5部裂及滑脱病例,均为L4峡部裂和L4~5以上节段滑脱,据此提出了腰骶移行椎的特殊类型,即单纯椎间融合型。
杜心如赵玲秀顾少光
关键词:腰骶移行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
骨间前神经高位分支致所支配肌肉瘫痪1例
2006年
顾少光刘志强隋文静
关键词:骨间前神经肌肉瘫痪功能重建术神经探查
膈神经移位在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臂丛神经损伤是临床上最严重的创伤之一,临床治疗困难。我院白1998-2004年对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病人经术前筛选,行膈神经移位术治疗12例,经连续跟踪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刘志强潘静顾少光修玉才李文龙
关键词:膈神经移位术臂丛神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