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支气管
  • 3篇支气管哮喘
  • 3篇气管
  • 3篇哮喘
  • 2篇儿童
  • 1篇行为问题调查
  • 1篇血凝素
  • 1篇支气管哮喘患...
  • 1篇植物血凝素
  • 1篇皮肤试验
  • 1篇哮喘患儿
  • 1篇哮喘患者
  • 1篇结核
  • 1篇结核菌
  • 1篇结核菌素
  • 1篇卡介苗
  • 1篇患儿
  • 1篇儿童支气管
  • 1篇PPD

机构

  • 3篇滨州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马连美
  • 3篇傅振荣
  • 3篇张加林
  • 1篇马永红
  • 1篇吴福玲
  • 1篇刘芳
  • 1篇唐慎华

传媒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行为问题调查被引量:8
2001年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Methods: 60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and 60 normal children subjects were rated on the Rutter Behavioral Scal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Results: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obtained higher total score, higher N and A subscale scores in Rutter Behavior Scal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In general,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showed more behavioral problems than normal children.
傅振荣马连美张加林
关键词:儿童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与行为特征的关系
2001年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行为特征 ,找出行为特征与支气管哮喘相互关系的规律。方法 :使用Rutter行为量表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病人做心理测验 ,先将男女在一组比较 ,再将男女分成两组分别比较 ,将每组的总分数、神经质 ( N)和焦虑 ( A)比较 ,进行统计学处理 ,最后再分析检验组具体的行为问题的发生率。结果 :总体比较检验组的总分及神经质和焦虑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 ;男患儿组的总分与 N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女患儿组的总分与 A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较普通儿童有较多的行为问题 。
傅振荣马连美张加林
关键词:哮喘
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行为特征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为了解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行为特征 ,找出行为与支气管哮喘相互关系的规律。方法 使用Rutter行为量表(父母用 )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病人做心理测验 ,先将男女在一组比较 ,再将男女分成两组分别比较 ,将每组的总分数、神经质(N)和焦虑 (A)进行比较 ,进行统计学处理 ,最后再分析检验组具体的行为问题的发生频率。结果 总体比较检验组的总分及神经质和焦虑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 ,检验组总分 =10 .93± 4.6 8,对照组总分 =6 .83± 4.78,t =4.76 ,P <0 .0 0 1,检验组N分 =1.80± 1.0 5 ,对照组 =1.0 3± 1.30 ,t =3.5 4,P <0 .0 0 1,检验组A分 =1.93± 1.40 ,对照组 =1.0 3± 1.0 1,t =4.0 4,P <0 .0 0 1;男患儿组的总分与N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检验组N分 =2 .13± 1.0 7,对照组 =0 .89± 1.30 ,t =4.2 3,P<0 .0 0 1;女患儿组的总分与A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检验组A分 =2 .14± 1.39,对照组 0 .92± 0 .99,t=3.6 5 ,P <0 .0 0 1。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较普通儿童有较多的行为问题 。
傅振荣马连美张加林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儿童
1992—2005年PPD皮肤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 了解本地区结核病发病情况,分析PPD三联皮试的意义。方法 对1992年8月至1995年1月1097例及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2418例门诊和住院病人进行人型-PPD、BCG—PPD、PHA三联皮试。结果 PPD强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高峰年龄在12~50岁,且两阶段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A阳性率两阶段均较高;疑诊结核感染、胸膜炎及慢性咳嗽等PPD强阳性率高;12岁以下阳性率明显偏低。结论 常规PPD检测不仅对结核病早期诊断、细胞免疫功能评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评价卡介苗接种效果、及时发现漏种病例,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方面也有重要价值。
吴福玲马连美马永红唐慎华刘芳
关键词:PPD结核菌素植物血凝素皮肤试验卡介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