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瑜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压
  • 3篇颈动脉
  • 3篇颈动脉粥样硬...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多态性
  • 3篇高血压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紧张
  • 2篇血管紧张素
  • 2篇血管紧张素转...
  • 2篇血管紧张素转...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转换酶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骆瑜
  • 5篇梁旭
  • 5篇杨纯玉
  • 4篇熊玮
  • 1篇徐笑洋
  • 1篇王俊
  • 1篇蒋科威
  • 1篇岳化葵
  • 1篇王薇
  • 1篇王彬
  • 1篇谭礼萍
  • 1篇张泽平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40例高血压患者、40例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cy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颈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动脉斑块积分检查。结果高血压组、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程度均高于高血压组及2型糖尿病组(P<0.01)。结论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增高,且两者关系密切。
徐笑洋杨纯玉骆瑜
关键词:高血压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
miRNA-126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外周血小分子RNA-126(miR-126)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可能存在颈动脉硬化的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常规检测血压、体重指数、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real time PCR检测外周血中miRNA-146a的表达水平。对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予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口服治疗,12个月后复查颈动脉超声、hs CRP及miR-126。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尿酸、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hs CRP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浆中的miR-146a水平上升(P<0.05),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miR-126水平更加显著(P<0.01)。治疗12个月后,16例不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改善,同时外周血hs CRP及miR-126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 miR-126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发生发展相关。
骆瑜熊玮熊玮梁旭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颈动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D)、C型心钠素受体(NPRC-55)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298)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1例及对照者120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ACEI/D、NPRC-55、eNOS298基因多态性,并比较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高血压组患者ACEI/DDD基因型频率(48.1%)与对照组(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组NPRC-55CC基因型频率为65.4%,对照组为6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eNOS298DD基因型频率为3.7%,对照组为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D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NPRC-55和eNOS298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具有相关性。
骆瑜熊玮杨纯玉梁旭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多态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心钠素C664G基因多态性与心肌肥厚的关系
2010年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人类心钠素(hANP)基因C664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分为高血压组(51例)和心肌肥厚组(21例),常规检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ANP C664G基因的多态性,观察CC、GG和CG不同基因型以及该位点C、G不同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和心肌肥厚组中的分布。结果高血压组患者C664G 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27、0.098、0.275,心肌肥厚组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86、0.095、0.619,GG基因型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钠素C664G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
熊玮骆瑜张泽平蒋科威梁旭
关键词:心肌肥厚心钠素基因多态性
miRNA-146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中小分子RNA-146a(miR-146a)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可能存在颈动脉硬化的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常规检测血压、体质量指数、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水平,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血浆中的miRNA-146a的表达水平。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尿酸、肝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血清hsCRP及血浆IL-1均明显升高(P<0.05);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浆中的miR-146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不稳定斑块组升高更加显著(P<0.01)。miR-146a与hsCRP呈弱正相关,与IL-1呈强正相关。结论 miR-146a可能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
骆瑜熊玮杨纯玉梁旭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活性维生素D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活性维生素D3水平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干部病科和内分泌科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于我院的100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R-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血清活性维生素D3水平,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E)、血钙、血磷水平。结果 (1)两组受检者的血清TG、TC、ALT、AST、CRE、血钙、血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FPG[(9.85±2.50)mmol/L vs(4.84±0.54)mmol/L]、2 h PG[(10.28±2.28)mmol/L vs(5.21±0.56)mmol/L]、Hb A1c[(7.66±2.36)%vs(4.62±0.47)%]明显升高,FINS[(7.40±5.06)μU/ml vs(11.87±6.81)μU/ml]、HOMR-β[(25.81±20.13)vs(254.33±102.14)]、1,25-(OH)D3[(15.57±3.58)ng/ml vs(51.72±8.96)ng/ml]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OMR-IR[(3.40±2.83)vs(2.32±0.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25-(OH)D3与HOMR-β呈正相关(r=0.72,P<0.05),与HOMR-IR无明显相关性(r=-0.11,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1,25-(OH)D3降低,低1,25-(OH)D3水平影响患者的胰岛素β细胞的分泌功能。
王彬骆瑜王薇岳化葵谭礼萍王俊
关键词:2型糖尿病活性维生素D3胰岛素抵抗
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多态性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原(AGT23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D)、心钠素(ANP2238)、C型心钠素受体(NPRC-55)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298)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选择EH患者81例及对照者120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AGT235、ACEI/D、ANP2238、NPRC-55、eNOS298基因多态性,并比较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EH组AGT235TT基因型频率(53.1%)与对照组(45.8%)无差异(P>0.05);EH组患者ACEI/DDD基因型频率(48.1%)与对照组(4.2%)差异显著(P<0.001);EH组ANP2238CC基因型频率为6.1%,与对照组(8.3%)无差异(P>0.05);EH组NPRC-55CC基因型频率为65.4%,对照组(68.3%)无差异(P>0.05);EH组eNOS298DD基因型频率为3.7%,与对照组(0.8%)无差异(P>0.05)。结论 ACEI/D基因可能是EH的易感基因,AGT235、ANP2238、NPRC-55和eNOS298基因与EH不具有相关性。
熊玮骆瑜杨纯玉梁旭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多态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