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道利

作品数:15 被引量:92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乳腺
  • 13篇腺癌
  • 12篇乳腺癌
  • 7篇自我检查
  • 6篇乳房
  • 6篇乳房自我检查
  • 5篇女性
  • 5篇自我
  • 5篇妇女
  • 4篇死亡率
  • 4篇妇女乳房
  • 3篇生存率
  • 2篇队列人群
  • 2篇队列研究
  • 2篇随机对照试验
  • 2篇女性乳腺
  • 2篇女性乳腺癌
  • 2篇人工流产
  • 2篇淋巴
  • 2篇流产

机构

  • 15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上海纺织控股...

作者

  • 15篇高道利
  • 9篇王文婉
  • 6篇郁领娣
  • 4篇钱锋
  • 4篇胡永伟
  • 2篇彭丽春
  • 2篇潘雷达
  • 2篇罗文杰
  • 1篇邱伟利
  • 1篇陆重志
  • 1篇陆巍
  • 1篇孙培
  • 1篇叶展
  • 1篇胡伊君
  • 1篇陆维祺
  • 1篇江颖
  • 1篇秦勤
  • 1篇张华
  • 1篇袁亚
  • 1篇邱伟立

传媒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抗癌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上海医学
  • 1篇肿瘤
  • 1篇健康促进
  • 1篇国际生殖健康...
  • 1篇肿瘤影像学
  • 1篇第九届全国现...
  • 1篇第十届全国临...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频超声及X线钼靶在社区妇女普查中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价值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比较高频超声、X线钼靶在社区妇女普查中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优缺点,探讨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1年6月进行妇女乳腺癌筛查并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23例早期乳腺癌(TisN0M0和T1N0M0)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0%(20/23),表现为实性占位16例,3例伴针尖样钙化,15例可见血流信号,4例为低回声区。X线诊断符合率为69.6%(16/23),表现为肿块影14例,边缘模糊及伴毛刺者5例,有小分叶3例,有毛刺及血管征者3例,合并钙化影者5例。1例局部未见肿瘤影,1例表现为微小钙化。高频超声、X线钼靶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3%(21/23)。结论高频超声在社区妇女乳腺普查中对早期乳腺癌的发现有重要价值,联合X线钼靶可进一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彭丽春罗文杰孙培邱伟立高道利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高频超声X线钼靶
乳腺癌的二级预防—上海26万妇女乳房自我检查效果的评估
目的:评估乳房自我检查(Breast Self-Examination,BSE)作为乳腺癌二级预防的作用及推广价值。方法: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26.6万名年龄30-64岁的妇女,随机分为指导组或对照组各13.3...
高道利王文婉钱锋郁领娣
关键词:乳房自我检查随机对照试验乳腺癌死亡率
文献传递
怎样早期发现乳腺癌
2004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乳腺癌的新发病例140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半个多世纪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是不断上升。乳腺癌高发地区,如北欧、西欧、北美,始终维持在高发病状态:原属低发地区的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病率快速上升。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同样如此,如上海、北京、天津,乳腺癌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或第二位,以上海市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变化为例,每年以2.7%的速度递增。
高道利
关键词:乳腺癌自我检查发病率
154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特点和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 1 544 例浸润性导管癌全部为九十年代新发病例。采用观察生存率、死亡危险比、Log rank检验和拟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各种预后因素与乳腺癌的联系强度。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占女性乳腺癌的82.5%,腋淋巴结转移率44.2%。外上象限发病最多,占47.7%。肿块位中央区,腋淋巴结阳性率最高,占61.7%。Ⅰ、Ⅱ、Ⅲ、Ⅳ期病例分别占30.0%,59.4%,9.4%,1.2%;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9%,78.1%;48.1%,8.6%和87.2%,67.1%;31.2%,0.0%。单因素分析:发病年龄、肿块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TNM分期、治疗方式与生存率有关;ER、PR、Her- 2/neu、手术类型与生存率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腋淋巴结转移数、治疗方式与生存率有关。结论 腋淋巴结状况是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最主要指标。50 岁以下发病的患者以及接受综合治疗的患者生存率较高。九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相比,上海市区女性乳腺癌的诊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高道利王文婉郁领娣胡永伟陆重志David B.ThomasRoberta M.RayPeggy Porter
关键词:导管乳腺淋巴转移存活率分析预后
乳腺黏液腺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研究乳腺黏液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84例黏液腺癌区分属单纯型或混合型,分析发病年龄、肿块大小、部位及腋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黏液腺癌占女性乳腺癌的4.5%。单纯型黏液腺癌的10年生存率为95.1%,混合型者的10年生存率仅为70.3%。结论单纯型的预后较好,但也有个别病例发生肺、脑转移;混合型者多伴浸润性导管癌。治疗方案的制订应参考伴随癌的病理类型。
郁领娣王文婉高道利
关键词:乳腺黏液腺癌黏液腺癌生存率单纯型混合型
社区妇女乳腺癌筛查模式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建立社区妇女乳腺癌筛查模式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10月-2009年5月间对社区的7051名妇女进行临床扪诊及乳腺癌高危因素调查,将数据上传至临床中心,根据乳腺癌危险度评分量表开展危险度评分,筛选出高危人群。结果 7051名参加筛查的妇女中,高危人群有380名(5.39%)。有23例发现可疑病灶,筛查阳性率为0.326%(23/7051),乳腺癌检出率为0.099%(7/7051),8个乳腺癌病灶中早期乳腺癌占7/8。结论依托临床中心的乳腺癌筛查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筛查率,并能降低晚期乳腺癌的发病率。
罗文杰陆巍张华江颖高道利彭丽春邱伟利陆维祺
关键词:乳腺癌
乳腺典型髓样癌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研究乳腺典型髓样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分析发病年龄、肿块大小、部位、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关系。结果:本文58例典型髓样癌占同组女性乳腺癌的3.1%。平均发病年龄52.6岁,腋淋巴结转移率30.9%,五年和十年生存率分别为87.9%、85.2%。结论:典型髓样癌属较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但也有个别病例死于脑转移。
胡伊君王文婉郁领娣高道利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生存率
26万女性队列人群中乳腺癌与人工流产关系的研究(上海)
目的:评估人工流产(简称人流)对乳腺癌危险性的可能影响。 方法:研究是在上海267 040例妇女的一项乳房自我检查随机试验的队列人群中进行,由队列研究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二部分组成。 结果:依据基线调查...
高道利叶展秦勤Ray RMthTmas DB
关键词:人工流产乳腺癌队列研究危险性
文献传递
乳房自我检查对降低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干预效果的评估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评估乳房自我检查(BSE)对降低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方法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自1989年10月起,在上海市纺织系统519个单位26.6万名年龄30~64岁的妇女中,随机分为指导组或对照组各13.3万人。指导组采用上课和个别指导、影视录像教育、定期测评、监察下自查、提醒卡督促自查等方法,对入组妇女进行强化型BSE教育和指导5年,持续密切观察两组人群乳房疾病的发生、手术和生存状况7年。对乳腺癌患者随访到2001年12月,实际随访12年。死亡病例均做死因调查。设计有26种表格记录队列人群与BSE有关的各种事件,进行全方位跟踪。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rank检验以及Cox模型。结果经14年的研究,指导组检出乳腺癌864例,死亡133例;对照组检出乳腺癌896例,死亡130例,两组检出率分别为70.6/ 10万和72.6/10万(P>0.05),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50.6/10万和120.6/10万(P=0.72);两组乳腺癌病例肿块大小(直径≤2.0 cm)分别为48.0%和44.6%(P=0.07);0+Ⅰ期病例分别为29.7%和27.6%(P=0.39),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人群良性肿块检出率分别为2.3%和1.2%,特别是纤维腺瘤检出率及肿块大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女性人群开展BSE教育和指导未能降低人群的乳腺癌死亡率;在指导组,有较多的良性乳房肿块被检出,造成过多的乳房肿块活检。
高道利胡永伟王文婉陈范良潘雷达袁亚郁领娣钱锋
关键词:乳腺癌乳房自我检查死亡率
乳腺癌二级预防--上海266064名妇女乳房自我检查效果的评估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论证及评估乳房自我检查(BSE)作为乳腺癌二级预防的作用及推广价值。[方法]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自1989年10月起,上海纺织系统519个单位266064名年龄在30 ̄64岁妇女,按单位整体随机进入指导组(BSE组,132979人)或对照组(133085人)。BSE组对入组妇女进行强化型BSE教育和指导5年,持续密切观察两组人群乳房疾病的发生、手术和生存状况7年。对乳腺癌患者随访到2001年12月,实际随访12年。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Rank检验以及Cox模型。[结果]BSE组检出乳腺癌864例,死亡133例;对照组检出乳腺癌896例,死亡130例。两组检出率分别为70.6/10万、72.6/10万(P>0.05),两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50.6/10万、120.6/10万(P=0.72)。肿块直径≤2.0cm,两组检出率分别为48.0%、44.6%(P=0.07);0+Ⅰ期病例分别为29.7%、27.6%(P=0.39),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良性肿块检出率分别为2.3%、1.2%,特别是纤维腺瘤检出率及肿块大小,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女性人群开展BSE教育和指导不能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降低死亡率;在指导组存在过度诊断,造成过多的乳房良性病变被手术切除。
高道利王文婉胡永伟陈范良潘雷达袁亚郁领娣钱锋姚引珍杨如法
关键词:乳房自我检查随机对照试验乳腺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